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伺服系统缓冲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1027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压伺服系统缓冲器,包括缓冲装置、外腔体、后导流板、前导流板、压套、密封圈、橡胶垫、堵头、前端连接口、涡流腔、缓压腔、后端连接口、后通孔、前通孔、柱塞泵、连接导管和软管,所述缓冲装置是由设有前端连接口的壳状外腔体与设有后端连接口的堵头组成的两端贯通的瓶装腔体;所述外腔体内靠近前端连接口依次设有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所述后导流板和前导流板将缓冲装置的内腔分隔为三部分,从后端连接口到前端连接口依次为缓压腔和两个涡流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达到使不稳定的液流形成一种较稳定的液流后再输送出去,以达到减轻压力冲击的有益效果。

High pressure servo system buff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voltage servo system including buffer, buffer device, external cavity, after the guide plate, leading flow plate, a pressing sleeve, a sealing ring, a rubber pad, a plug, front end connector, the vortex chamber, slow pressure cavity, back connection port, through hole, hole, piston pump connecting pipe and hose, the cushioning device is composed of a shell shaped outer cavity with front end and a rear wall interface even bottled at the ends of the cavity composed of the first through the interface; the outer cavity near the front end of the connecting port is equipped with leading flow plate and guide plate; the guide plate and the leading flow plate separates the buffer cavity into three parts, even from the back end interface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connecting port in order to ease the pressure cavity and two cavity vortex.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hiev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reducing the impact of the pressure when the unstable liquid stream is formed into a more stable liquid flow and then transported 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伺服系统缓冲器
本技术属于缓冲器
,特别涉及一种高压伺服系统缓冲器。
技术介绍
在高压伺服系统中,本身压力较大,泵输出压力根据需要随时变化,而且作动器频繁操作导致压力忽大忽小,压力冲击往往会有几倍的差距,从而导致管路、伺服阀遭到破坏。目前伺服系统中采用的减小冲击的方式主要有泵出口处采用软管连接;泵出口处并联止回阀;系统中加装蓄能器等。但是采用这些方式,软管连接减少冲击有限,而止回阀可以减少关闭时的冲击但对减少开机时的冲击有限,蓄能器往往对低压时的降低冲击有效,对压力过高的话因为缓冲反应往往不灵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止回阀对减少开机时的冲击有限,蓄能器对压力过高的话因为缓冲反应往往不灵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压伺服系统缓冲器,可达到使不稳定的液流形成一种较稳定的液流后再输送出去,以达到减轻压力冲击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伺服系统缓冲器,包括缓冲装置、外腔体、后导流板、前导流板、压套、密封圈、橡胶垫、堵头、前端连接口、涡流腔、缓压腔、后端连接口、后通孔、前通孔、柱塞泵、连接导管和软管,所述缓冲装置是由设有前端连接口的壳状外腔体与设有后端连接口的堵头组成的两端贯通的瓶装腔体;所述外腔体内靠近前端连接口依次设有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所述后导流板和前导流板将缓冲装置的内腔分隔为三部分,从后端连接口到前端连接口依次为缓压腔和两个涡流腔。作为优选,所述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均通过压套压紧在外腔体内;所述压套位于外腔体的部分设有密封圈,所述压套装入橡胶垫后拧紧堵头。作为优选,所述后导流板是带后通孔的圆形板。作为优选,所述前导流板是带半圆前通孔的圆形板。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的一端通过连接导管与柱塞泵连接,所述缓冲装置的另一端与软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一个两端贯通的腔体,腔体的两端设有管接头,腔体内固定设有带通孔的导流板。带冲击压力的液流首先在一个较大的腔内形成一种涡流,再经过两块带孔的导流板,陆续流入两个腔内,使不稳定的液流形成一种较稳定的液流后再输送出去,以达到减轻压力冲击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后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前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伺服系统原理结构图。图中1-缓冲装置,2-外腔体,31-后导流板,32-前导流板,4-压套,5-密封圈,6-橡胶垫,7-堵头,8-前端连接口,9-涡流腔,10-缓压腔,11-后端连接口,12-后通孔,13-前通孔,14-柱塞泵,15-连接导管,16-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压伺服系统缓冲器,如图所示,其包括缓冲装置1、外腔体2、后导流板31、前导流板32、压套4、密封圈5、橡胶垫6、堵头7、前端连接口8、涡流腔9、缓压腔10、后端连接口11、后通孔12、前通孔13、柱塞泵14、连接导管15和软管16,缓冲装置1是由设有前端连接口8的壳状外腔体2与设有后端连接口11的堵头7组成的两端贯通的瓶装腔体;外腔体2内靠近前端连接口8依次设有前导流板32和后导流板31;后导流板31和前导流板32将缓冲装置1的内腔分隔为三部分,从后端连接口11到前端连接口8依次为缓压腔10和两个涡流腔9。本实施例中,前导流板32和后导流板31均通过压套4压紧在外腔体2内;压套4位于外腔体2的部分设有密封圈5,压套4装入橡胶垫6后拧紧堵头7。本实施例中,后导流板31是带后通孔12的圆形板。本实施例中,前导流板32是带半圆前通孔13的圆形板。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1的一端通过连接导管15与柱塞泵14连接,缓冲装置1的另一端与软管16连接。本实施例中,密封圈5和橡胶垫6主要起防止腔体内液体外泄的密封作用。使用时将缓压装置的前端连接口8与柱塞泵13的出口用连接导管14连通,缓压装置的后端连接口11最后通过一段软管15与液压系统管路连通,当然也可直接与系统管路连通。由柱塞泵14出来的液流经连接接口8直接进入缓冲装置1的涡流腔9内形成涡流,实现对液流冲击压力的第一次缓冲,再经导流板3上的通孔12及13进入缓压腔1O,进行液流的二次缓冲形成具有稳定压力的液流,然后经软管16,进入系统管路,试验证明安装本专利技术缓压装置的液压系统,可有效避免冲击压力对系统管路的破坏。此装置与泵的连接导管15须是一直段最短的组合导管,后端连接口11处可与液压软管直接连接或与液压管路的组合导管连接。本技术是一个两端贯通的腔体,腔体的两端设有管接头,腔体内固定设有带通孔的导流板。带冲击压力的液流首先在一个较大的腔内形成一种涡流,再经过两块带孔的导流板,陆续流入两个腔内,使不稳定的液流形成一种较稳定的液流后再输送出去,以达到减轻压力冲击的作用。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凡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或者对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压伺服系统缓冲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伺服系统缓冲器,包括缓冲装置、外腔体、后导流板、前导流板、压套、密封圈、橡胶垫、堵头、前端连接口、涡流腔、缓压腔、后端连接口、后通孔、前通孔、柱塞泵、连接导管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是由设有前端连接口的壳状外腔体与设有后端连接口的堵头组成的两端贯通的瓶装腔体;所述外腔体内靠近前端连接口依次设有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所述后导流板和前导流板将缓冲装置的内腔分隔为三部分,从后端连接口到前端连接口依次为缓压腔和两个涡流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伺服系统缓冲器,包括缓冲装置、外腔体、后导流板、前导流板、压套、密封圈、橡胶垫、堵头、前端连接口、涡流腔、缓压腔、后端连接口、后通孔、前通孔、柱塞泵、连接导管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是由设有前端连接口的壳状外腔体与设有后端连接口的堵头组成的两端贯通的瓶装腔体;所述外腔体内靠近前端连接口依次设有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所述后导流板和前导流板将缓冲装置的内腔分隔为三部分,从后端连接口到前端连接口依次为缓压腔和两个涡流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世仓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