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381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弯管模具,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弯管轮,第一弯管轮开有若干管槽,管槽的横截面为由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三圆弧段构成,第一圆弧段与第二圆弧段端部相连,第二圆弧段另一端与第三圆弧段相连。第一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R1,半径R1与待弯制弯管的半径一样,第二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R2,半径R2小于半径R1,第一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的圆心重合,第二圆弧段的圆心和第三圆弧段的圆心不重合。该弯管模具,可以解决弯管,尤其是内壁超薄的弯管弯曲加工时弯曲部位的内圈产生皱褶和外圈塌陷不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管模具
本技术涉及弯管
,特别涉及一种弯管模具。
技术介绍
在制冷行业中,冷凝器和蒸发器都需要使用由非常薄的铝管或铜管弯曲而成蛇形管,因为该弯管比较长,所以弯曲加工时很容易在弯曲部位的内圈产生皱褶子和外圈塌陷不圆的问题。且由于弯管长,弯管时不适合采用加入棒芯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管模具,可以解决弯管,尤其是内壁超薄的弯管弯曲加工时弯曲部位的内圈产生皱褶和外圈塌陷不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弯管模具,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弯管轮,第一弯管轮开有若干管槽,管槽的横截面为由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三圆弧段构成,第一圆弧段的端部与管槽一端相连,第一圆弧段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弧段的端部相连,第二圆弧段的另一端与第三圆弧段的端部相连,第三圆弧段的另一端与管槽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R1,半径R1与待弯制弯管的半径一样,第二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R2,其中半径R2小于半径R1,第一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的圆心重合,第二圆弧段的圆心和第三圆弧段的圆心不重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半径R2为半径R1的0.7-0.9倍,第一圆弧段的圆心位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中点,第二圆弧段的圆心位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且第二圆弧段的圆心设于靠近管槽的位置,第二圆弧段的圆心与第一圆弧段的圆心的距离为半径R1的0.2-0.4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上还设有第二弯管轮,第二弯管轮和第一弯管轮相连接;第二弯管轮开有若干管槽,管槽的横截面为由第四圆弧段、第五圆弧段、第六圆弧段构成,第四圆弧段的端部与管槽一端相连,第四圆弧段的另一端与第五圆弧段的端部相连,第五圆弧段的另一端与第六圆弧段的端部相连,第六圆弧段的另一端与管槽的另一端相连;第四圆弧段和第六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R3,半径R3与待弯制弯管的半径一样,第五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R4,半径R4小于半径R3,第四圆弧段和第六圆弧段的圆心重合,第五圆弧段的圆心和第六圆弧段的圆心不重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半径R4为半径R3的0.7-0.9倍,第四圆弧段的圆心位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中点,第五圆弧段的圆心位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第五圆弧段的圆心设于靠近管槽的位置,第五圆弧段的圆心与第四圆弧段的圆心的距离为半径R3的0.2-0.4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弯管轮和第二弯管轮通过锁定件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锁定件、第一弯管轮轴和第二弯管轮轴,第一弯管轮轴设于第一弯管轮内,第一弯管轮轴贯穿第一弯管轮的上下表面,第二弯管轮轴设于第二弯管轮内,第二弯管轮轴贯穿所述第二弯管轮的上下表面,锁定件开有和第一弯管轮轴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孔以及和第二弯管轮轴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套装在第一弯管轮轴的上部,第二连接孔套装在第二弯管轮轴的上部。通过锁定件分别将其上的连接孔套装在第一弯管轮轴和第二弯管轮轴的上部与第一弯管轮和第二弯管轮连接,可以减小第一弯管轮和第二弯管轮在转到过程中的扭力,提高弯管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弯管的加工精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包括前底座和后底座,前底座设有和第一弯管轮轴相匹配的第一凹槽以及和第二弯管轮轴相匹配的第二凹槽,后底座设有和第一弯管轮轴相匹配的第三凹槽以及和第二弯管轮轴相匹配的第四凹槽,前底座和后底座通过连接件连接,前底座和后底座嵌装在第一弯管轮轴和第二弯管轮轴的下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底座开设有贯穿前后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后底座开设有贯穿前后的第五连接孔和第六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相连通,第四连接孔和第六连接孔相连通,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三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第二连接件穿过第四连接孔和第六连接孔,连接件将前底座和后底座连接固定。通过将底座分为前后底座,然后通过连接件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有效方便的将各个部件拆分,在制造弯管模具过程中,便于弯管模具各个部件的加工和装配,在加工不同管径的弯管时,便于将整套弯管模具直接从弯管机上拆分更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限位件,其中限位件包括连接座,连接座前端设有凸块,凸块前端开有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之间的中心距为待弯制弯管的弯折直径,在凸块顶部还设有限位待弯制弯管通过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当底座在受力转动过程中,可以结合限位件上的弧形凹槽,各自对第一弯管轮和第二弯管轮下部进行限位,一方面使得待弯弯管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间隙内纵向排列,另一方面通过设计两弧形凹槽之间的中心距长度来控制待弯弯管的直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弯管轮轴的下部设有第一轮轴套,第二弯管轮轴的下部设有第二轮轴套,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一轮轴套嵌接,第二弧形凹槽和第二轮轴套嵌接。