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缩醛组合物、含有该二缩醛组合物的聚烯烃成核剂、含有该二缩醛组合物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生产该树脂组合物的方法及模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162168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粒状或者粉末状二缩醛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A)二缩醛如1,3∶2,4-O-二亚苄基-D-山梨糖醇,(B)硫酸酯盐和(C)脂肪族一元羧酸,成分(B)和成分(C)被均匀分散在粒状或者粉末状二缩醛组合物的颗粒之中,以二缩醛组合物为基准,成分(B)存在的比例是0.1-3wt%,以及成分(C)存在的比例是0.3-5wt%,并且成份(B)和成分(C)的总量不大于7wt%;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含有该二缩醛组合物和聚烯烃树脂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用于制备树脂组合物的方法;以及通过模塑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制备模制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缩醛组合物、含有该组合物的聚烯烃树脂成核剂、含有该组合物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技术介绍
二缩醛如二亚苄基山梨糖醇及其环上取代的衍生物是有用的化合物,该化合物被广泛地用作成核剂,用于聚烯烃树脂、各种液体用的胶凝剂等等。为充分利用这些化合物的特性,二缩醛必须首先被溶解或均匀分散在熔化的聚烯烃树脂或液体中。然而,这些二缩醛具有强的自身附聚性质并且还具有高熔点,因此在工业环境中均匀地溶解或者分散它们是不容易的。相应地,必须通过一种方法或者另一种方法对二缩醛的溶解性和分散性加以改进。到目前为止针对以上所述问题的改善已提出了各种提议。实例包括一种在二缩醛的熔点以上温度或者熔化温度处理二缩醛的方法,及一种二缩醛被还原成超细粉末以企图增加它的分散性并使它更容易溶解的方法(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H6-145431)。尽管如此,(1)在高温处理二缩醛的第一个方法使得二缩醛经历热分解,因此成核剂不能达到其全部的性能潜力,并且还产生着色、气味等问题。(2)包括还原二缩醛成为超细粉末以提高其分散性和溶解性的第二个方法(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H6-145431)导致严重的工业问题,如粉尘爆炸、对车间环境的副作用、在储藏过程中的再附聚、运输困难(尤其是,当从储藏罐中被释放出来时的运输困难和通过管道时的运输困难)、降低流动性以及其它使得材料更难以处理的因素。这个方法还要求昂贵的特殊粉碎设备,并且这些问题和其它问题尚未得到满意地解决。另一已知的方法包括为了降低熔点在二缩醛颗粒内均匀地分散一种物质,因此降低二缩醛的熔点(WO 99/18108)。这个技术不要求在高温下处理二缩醛或者还原二缩醛成超细粉末,是用于提高二缩醛溶解性和分散性的有效方法。然而,仍然需要(a)更进一步降低二缩醛的熔点和(b)通过使用仅仅少量的熔点降低剂使二缩醛熔点的降低达到实践水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在各种液体和各种熔化树脂中显著提高溶解性和分散性的二缩醛组合物,以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二缩醛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改善的二缩醛的溶解性、分散性和储藏稳定性,该二缩醛组合物可以给出具有较少不分散的物质含量和极好透明度的聚烯烃树脂模制品,并且该二缩醛组合物仅含有少量的熔点降低物质。专利技术公开专利技术者进行了透彻的研究以完成上述目的。在上述公开WO99/18108中,使用大量(大约二缩醛组合物的10wt%)的各种化合物以降低熔点,并且与相同数量的作为聚烯烃树脂添加物的未处理二缩醛相比较,这个公开中作为成核剂的二缩醛组合物的效果可能被减小。在WO 99/18108中还提到L-酒石酸、琥珀酸、柠檬酸、DL-苹果酸及其他这样的脂肪族二元酸或者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熔点降低剂,仅仅添加少量这些物质可大大地降低熔点。然而,通过专利技术人的研究揭示出上述L-酒石酸、琥珀酸、柠檬酸、DL-苹果酸或者其它这样的脂肪族二元酸被均匀地分散在二缩醛中的二缩醛组合物不具有足够的储藏稳定性,尤其是在高温下的储藏稳定性,因此不能认为完全令人满意。此外,当作为聚烯烃树脂成核剂时,如果成型用树脂温度接近或者高于该二缩醛组合物的熔点时,十二烷基硫酸钠被均匀地分散在二缩醛中的二缩醛组合物确实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但是如果成型用树脂温度低于该二缩醛组合物的熔点时,则分散性不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具体地说,人们发现这样的组合物不适合需要低温加工的应用。相应地,已经认为不可能开发一种少量添加时也具有极好的熔点降低效果的熔点降低剂,并且该熔点降低剂具有极好的储藏稳定性和低温加工特性。然而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发现,当以特定数量一起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特定脂肪族一元羧酸作为熔点降低剂并且其被均匀地分散在处于溶胀或者溶解状态的二缩醛,然后被干燥该组合物时,即使所得到的二缩醛组合物仅含有少量的熔点降低剂,所得到的二缩醛组合物的分散性/溶解性和熔点降低是从现有技术无法预料的。更具体地说,人们发现当一起使用特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特定脂肪族一元羧酸时,(a)二缩醛的熔点降低大于这些化合物的两者之一被单独使用时二缩醛的熔点降低,(b)两种化合物被一起使用的二缩醛组合物在聚烯烃树脂中的分散性将好于单独使用两者之一的化合物的二缩醛组合物在聚烯烃树脂中的分散性,并且其具有几乎相同的熔点降低效果,(c)少量添加时二缩醛的熔点降低,并且(d)储藏稳定性显著提高。