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51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包括一种特定的丙烯聚合物(A),和一种丙烯嵌段共聚物(B)作为其基本组份,除了聚合物(A)和共聚物(B),丙烯聚合物组合物也可能包括一种选自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热性弹性体(C),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种无机填料(D)。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具有优良的刚度和冲击强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申请日为1994年7月28日,申请号为94108537.6,名称为“聚丙烯组合物”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专利技术涉及丙烯聚合物组合物,更确切地说,即涉及那种可以模制成具有优良硬度、耐冲击强度和耐热性产品的聚丙烯组合物。结晶聚丙烯刚硬性,耐热性和表面光滑性都很优越,但是,其耐冲击强度却很差。所以,前此已有各种不同的聚丙烯组合物被提出,它们的耐冲击强度有所改善。例如,含有结晶聚丙烯和改性剂的聚丙烯组合物,这些改性剂为聚乙烯和类似橡胶的材料。通常所用的类似橡胶的材料包括非结晶或低结晶度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EPR),聚异丁烯和聚丁二烯等。采用上述类橡胶材料改善耐冲击性,其用量很大。然而,含有大量类橡胶材料的聚丙烯组合物的耐冲击性虽有所改善,其刚硬性、耐热性和表面硬度都会被降低。有鉴于此,又出现了含有无机性填料和类橡胶材料相结合的聚丙烯组合物,从而改善其刚硬性,如日本专利公开58459/1985,60154/1985,233048/1986,36348/1986,235350/1987,122751/1988,150343/1988,149845/1989,204947/1989,271450/1989等所述。然而,含有大量类橡胶材料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刚硬性,靠加入无机填料加以改善是有限度的,因此,在高刚硬度要求的场合,它们是不能被应用的。作为这些通常的聚丙烯组合物的替代品,日本专利公开156842/1988提出一种含有高空间规整性聚丙烯和聚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3EBS)的聚丙烯组合物,其刚硬性和耐冲击性能均良好。不过在应用的场合,则要求刚硬度和耐冲击强度都好得多的聚丙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研制出同时具有优越的刚硬性和耐冲击强度的聚丙烯组合物。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基本组份如下一种特定的丙烯聚合物(A)和一种特定的丙烯嵌段共聚体(B),上述两者之描述见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0到90%的聚丙烯,和.重量比为90到10%的丙烯嵌段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0到80%的丙烯聚合物,.重量比为5到70%的丙烯嵌段共聚物以及.重量比为10到30%的热塑性弹性体,该弹性体由下述聚合物中选择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包括.重量比10-70%的聚丙烯,.重量比5-60%的丙烯嵌段共聚物,.重量比15-25%的热塑性弹性体,该热塑性弹性体选自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重量比为5-15%的无机填充剂。本专利技术丙烯聚合物组合物中所含的丙烯聚合物具有如下的特性(1),在沸腾己烷中之不溶物成份的含量不少于96%重量;(2),用碳13核磁共振(13C-NMR)波谱法测定,由下式算得的沸腾己烷不溶物成份的五元等规度应在0.970至0.995之间[M5]=[Pmmmm][Pw]----(1)]]>式中为五个等规相连之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的吸收强度,为各丙烯单元上所有甲基的吸收强度;(3),用13C-NMR波谱法测定,由下式算得的沸腾己烷不溶物的五元规整度之数值应为0.0020至0.0050[M3]=[Pmmrm]+[Pmrmr]+[Pmrrr]+[Prmrr]+[Prmmr]+[Prrrr][Pw]----(2)]]>式中,是以代表的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之吸收强度,结构中之和分别代表丙烯单元,为以代表的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的吸收强度,结构中之和各代表一个丙烯单元,为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之吸收强度,和各代表一个丙烯单元,为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之吸收强度,和各为一个丙烯单元,为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之吸收强度,和各代表一个丙烯单元,是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上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的吸收强度,和各表示一个丙烯单元,为各丙烯单元上所有甲基之吸收强度;(4).按照ASTM D-1238,于230℃温度,载荷2.16公斤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5至50克/10分钟。丙烯聚合物中所含由下述结构式(i)或(ii)所代表化合物形成的单元的含量最好为0.005-0.05%摩尔;(i)(ii)其中X为环烷基,芳香基或 ,M为碳或硅原子,R1和R2各代表一个烃基,R3为氢或烃基。