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钩缓冲器,包括车钩和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器沿车厢宽度方向设置安装在车箱两端底部,所述的车钩沿车箱的中轴线设置在车箱两端底部,所述的缓冲器位于车箱的中轴线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的缓冲器和所述的车钩之间安装限位推动机构,所述的限位推动机构可推动所述的车钩沿车箱的中轴线运动且可推动所述的缓冲器沿车厢宽度方向压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钩缓冲器在车钩的最大行程和最大阻抗力不变前提下提高缓冲器的容量,进而提高车厢冲击速度,在列车牵引或制动过程中遭遇极限工况时,缓冲器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缓冲效果,提高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钩缓冲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车钩缓冲器。
技术介绍
车钩缓冲装置是用于列车各车厢之间连接、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并缓和纵向冲击力的部件,车钩缓冲装置包括用于将车厢相互连接的车钩和吸收车厢在运动过程的冲击能量缓和车厢间纵向冲击力的车钩缓冲器,车钩通过车钩缓冲器与车厢相连接。阻抗力是指车钩缓冲器产生变形过程中所受的力。行程是指车钩缓冲器受力后产生的变形量。容量是指车钩缓冲器在全压缩过程中阻抗力在其行程上所做的功的总和即车钩缓冲器的受力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阻抗力和行程决定了车钩缓冲器的容量。冲击速度是指用一节车厢以一定的速度去撞击另一辆静止的车厢,要求车钩缓冲器的阻抗力和行程合格的前提下所允许的冲击车厢的最大速度。车钩缓冲器性能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冲击速度的大小,车钩缓冲器的容量越大,冲击速度越高,性能越好,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越好、安全性越高。现有的车钩缓冲装置中车钩缓冲器与车钩直接或间接相连,车钩缓冲器与车钩沿车箱的中轴线直线分布,车钩所受的冲击力直接传递到车钩缓冲器上,在受力过程中车钩运动传递到车钩缓冲器上使车钩缓冲器产生变形,车钩在受力过程中的行程与车钩缓冲器的行程相等,车钩所受的作用力与车钩缓冲器的阻抗力相等,车钩缓冲器的阻抗力和行程呈线性变化。并且为保持车厢连接的安全性保证列车运行过程中车钩间的牵引冲击不会损坏车钩及车体,不同结构的列车所使用的车钩所受的作用力和行程都是有最大值限定的,超出最大值会导致车钩及车体的损坏影响车厢及车厢间的连接安全性能,受到上述限制条件的约束与车钩沿车箱中轴线直线分布的车钩缓冲器的行程和阻抗力也很难被提升,车钩缓冲器的容量的提升也受到制约,车钩缓冲器在受力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小,车厢的冲击速度很难提高,在列车牵引或制动过程中遭遇极限工况时车厢间的冲击力相当大,车厢冲击另一节车厢的速度很高,超过车厢的冲击速度,车钩缓冲器的容量不足以吸收车厢间冲撞的动能,两车厢底部形成刚性冲击,车钩缓冲器的缓冲效果聚减,不能再缓和车厢间的冲击力吸收冲击能量,造成列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下降。在车钩的最大行程和最大抗阻力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冲击速度,使列车在极限工况下,车钩缓冲器依然能保护良好的缓冲效果,使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更好和安全性更高是车钩缓冲器改进研宄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车钩缓冲器,在车钩的最大行程和最大抗阻力不变前提下提高缓冲器的容量,进而提高车厢冲击速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钩缓冲器,包括车钩和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器沿车厢宽度方向设置安装在车箱两端底部,所述的车钩沿车箱的中轴线设置在车箱两端底部,所述的缓冲器位于车箱的中轴线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的缓冲器和所述的车钩之间安装限位推动机构,所述的限位推动机构可推动所述的车钩沿车箱的中轴线运动且可推动所述的缓冲器沿车厢宽度方向压缩。优选的,所述的限位推动装置包括推杆、横向限位件和纵向限位件,所述的推杆安装在所述的缓冲器与所述的车钩之间,所述的推杆的内端部偏离车箱的中轴线,所述的推杆的外端部位于车箱的中轴线上,所述的推杆的内端部与所述的横向限位件配装,所述的推杆的内端部在所述的横向限位件的限制下沿车厢的宽度方向运动推动所述的缓冲器沿车厢的宽度方向压缩,所述的推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纵向限位件配装,所述的推杆的外端部在所述的纵向限位件的限制下沿车箱中轴线运动带动所述的车钩沿车箱的中轴线运动。