以些发现为基础实现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二缩醛组合物、含有该组合物的聚烯烃树脂成核剂、含有该组合物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第一项粒状或者粉状二缩醛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A)至少由分子式(1)所代表的一种二缩醛 其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并且各自代表氢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氧羰基或者卤原子;a和b各自代表1-5的整数;c是0或者1;当a是2时,两个R1基团和与其相连接的苯环一起可以形成1,2,3,4-四氢化萘环;和当b是2时,两个R2基团和与其相连接的苯环一起可以形成1,2,3,4-四氢化萘环;(B)至少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即,至少一种选自下述的硫酸酯盐C6-C30的饱和或者不饱和脂肪醇硫酸酯盐、添加的环氧乙烷的摩尔数是1-8的聚氧乙烯烷基(C8-C22)或者链烯基(C8-C22)醚硫酸酯盐、添加的环氧乙烷的摩尔数是1-10的聚氧乙烯烷基(C8-C22)苯基醚硫酸酯盐、由C3-C6的多元醇和C8-C22的饱和或者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多元醇脂肪酸偏酯的硫酸酯盐,和C8-C22饱和或者不饱和脂肪酸单链烷醇(C2-C6)酰胺硫酸酯盐,其中硫酸酯盐是锂盐、钠盐、钾盐和/或铵盐;并且(C)每一分子中可能含有至少一个羟基的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羧酸,成分(B)和(C)被均匀地分散在粒状或者粉状二缩醛组合物颗粒中,以及以二缩醛组合物为基础,存在的成份(B)比例是0.1-3wt%,存在的成份(C)比例是0.3-5wt%,并且成份(B)和成份(C)的总数量不大于7wt%。第二项如上面第一项的二缩醛组合物,其中成分(B)∶成分(C)的重量比是1∶0.3-4。第三项如上述第一项的二缩醛组合物,其中成分(C)是C10-C32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第四项如上述第一项到第三项任何一项的二缩醛组合物,其中成分(B)是选自下述硫酸酯盐的至少一种十二烷基硫酸盐、十八烷基基硫酸盐、油基硫酸盐、聚氧乙烯(添加的环氧乙烷的摩尔数=2-3摩尔)十二烷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添加的环氧乙烷摩尔数=2-3摩尔)十八烷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添加的环氧乙烷的摩尔数=2-3摩尔)壬基苯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添加的环氧乙烷的摩尔数=2-3摩尔)十二烷基苯基醚硫酸盐、甘油单月桂酸酯硫酸盐、甘油单硬脂酸硫酸盐、月桂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盐、硬脂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盐和油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盐,其中硫酸盐或者硫酸酯盐是锂盐、钠盐或者钾盐。第五项如上述第一项到第四项任何一项的二缩醛组合物,其中成分(C)选自下述脂肪族一元羧酸的至少一种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12-羟基硬脂酸、异硬脂酸、花生酸、山俞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noic acid)、二十九烷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桐酸、蓖麻油酸和芥酸。第六项如上述第一项或者第二项的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粒状或者粉状二缩醛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    (A)至少由分子式(1)所代表的二缩醛:     ***  (1)    其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并且各自代表氢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氧羰基或者卤原子;a和b各自是1-5的整数;c是0或者1;当a是2时,两个R↑[1]基团和与其相连接的苯环一起可以形成1,2,3,4-四氢化萘环;和当b是2时,两个R↑[2]基团和与其相连接的苯环一起可以形成1,2,3,4-四氢化萘环;    (B)至少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即,至少一种选自下述的硫酸酯盐:C↓[6]-C↓[30]饱和或者不饱和脂族醇硫酸酯盐、添加的环氧乙烷摩尔数目是1-8的聚氧乙烯基(C↓[8]-C↓[22])或者链烯基(C↓[8]-C↓[22])醚硫酸酯盐、添加的环氧乙烷摩尔数目是1-10的聚氧乙烯基(C↓[8]-C↓[22])苯基醚硫酸酯盐、由C↓[3]-C↓[6]多元醇和C↓[8]-C↓[22]饱和或者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多元醇脂肪酸偏酯的硫酸酯盐、以及C↓[8]-C↓[22]饱和或者不饱和脂肪酸单链烷醇(C↓[2]-C↓[6])酰胺硫酸酯盐,其中硫酸酯盐是锂盐、钠盐、钾盐或者铵盐;和    (C)每一分子中可含有至少一个羟基的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羧酸;    成分(B)和(C)被均匀分散在粒状或者粉状二缩醛组合物的颗粒中;和    以二缩醛组合物为基准,成份(B)存在比例是0.1-3wt%,以及成份(C)存在比例是0.3-5wt%,并且成份(B)和成份(C)的总量不超过7wt%。...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本春朝石川雅英小林稔明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