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类2‑取代芳基呋喃并香豆素衍生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0989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化学农药领域,涉及一类2‑取代芳基呋喃并香豆素衍生物及其应用,所述2‑取代芳基呋喃并香豆素衍生物的结构通式如Ⅰ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大π共轭体系,来增强目标化合物的荧光效应,从而增加目标化合物对光的吸收,增强光敏活性,可应用于蚊虫防治,可作为光化学农药的有效成分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化学农药领域,涉及一类衍生物及其应用,具体是一类2-取代芳基呋喃 并香豆素衍生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光敏剂(photosensitizers)在光照和分子氧存在下,对细胞、病毒、生物体具有 杀伤作用,或在该条件下能够诱发对生物分子的化学修饰作用,利用光敏剂来杀死害虫或 杂草,通常称为光活化农药(photoactivatedpesticides)。它包含黄素类、生物碱、咲喃并 香豆素、噻吩、B丫啶和xanthene类等化合物。光活化毒素主要作用于昆虫体内的细胞,包括 细胞器、细胞膜和各种生物大分子。细胞的破坏始于细胞膜的渗透性发生改变,造成细胞内 代谢紊乱,最终导致整个细胞死亡。 1888年,Marcacci首次发现光照能提高某些生物碱对植物种子和两栖动物卵的 毒性反应。1900年,Raab观察到外光源化合物如吖啶黄在日光下引起草履虫死亡。1904 年,Jodlbauer和VonTappainer证实了氧是光敏剂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1928年,Barbier 研究了几类光敏染料(如曙红、赤藓红、玫瑰红等)对孑孓的光动力作用。50年代初发现植 物次生产物α-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类2‑取代芳基呋喃并香豆素衍生物,其结构通式如Ⅰ所示:式中X、Y表示CH或O;R1表示H或者卤素;R2表示H或者CH3;Ar表示各种取代的芳基、五元杂环或稠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焱平王兰英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6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