优选的,所述的推杆分为左向推杆和右向推杆,所述的缓冲器分为左向缓冲器和右向缓冲器,所述的左向缓冲器安装在车箱中轴线的左侧,所述的右向缓冲器安装在车箱中轴线的右侧,所述的左向推杆安装在所述的左向缓冲器与所述的车钩之间,所述的右向推杆安装在所述的右向缓冲器与所述的车钩之间,所述的左向推杆的内端部在所述的横向限位件的限制下沿车厢的宽度方向运动推动所述的左向缓冲器沿车厢的宽度方向压缩,所述的右向推杆的内端部在所述的横向限位件的限制下沿车厢的宽度方向运动推动所述的右向缓冲器沿车厢的宽度方向压缩。优选的,所述的左向缓冲器的压缩端与所述的左向推杆的内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右向缓冲器的压缩端与所述的右向推杆的内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左向推杆的外端部和所述的右向推杆的外端部均与所述的车钩的钩尾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左向推杆的初始安装位置和所述的右向推杆的初始安装位置关于车箱的中轴线对称且与车箱中轴线的夹角均为α,α <45°。优选的,所述的缓冲器位于车箱中轴线的右侧,所述的推杆的内端部与所述的缓冲器的压缩端连接,所述的推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车钩的钩尾连接。优选的,所述的推杆的初始安装位置与车箱中轴线的夹角为β,β〈4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车钩缓冲器,车钩沿车箱中轴线设置,缓冲器沿车厢宽度方向设置,缓冲器位于车箱中轴线的左侧或右侧,缓冲器是偏离车箱中轴线分布的,车钩与缓冲器之间安装限位推动机构,当冲击力作用在车钩上时,由于限位推动机构的限制车钩沿车箱中轴线运动,车钩受所的冲击力通过限位推动机构传递到缓冲器上,缓冲器在限位推动机构的限制下沿车厢的宽度方向压缩,在受力过程中,车钩的行程和缓冲器的行程不相等,通过调节缓冲器偏离车箱中轴线的夹角可使得在缓冲器压缩过程中缓冲器的行程与阻抗力呈非线性变化,使得缓冲器在压缩过程中阻抗力在行程中所做的功即缓冲器的容量大于现有技术中车钩与缓部器沿车箱中轴线直线分布的缓冲器的容量,缓冲器的容量更大其可以承受的车厢冲击速度更高,可吸收更多的车厢间的冲击能量,既在车钩的最大行程和最大抗阻力不变前提下车钩缓冲器能够承受更大的车厢冲击速度,在列车牵引或制动过程中遭遇极限工况时,缓冲器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缓冲效果,提高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车钩缓冲器安装在车箱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中的车钩缓冲器安装在车箱底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一种车钩缓冲器,包括车钩I和左向缓冲器2-1和右向缓冲器2-2,左向缓冲器2-1和右向缓冲器2-2沿车厢100宽度方向设置安装在车箱100两端的底部,所述的左向缓冲器2-1安装在车箱中轴线的左侧,所述的右向缓冲器2-2安装在车箱中轴线的右侧,所述的车钩I沿车箱100的中轴线设置在车箱100两端底部,左向缓冲器2-1和右向缓冲器2-2和所述的车钩I之间安装限位推动机构,所述的限位推动装置包括左向推杆3-1、右向推杆3-2、横向限位件31和纵向限位件32,所述的左向推杆3-1安装在所述的左向缓冲器2-1与所述的车钩I之间,所述的右向推杆3-2安装在所述的右向缓冲器2-2与所述的车钩I之间,所述的左向推杆3-1的内端部在所述的横向限位件31的限制下沿车厢的宽度方向运动推动所述的左向缓冲器2-1沿车厢的宽度方向压缩,所述的右向推杆3-2的内端部在所述的横向限位件31的限制下沿车厢的宽度方向运动推动所述的右向缓冲器2-2沿车厢的宽度方向压缩。所述的左向缓冲器2-1的压缩端与所述的左向推杆3-1的内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右向缓冲器2-2的压缩端与所述的右向推杆3-2的内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左向推杆3-1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钩缓冲器,包括车钩(1)和缓冲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器(2)沿车厢宽度方向设置安装在车箱两端底部,所述的车钩(1)沿车箱的中轴线设置在车箱两端底部,所述的缓冲器(2)位于车箱的中轴线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的缓冲器(2)和所述的车钩(1)之间安装限位推动机构,所述的限位推动机构可推动所述的车钩(1)沿车箱的中轴线运动且可推动所述的缓冲器(2)沿车厢宽度方向压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钿,龚红霞,王振,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