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85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良好地保持均匀性,并且降低上升并降低空气阻力。具备轮胎侧部(S)的轮胎侧面(Sa)与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交叉并延伸的多个凸部(9),凸部(9)包含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9A)距轮胎侧面(Sa)的突出高度(h)的最大位置(hH),且包含设于中间部(9A)的延伸方向的两端(9D)侧的各顶端部(9B)距轮胎侧面(Sa)的突出高度(h)的最小位置(hL),并且仅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至少配置有中间部(9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侧壁的车辆用轮胎。该专利文献1示出,进入侧壁的空气流不从侧壁自然地通过,而向车的车轮罩的内侧移动,发生按下轮胎的胎面上端的下压力。需要说明的是,当发生下压力时,车辆向上方抬起的力的上升被降低。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至少一方的轮胎侧部具有许多凸部,凸部在规定方向作为长尺寸状的突条形成,具有该凸部的区域设于轮胎径向内侧。该专利文献2示出,通过凸部使空气流湍流化,因此在具有凸部的区域发生湍流边界层,通过的空气的扩散被进一步抑制,因此车辆的空气阻力降低,燃料效率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47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716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述的充气轮胎有时由于突出部、突条、周向凸部使轮胎周向的均匀性降低,不能良好地保持均匀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良好地保持均匀性,同时降低上升并降低空气阻力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并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具备沿轮胎侧部的轮胎侧面与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交叉并延伸的多个凸部,所述凸部包含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距所述轮胎侧面的突出高度的最大位置,且包含设于所述中间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侧的各顶端部距所述轮胎侧面的突出高度的最小位置,并且仅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至少配置有所述中间部。根据该充气轮胎,车辆行驶时旋转移动的凸部使空气湍流化并改善充气轮胎周边的空气流的沉淀。具体而言,在充气轮胎旋转时的下部,增加在车辆的底部流动的空气流速,由此降低从下方朝向上方的空气流,抑制向上方的空气压力。其结果是,能抑制上升,提高充气轮胎的接地性,有助于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的驾驶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在充气轮胎旋转时的上部,发生湍流边界层,促进充气轮胎的空气流。其结果是,通过的空气的扩散被抑制,能降低充气轮胎的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的降低有助于车辆的燃料效率的提高。并且,根据该充气轮胎,凸部包含与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交叉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距轮胎侧面的突出高度的最大位置,且包含设于中间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侧的各顶端部距轮胎侧面的突出高度的最小位置,因此在顶端部,凸部的质量变少。其结果是,在凸部的顶端部附近,与轮胎侧面侧的急剧的质量变化被抑制,因此轮胎周向的均匀性提高,因此能提高均匀性。并且,根据该充气轮胎,对于凸部,包含突出高度的最大位置的中间部仅配置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因此在最靠轮胎宽度方向伸出并且空气阻力变大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上的空气阻力降低,因此能进一步降低空气阻力。因此,根据该充气轮胎,能良好地保持均匀性,并且降低上升并降低空气阻力。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配置有所述中间部以及所述顶端部。根据该充气轮胎,顶端部未超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因此在最靠轮胎宽度方向伸出并且空气阻力变大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上的空气阻力降低,因此能显著地得到降低空气阻力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轮胎周向上每一度的各所述凸部的质量的轮胎周向上的变动量为0.1g/度以下。根据该充气轮胎,规定包含凸部的轮胎周向上的质量的变动,由此轮胎周向的均匀性提高,因此能显著地得到提高均匀性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所述中间部的突出高度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当中间部的突出高度小于1mm时,难以得到增加在车辆的底部流动的空气流速、发生湍流边界层的作用。另一方面,当中间部的突出高度超过10mm时,碰撞到凸部的空气流增加,由此存在空气阻力增加的倾向。因此,对于显著地得到降低上升并且降低空气阻力的效果,优选将中间部的突出高度设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嵌入正规轮辋并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情况下的无负荷状态的子午剖面,以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上的轮胎剖面宽度至轮胎宽度方向外侧5mm以下的范围内突出的方式设置。当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上的轮胎剖面宽度至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超过5mm的范围设有凸部时,碰撞到凸部的空气流增加,因此凸部容易成为空气阻力。因此,规定凸部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上的轮胎剖面宽度至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配置范围,由此能显著地得到抑制由凸部引起的空气阻力的增加,并且改善由凸部引起的空气流沉淀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凸部的表面形成槽。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形成有槽,凸部的刚性降低,因此能通过凸部抑制由轮胎侧部为刚性构造引起的乘坐舒适性的降低。并且,通过形成有槽,降低凸部的质量,因此通过凸部能抑制由轮胎侧部的质量增加引起的均匀性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凸部的表面形成凹部。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形成有凹部,降低凸部的刚性,因此能通过凸部抑制由轮胎侧部为刚性构造引起的乘坐舒适性的降低。并且,通过形成有凹部,凸部的质量降低,因此通过凸部能抑制由轮胎侧部的质量增加引起的均匀性的降低。此外,形成有凹部以及槽,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各所述凸部的轮胎周向上的间隔是不均匀的。根据该充气轮胎,相对于沿轮胎侧部的轮胎侧面的空气流消除各凸部的轮胎周向的周期性,因此从各凸部发生的音压由于频率的差异被相互分散、抵消,因此能降低噪音。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指定车辆安装时的车辆内外的朝向,至少在作为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形成有所述凸部。根据该充气轮胎,在向车辆安装时,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从轮胎罩向外侧露出,因此在该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设置凸部,由此能将空气流向车辆外侧挤出,因此能显著地得到降低上升并且降低空气阻力的效果。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能良好地保持均匀性,同时降低上升并降低空气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子午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图3是从充气轮胎的侧面观察凸部的放大图。图4是凸部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图9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10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11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12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13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14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15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16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17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18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19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20是凸部的短尺寸方向的剖面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作用的说明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作用的说明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子午剖面图。图24是从充气轮胎的侧面观察形成有槽的凸部的放大图。图25是图24的A-A剖面图。图26是从充气轮胎的侧面观察形成有槽的凸部的其他例子的放大图。图27是从充气轮胎的侧面观察形成有凹部的凸部的放大图。图28是图27的B-B剖面图。图29是从充气轮胎的侧面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沿轮胎侧部的轮胎侧面与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交叉并延伸的多个凸部,所述凸部包含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距所述轮胎侧面的突出高度的最大位置,且包含设于所述中间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侧的各顶端部距所述轮胎侧面的突出高度的最小位置,并且仅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至少配置有所述中间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09 JP 2015-080267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沿轮胎侧部的轮胎侧面与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交叉并延伸的多个凸部,所述凸部包含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距所述轮胎侧面的突出高度的最大位置,且包含设于所述中间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侧的各顶端部距所述轮胎侧面的突出高度的最小位置,并且仅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至少配置有所述中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配置有所述中间部以及所述顶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周向上每一度的各所述凸部的质量的轮胎周向上的变动量为0.1g/度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玉勇司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