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副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640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副车架车身左安装点加强件、副车架车身右安装点加强件以及与副车架上、下板焊接的左加强板、右加强板、第一左横向加强件、第二左横向加强件、左纵向加强件、第一右横向加强件、第二右横向加强件和右纵向加强件,左加强板、第一左横向加强件、第二左横向加强件、左纵向加强件围成近似“井”字形的网格结构,右加强板、第一右横向加强件、第二右横向加强件、右纵向加强件围成近似“井”字形的网格结构。该副车架总成能增强副车架空腔的局部刚度,降低发动机传递到副车架车身左、右安装点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副车架总成
本技术属于汽车底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和驾乘感受越来越发重视。车内NVH性能也成为用户越来越关注的指标,副车架NTF噪声传递函数(即NoiseTransferFunction)用来表征副车架与车身安装点受到接附点振动激励后,车内噪声在特定频率下的大小。噪声传递函数存在较高的峰值,当汽车在特定工况下运行,接附点受到的激励频率与传递函数峰值频率相同时,就会使车内噪声增大,影响车内的NVH性能。目前汽车行业有噪声传递函数的目标值,当传递函数高于目标值时,需要对它进行优化,而在产品初期设计过程中,通过结构优化的方式来改善,能够从根本上改善NVH性能。CN205417768U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总成结构,这种前副车架总成结构的副车架车身左、右安装点与悬置安装点距离较远,并且中间存在大面积的空腔结构,而空腔结构刚度低,不能够有效的降低发动机传递到副车架车身左、右安装点的振动,振动再传递到车身上会造成汽车舒适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副车架总成,以增强副车架空腔的局部刚度,降低发动机传递到副车架车身左、右安装点的振动。本技术所述的汽车副车架总成,包括盒状的副车架上板、与副车架上板焊接的副车架下板、焊接在副车架下板左后部的副车架车身左安装点加强件、焊接在副车架下板右后部的副车架车身右安装点加强件和上侧与副车架上板左部焊接、下侧与副车架下板左部焊接的左加强板以及上侧与副车架上板右部焊接、下侧与副车架下板右部焊接的右加强板,所述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左加强板、右加强板共同围成封闭的副车架空腔;该副车架总成还包括第一左横向加强件、第二左横向加强件、左纵向加强件、第一右横向加强件、第二右横向加强件和右纵向加强件,左纵向加强件与左加强板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左纵向加强件的前端与副车架上板的前弯折边焊接、后端与副车架上板的后弯折边焊接、上侧与副车架上板焊接、下侧与副车架下板焊接,第一左横向加强件与第二左横向加强件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第一、第二左横向加强件的左端都与左加强板焊接、右端都与左纵向加强件焊接、上侧都与副车架上板焊接、下侧都与副车架下板焊接,左加强板、第一左横向加强件、第二左横向加强件、左纵向加强件围成近似“井”字形的网格结构;右纵向加强件与右加强板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右纵向加强件的前端与副车架上板的前弯折边焊接、后端与副车架上板的后弯折边焊接、上侧与副车架上板焊接、下侧与副车架下板焊接,第一右横向加强件与第二右横向加强件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第一、第二右横向加强件的右端都与右加强板焊接、左端都与右纵向加强件焊接、上侧都与副车架上板焊接、下侧都与副车架下板焊接,右加强板、第一右横向加强件、第二右横向加强件、右纵向加强件围成近似“井”字形的网格结构。为了增加副车架车身左安装点附近的强度,降低扭转过程中产生的局部变形,所述副车架车身左安装点加强件上焊接有车身左安装点横向加强件,该车身左安装点横向加强件的上侧与副车架上板焊接、左端与副车架上板的左弯折边焊接、右端与左加强板焊接;为了增加副车架车身右安装点附近的强度,降低扭转过程中产生的局部变形,所述副车架车身右安装点加强件上焊接有车身右安装点横向加强件,该车身右安装点横向加强件的上侧与副车架上板焊接、左端与右加强板焊接、右端与副车架上板的右弯折边焊接。本技术具有如下效果:(1)左加强板、第一左横向加强件、第二左横向加强件、左纵向加强件围成近似“井”字形的网格结构,右加强板、第一右横向加强件、第二右横向加强件、右纵向加强件围成近似“井”字形的网格结构,两个近似“井”字形的网格结构,网格化副车架空腔,增强了副车架空腔的局部刚度,降低了发动机传递到副车架车身左、右安装点的振动,优化了NTF,提高了汽车舒适性。(2)车身左安装点横向加强件和车身右安装点横向加强件增加了副车架车身左、右安装点附近的强度,降低了扭转过程中产生的局部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副车架总成左部去掉副车架上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副车架总成右部去掉副车架上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的汽车副车架总成,包括盒状的副车架上板1、与副车架上板1焊接的副车架下板2、焊接在副车架下板2左后部的副车架车身左安装点加强件3、焊接在副车架下板2右后部的副车架车身右安装点加强件4、左加强板5、右加强板6以及第一左横向加强件7、第二左横向加强件8、左纵向加强件9、第一右横向加强件10、第二右横向加强件11、右纵向加强件12、车身左安装点横向加强件13和车身右安装点横向加强件14,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左加强板、右加强板共同围成封闭的副车架空腔。