可以防止弯管轮轴在弧形凹槽内频繁转动导致磨损,延长弯管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弯管模具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弯管模具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弯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弯管模具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2所示,一种弯管模具,包括底座3,底座3上设有第一弯管轮1,第一弯管轮1开有若干管槽,管槽的横截面为由第一圆弧段11、第二圆弧段12、第三圆弧段13构成,第一圆弧段11的端部与管槽一端相连,第一圆弧段11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弧段12的端部相连,第二圆弧段12的另一端与第三圆弧段13的端部相连,第三圆弧段13的另一端与管槽的另一端相连;其中,第一圆弧段11和第三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为R1,半径R1与待弯制弯管的半径一样,第二圆弧段12的曲率半径为R2,半径R2小于半径R1,第一圆弧段11和第三圆弧段13的圆心重合,第二圆弧段12的圆心和第三圆弧段13的圆心不重合。为了使得待湾制弯管的外圈更圆,半径R2设为半径R1的0.7-0.9倍,第一圆弧段11的圆心位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中点,第二圆弧段12的圆心位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第二圆弧段12的圆心设于靠近管槽的位置,第二圆弧段12的圆心与第一圆弧段11的圆心的距离为半径R1的0.2-0.4倍。在某实施案例中,将壁厚0.35mm,直径为8mm的铜管进行折弯时,第一弯管轮开设一个管槽,第一圆弧段11和第三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为R1设为4mm,第一圆弧段11和第三圆弧段13的圆心设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中点,第二圆弧段12的曲率半径为R2设为3.1mm,第二圆弧段12的圆心设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靠近管槽的位置,第二圆弧段12的圆心与第一圆弧段11的圆心的距离为1.04mm,其中R2为R1的0.775倍,两个圆心的距离为R1的0.26倍。此时,弯管效果最佳,内圈没褶皱,外圈比现有技术的产品更圆。在某实施案例中,将壁厚0.38mm,直径为10mm的铜管进行折弯时,第一弯管轮开设四个管槽,第一圆弧段11和第三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为R1设为5mm,第一圆弧段11和第三圆弧段13的圆心设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中点,第二圆弧段12的曲率半径为R2设为4mm,第二圆弧段12的圆心设于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弯管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管模具,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有第一弯管轮(1),所述第一弯管轮(1)开有若干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槽的横截面为由第一圆弧段(11)、第二圆弧段(12)、第三圆弧段(13)构成,所述第一圆弧段(11)的端部与管槽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圆弧段(11)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弧段(12)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圆弧段(12)的另一端与第三圆弧段(13)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三圆弧段(13)的另一端与管槽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圆弧段(11)和第三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半径R1与待弯制弯管的半径一样,所述第二圆弧段(12)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半径R2小于半径R1,所述第一圆弧段(11)和第三圆弧段(13)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二圆弧段(12)的圆心和第三圆弧段(13)的圆心不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模具,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有第一弯管轮(1),所述第一弯管轮(1)开有若干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槽的横截面为由第一圆弧段(11)、第二圆弧段(12)、第三圆弧段(13)构成,所述第一圆弧段(11)的端部与管槽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圆弧段(11)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弧段(12)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圆弧段(12)的另一端与第三圆弧段(13)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三圆弧段(13)的另一端与管槽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圆弧段(11)和第三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半径R1与待弯制弯管的半径一样,所述第二圆弧段(12)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半径R2小于半径R1,所述第一圆弧段(11)和第三圆弧段(13)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二圆弧段(12)的圆心和第三圆弧段(13)的圆心不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径R2为所述半径R1的0.7-0.9倍,所述第一圆弧段(11)的圆心位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中点,所述第二圆弧段(12)的圆心位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述第二圆弧段(12)的圆心与第一圆弧段(11)的圆心的距离为半径R1的0.2-0.4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上还设有第二弯管轮(2),所述第二弯管轮(2)和第一弯管轮(1)相连接;所述第二弯管轮(2)开有若干管槽,所述管槽的横截面为由第四圆弧段(21)、第五圆弧段(22)、第六圆弧段(23)构成,所述第四圆弧段(21)的端部与管槽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圆弧段(21)的另一端与第五圆弧段(22)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五圆弧段(22)的另一端与第六圆弧段(23)的端部相连,所述第六圆弧段(23)的另一端与管槽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圆弧段(21)和第六圆弧段(23)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半径R3与待弯制弯管的半径一样,所述第五圆弧段(22)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半径R4小于半径R3,所述第四圆弧段(21)和第六圆弧段(23)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五圆弧段(22)的圆心和第四圆弧段(23)的圆心不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弯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径R4为所述半径R3的0.7-0.9倍,所述第四圆弧段(21)的圆心位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中点,所述第五圆弧段(22)的圆心位于管槽两个端口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述第五圆弧段(22)的圆心与第四圆弧段(21)的圆心的距离为半径R3的0.2-0.4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弯管模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仓正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