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193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所述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包括与车辆的A柱下方相连的门槛外板,还包括位于所述A柱下方且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内部的门槛内加强板,所述门槛内加强板与所述门槛外板围成独立的吸能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在A柱底部与门槛交汇处设置有门槛内加强板,门槛内加强板与门槛外板固定后局部形成一个独立的吸能空腔,且具有较大的机械支撑性能,能够有效引导和分散偏置碰撞时受到的侧向力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A柱底部的后移量,进而有效的吸收在偏置碰撞过程中,A柱下方受轮胎撞击的冲击力。

Reinforcing plate structure for vehicle doorsi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inforcing plate structure in a doorsill of a vehic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 components. The vehicle sill reinforcing plate structure comprises a threshold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vehicle A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also included in the A column below the reinforcing plate and fixed on the inside of the threshold plate within the threshold, the threshold energy absorbing cavity within the reinforced plate and the outer plate form independent threshold. Plat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to strengthen the vehicle threshold, in the A column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and the threshold of intersection plate threshold, threshold and threshold reinforcing plate plate is fixed after the local form an independent energy absorbing cavity, and has larger mechanical support performance, can effectively guide and disperse the collision by bias lateral force to decrease the A column at the bottom of the displacement, and then the effective absorption in the offset collision process, the impact of A by the impact of the bottom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
技术介绍
以轿车为例,一般轿车车身有三类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A柱、B柱、C柱。对于轿车而言,立柱除了支撑作用,也起到门框的作用。其中,A柱是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在车辆碰撞过程中,A柱的结构强度在正面和偏置碰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A柱的结构强度直接影响乘员舱的结构完整性和乘员的生存空间。目前车型中,A柱下部与门槛搭接的区域,由于焊接工艺的影响及设计要求,此处的结构较弱,搭接区域刚性与强度不足,吸能空间有限。在偏置碰撞过程中,A柱底部由于轮胎的撞击,导致后移量较大,车辆的整体外观变形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用于降低偏置碰撞时,A柱的后移量和形变量。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包括与车辆的A柱下方相连的门槛外板,还包括位于所述A柱下方且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内部的门槛内加强板,所述门槛内加强板与所述门槛外板围成独立的吸能空腔。进一步地,所述门槛外板为开口结构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门槛内加强板为开口结构整体呈几字形,所述门槛内加强板包括顶板,由所述顶板向两侧下折而成的两个侧板,以及由所述两个侧板向外翻出的两个外翻边,所述顶板与所述门槛外板的上表面固定,所述两个外翻边与所述门槛外板的下表面固定。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板沿所述门槛外板的长度方向布置。进一步地,所述门槛外板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门槛内加强板的开口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板的形状均为上小下大的梯形。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外翻边的形状均为矩形。进一步地,所述门槛内加强板的材料为B340/590DP高强钢,厚度为2.0mm。进一步地,所述门槛内加强板通过电阻点焊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内部。本技术的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在A柱底部与门槛交汇处设置有门槛内加强板,门槛内加强板与门槛外板固定后局部形成一个独立的吸能空腔,且具有较大的机械支撑性能,能够有效引导和分散偏置碰撞时受到的侧向力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A柱底部的后移量,进而有效的吸收在偏置碰撞过程中,A柱下方受轮胎撞击的冲击力。进一步地,所述门槛内加强板为几字形的开口结构,因而结构简单,搭接稳定性好。进一步地,所述门槛内加强板为一体化结构,因而拆装方便,易于实施,制造成本低。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述门槛内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包括与车辆的A柱4下方相连的门槛外板2,还包括位于所述A柱下方且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2内部的门槛内加强板1。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与所述门槛外板2围成独立的吸能空腔3。本技术在与车辆的A柱4下方相连的门槛外板2处设置有门槛内加强板1,门槛内加强板1与门槛外板2固定后局部形成一个独立的吸能空腔3,且具有较大的机械支撑性能,能够有效的吸收在偏置碰撞过程中,A柱下4方受轮胎撞击的冲击力,结构简单,搭接稳定性好。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门槛外板2为开口结构具有上表面21及下表面22,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为开口结构整体呈几字形,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包括顶板11,由所述顶板11向两侧下折而成的两个侧板31,以及由所述两个侧板31向外翻出的两个外翻边12,所述顶板11与所述门槛外板2的上表面21固定,所述两个外翻边12与所述门槛外板2的下表面22固定。所述两个侧板31沿所述门槛外板2的长度方向布置。如图1所示,A表示所述门槛外板2的开口方向,B表示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的开口方向,所述门槛外板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的开口方向垂直。本技术的采用开口结构整体呈几字形的门槛内加强板1,能够有效引导和分散偏置碰撞时受到的侧向力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A柱4下方的后移量,门槛内加强板1为一体化结构,拆装方便,易于实施,制造成本低。图2是图1中所述门槛内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两个侧板31的形状均为上小下大的梯形,以增强门槛内加强板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机械强度。为增强门槛内加强板1与所述门槛外板2固定的稳定性,所述两个侧板31向外翻出的两个外翻边12,所述两个外翻边12的形状均呈矩形,以增大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与所述门槛外板2的下表面的接触面积,引导分散撞击时的侧向力,提高工作稳定性能。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的材料为B340/590DP高强钢,厚度为2.0mm,硬化指数高,能够吸收更多的能量。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通过电阻点焊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2内部,搭接稳定性好,易于实施,制造成本低。本技术的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在A柱4底部与门槛交汇处设置有几字型门槛内加强板,结构简单,搭接稳定性好,能够有效引导和分散偏置碰撞时受到的侧向力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A柱4底部的后移量,一体化结构,拆装方便,易于实施,制造成本低。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技术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技术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包括与车辆的A柱(4)下方相连的门槛外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A柱(4)下方且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2)内部的门槛内加强板(1),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与所述门槛外板(2)围成独立的吸能空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包括与车辆的A柱(4)下方相连的门槛外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A柱(4)下方且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2)内部的门槛内加强板(1),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与所述门槛外板(2)围成独立的吸能空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槛内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外板(2)为开口结构具有上表面(21)及下表面(22),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为开口结构整体呈几字形,所述门槛内加强板(1)包括顶板(11),由所述顶板(11)向两侧下折而成的两个侧板(31),以及由所述两个侧板(31)向外翻出的两个外翻边(12),所述顶板(11)与所述门槛外板(2)的上表面(21)固定,所述两个外翻边(12)与所述门槛外板(2)的下表面(22)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叶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