上述结构式(i)或(ii)代表的化合物较佳为3-甲基-1-丁烯。本专利技术丙烯聚合物组合物中所含之丙烯嵌段共聚物具有如下的特性(1).按照ASTM D-1238于230℃、2.16公斤载荷下测定之聚合物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0-50克/10分钟;(2).23℃正癸烷可溶组份在该共聚物中之含量为5-13%(重量);(3).由乙烯得到的组份单元在23℃正癸烷可熔物中之摩尔百分比为30-50%。依照本专利技术,可制得具有优越刚硬度和耐冲击强度之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对附图之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制备本专利技术丙烯聚合物和丙烯嵌段共聚物时所用之催化剂的制备步骤。以下,是对本专利技术丙烯聚合物组合物之详细说明。“聚合”一词的含义在此并不限于“均聚合”,也可扩展至“共聚物”。又,此处所用“聚合物”一词之含义亦并不限于“均聚物”一义,亦可包含“共聚物”之义。本专利技术之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包含一种特定的丙烯聚合物和一种特定的丙烯嵌段共聚物。兹将本专利技术丙烯聚合物组合物之各组成详细说明于后丙烯聚合物丙烯聚合物为一基本上结晶的均聚丙烯,其特征如下(1)沸腾己烷不溶性成分丙烯聚合物中沸腾己烷不熔性成分的含量,其重量百分比不应少于96%,最好应不少于98%。丙烯聚合物中沸腾己烷不熔性成分可由下述方法得到。于装有搅拌器的1升容量烧瓶中加入3克聚合物样品,20毫克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500毫升正癸烷,在油浴中于145℃加热以溶解聚合物样品。在其溶解之后,溶液8小时内冷却至室温,并于23℃恒温水浴中保持8小时,以便使聚合物沉淀出来。含有沉淀聚合物(23℃正癸烷不溶性成分)的正癸烷悬浮液经过滤加以分离,所用滤器为G-4(或G-2)玻璃滤器,并在减压条件下干燥之。然后,取该干燥的聚合物1.5g,于索氏萃取器中用己烷萃取6小时以上。萃取剩余物便是沸腾己烷不溶性成分。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丙烯聚合物中,沸腾己烷不溶成分的五元等规度和五元规整度经13C-NMR谱峰强测定,具有如下的数值。在本专利技术中,对沸腾己烷不溶成分进行13C-NMR测定,例如,其测定方法如下。即,将0.35g上述不溶性成分溶解在2.0ml六氯丁二烯中,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它由下列物质所组成:[A]一种丙烯聚合物,它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10至70%重量,[B]一种丙烯嵌段共聚物,它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5至60%重量,[C]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它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15至25%重量,该 弹性体选自: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以及[D]一种无机填料,它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5至15%重量;所述丙烯聚合物[A]具有如下特性:(1)在所述聚合物中沸腾庚烷不溶性成份之含量不 少于96%重量;(2)利用[13]C-NMR波谱并由式(1)计算的沸腾庚烷不溶性成份之五元等规度[M↓[5]]为0.970至0.995:[M↓[5]]=[Pmmmm]/[Pw] (1)式中,[Pmmmm]为以等规形式相连接之 五个丙烯单元所形成之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的吸收强度,以及[Pw]为各丙烯单元上所有甲基的吸收强度;(3)利用[13]C-NMR波谱并按下式(2)计算的沸腾庚烷不溶性成分之五元规整度[M↓[3]]为0.0020至0.0050, [M↓[3]]=([Pmmrm]+[Pmrmr]+[Pmrrr]+[Prmrr]+[Prmmr]+[Prrrr])/[Pw] (2)[Pmmrm]为┘┘┘┐┐所示之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的吸收强度,此处┘和┐各代表一 个丙烯单元,[Pmrmr]为┘┘┐┐┘所示之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的吸收强度,此处┘和┐各为一个丙烯单元,[Pmrrr]为┘┘┐┘┐所示之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的吸收强度,此处┘和┐各为一个丙烯单元, [Prmrr]为┐┘┘┐┘所示之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的吸收强度,此处┘和┐各为一个丙烯单元,[Prmmr]为┐┘┘┘┐所示之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的吸收强度,此处┘和┐各为一个丙烯单元,[Prr rr]为┘┐┘┐┘所示之五元丙烯单元序列中第三个丙烯单元上甲基的吸收强度,此处┘和┐各代表一个丙烯单元,以及[Pw]为各丙烯单元上所有甲基的吸收强度;以及(4)所述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按ASTM D-1238方法,在230℃,2.1 6kg负载条件下测定为5至50g/10min;所述丙烯嵌段共聚物[B]具有如下的特性:(1)所述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按ASTM...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昭彦钱谷百合正山口昌贤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