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式二醇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该化合物的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73512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作为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酯多元醇树脂等的树脂原料及这些树脂的改性剂有用的环式二醇化合物或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其制造方法、或其用途。[式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6~12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X表示下述的通式(a)、通式(b)、通式(c)或通式(d)所示的基团。(式(a)~(d)中,波浪线表示键合部位。R2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7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环式二醇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该化合物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式二醇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该化合物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聚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原料,已知各种环式二醇化合物。作为可工业化获得的环式二醇化合物,有1,4

环己烷二甲醇、1,4

环己二醇、2,2

双(4

羟基环己基)丙烷(氢化双酚A)等。此外,还报道了与要制造的树脂的用途相应的各种环式二醇化合物。
[0003]例如,关于用于光学用途(例如光学透镜)的聚碳酸酯树脂,报道了出于降低着色、改善透明性等树脂光学特性的目的,使用含有具有芴环结构的特定的芳香族二醇化合物的二醇成分来进行制造的方法(专利文献1),另外,报道了以特定比例使用特定的含芴二羟基化合物及其它二羟基化合物来进行制造的方法(专利文献2)等。
[0004]但是,聚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等树脂的特性根据使用树脂的各个应用领域而多种多样,正在对能够满足这些领域所需要的树脂特性的环式二醇化合物进行探索。尤其是将树脂用于光学用途的情况下,需要能够提高该树脂的光学特性的环式二醇化合物。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214803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

0018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作为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酯多元醇树脂等的树脂原料和树脂改性剂有用的环式二醇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2]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特别的二缩醛(二螺)结构的环式二醇化合物为文献未记载过的化合物,作为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酯多元醇树脂等的树脂原料(单体)以及它们的树脂改性剂有用,并基于该发现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3]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环式二醇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该化合物的用途。
[0014][项1][0015]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本专利技术的环式二醇化合物”)。
[0016][0017][式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6~12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X表示下述的通式(a)、通式(b)、通式(c)或通式(d)所示的基团。
[0018][0019](式(a)~(d)中,波浪线表示键合部位。R2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7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0020][项2][0021]根据[项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通式(1)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或苯基。
[0022][项3][0023]根据[项1]或[项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通式(1)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为甲基或乙基。
[0024][项4][0025]根据[项1]~[项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通式(1)中,用X表示的通式(a)~(d)所示的基团中,R2相同或不同,各自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7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
[0026][项5][0027]根据[项1]~[项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通式(1)中,R1为甲基或乙基,X为通式(a)、(c)或(d)所示的基团,R2相同或不同,各自为氢原子、甲基、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0028][项6][0029]根据[项1]~[项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通式(1)中,X为苯基、联苯基、1

萘基或2

萘基。
[0030][项7][0031]根据[项1]~[项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通式(1)中,X为苯基。
[0032][项8][0033]一种用于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聚酯多元醇树脂的单体,其包含[项1]~[项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0034][项9][0035]一种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或聚酯多元醇树脂的树脂改性剂,其包含[项1]~[项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0036][项10][0037][项1]~[项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制造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聚酯多元醇树脂中的应用。
[0038][项11][0039]一种将[项1]~[项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作为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聚酯多元醇树脂的(作为原料的)单体使用的方法。
[0040][项12][004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含有通式(2)所示的构成单元。
[0042][0043][式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6~12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X表示下述的通式(a)、通式(b)、通式(c)或通式(d)所示的基团。
[0044][0045](式(a)~(d)中,波浪线表示键合部位。R2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7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0046][项13][0047]一种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通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通式(4)所示的化合物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的步骤。
[0048][0049][式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6~12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X表示下述的通式(a)、通式(b)、通式(c)或通式(d)所示的基团。
[0050][0051](式(a)~(d)中,波浪线表示键合部位。R2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7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0052][项14][0053]根据[项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通式(3)所示的化合物通过使通式(5)所示的化合物与通式(6)所示的化合物在碱存在下反应后用酸进行处理而制造。
[0054][0055][式中,R3表示烷基。X与前述相同。][0056]专利技术效果
[0057]本专利技术的环式二醇化合物可以作为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酯多元醇树脂等的树脂原料(单体)或树脂改性剂使用。
[0058]使用含有本专利技术的环式二醇化合物的单体而得到的树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式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6~12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X表示下述的通式(a)、通式(b)、通式(c)或通式(d)所示的基团,式(a)~(d)中,波浪线表示键合部位,R2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7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通式(1)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或苯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通式(1)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为甲基或乙基。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通式(1)中,用X表示的通式(a)~(d)所示的基团中,R2相同或不同,各自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
或者碳原子数1~7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氧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通式(1)中,X为苯基、联苯基、1

萘基或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一纮广祥二北川幸绪折桥孝幸辻本美奈子芝池和孝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