左加强板5的上侧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的左部连接,左加强板5的下侧通过塞焊与副车架下板2的左部连接,左纵向加强件9与左加强板5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左纵向加强件9的前端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的前弯折边16连接,左纵向加强件9的后端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的后弯折边15连接,左纵向加强件9的上侧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连接,左纵向加强件9的下侧通过塞焊与副车架下板2连接,第一左横向加强件7与第二左横向加强件8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第一、第二左横向加强件的左端都通过保护焊与左加强板5连接,第一、第二左横向加强件的右端都通过保护焊与左纵向加强件9连接,第一、第二左横向加强件的上侧都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连接,第一、第二左横向加强件的下侧都通过塞焊与副车架下板2连接,左加强板5、第一左横向加强件7、第二左横向加强件8、左纵向加强件9围成近似“井”字形的网格结构;车身左安装点横向加强件13的左端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的左弯折边17连接,车身左安装点横向加强件13的右端通过保护焊与左加强板5连接,车身左安装点横向加强件13的上侧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连接,车身左安装点横向加强件13的下侧通过塞焊与副车架车身左安装点加强件3连接。右加强板6的上侧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的右部连接,右加强板6的下侧通过塞焊与副车架下板2的右部连接,右纵向加强件12与右加强板6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右纵向加强件12的前端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的前弯折边16连接,右纵向加强件12的后端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的后弯折边15连接,右纵向加强件12的上侧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连接,右纵向加强件12的下侧通过塞焊与副车架下板2连接,第一右横向加强件10与第二右横向加强件11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第一、第二右横向加强件的右端都通过保护焊与右加强板6连接,第一、第二右横向加强件的左端都通过保护焊与右纵向加强件12连接,第一、第二右横向加强件的上侧都通过保护焊与副车架上板1连接,第一、第二右横向加强件的下侧都通过塞焊与副车架下板2连接,右加强板6、第一右横向加强件10、第二右横向加强件11、右纵向加强件12围成近似“井”字形的网格结构;车身右安装点横向加强件14的左端通过保护焊与右加强板6连接,车身右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副车架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副车架总成,包括盒状的副车架上板(1)、与副车架上板(1)焊接的副车架下板(2)、焊接在副车架下板左后部的副车架车身左安装点加强件(3)、焊接在副车架下板右后部的副车架车身右安装点加强件(4)和上侧与副车架上板左部焊接、下侧与副车架下板左部焊接的左加强板(5)以及上侧与副车架上板右部焊接、下侧与副车架下板右部焊接的右加强板(6),所述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左加强板、右加强板共同围成封闭的副车架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左横向加强件(7)、第二左横向加强件(8)、左纵向加强件(9)、第一右横向加强件(10)、第二右横向加强件(11)和右纵向加强件(12),左纵向加强件(9)与左加强板(5)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左纵向加强件(9)的前端与副车架上板(1)的前弯折边(16)焊接、后端与副车架上板(1)的后弯折边(15)焊接、上侧与副车架上板(1)焊接、下侧与副车架下板(2)焊接,第一左横向加强件(7)与第二左横向加强件(8)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第一、第二左横向加强件(7、8)的左端都与左加强板(5)焊接、右端都与左纵向加强件(9)焊接、上侧都与副车架上板(1)焊接、下侧都与副车架下板(2)焊接;右纵向加强件(12)与右加强板(6)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右纵向加强件(12)的前端与副车架上板(1)的前弯折边(16)焊接、后端与副车架上板(1)的后弯折边(15)焊接、上侧与副车架上板(1)焊接、下侧与副车架下板(2)焊接,第一右横向加强件(10)与第二右横向加强件(11)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第一、第二右横向加强件(10、11)的右端都与右加强板(6)焊接、左端都与右纵向加强件(12)焊接、上侧都与副车架上板(1)焊接、下侧都与副车架下板(2)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副车架总成,包括盒状的副车架上板(1)、与副车架上板(1)焊接的副车架下板(2)、焊接在副车架下板左后部的副车架车身左安装点加强件(3)、焊接在副车架下板右后部的副车架车身右安装点加强件(4)和上侧与副车架上板左部焊接、下侧与副车架下板左部焊接的左加强板(5)以及上侧与副车架上板右部焊接、下侧与副车架下板右部焊接的右加强板(6),所述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左加强板、右加强板共同围成封闭的副车架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左横向加强件(7)、第二左横向加强件(8)、左纵向加强件(9)、第一右横向加强件(10)、第二右横向加强件(11)和右纵向加强件(12),左纵向加强件(9)与左加强板(5)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左纵向加强件(9)的前端与副车架上板(1)的前弯折边(16)焊接、后端与副车架上板(1)的后弯折边(15)焊接、上侧与副车架上板(1)焊接、下侧与副车架下板(2)焊接,第一左横向加强件(7)与第二左横向加强件(8)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定距离,第一、第二左横向加强件(7、8)的左端都与左加强板(5)焊接、右端都与左纵向加强件(9)焊接、上侧都与副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东魏骅朱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