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4848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其包括导电布、石墨烯层、第一胶粘层、绝缘层和第二胶粘层,导电布具有一顶面和底面;石墨烯层具有一顶面的底面,石墨烯层的底面通过第一胶粘层与导电布的顶面粘接;第二胶粘层粘接于导电布的底面;绝缘层设置在石墨烯层的顶面上;其中,导电布的厚度介于0.005-0.1mm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电布的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柔韧性。

High flexibility graphene based conductive thermal radiation fil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 conductive graphene film with high toughness, including conductive cloth, graphene layer, a first adhesive layer, an insulating layer and a second adhesive layer, conductive cloth having a top surface and a bottom surface; the graphene layer has a top surface of the bottom surfac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graphene layer through the roof bonding a first adhesive layer and conductive cloth; second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bottom surface in conductive cloth; the insulating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graphene layer; wherein, between the conductive fabric thickness of between 0.005 - 0.1mm.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cloth,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flexibility of the utility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
本技术涉及散热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的微型化、芯片主频的不断提高,功能日益增强,单个芯片的功耗逐渐增大,导致热流密度急剧增高。而一旦电子器件的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则会导致电子器件的工作不稳定,甚至是失效。在目前市场上,大都采用以金属层作为基底层的石墨烯散热膜对电子产品进行散热,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铜箔基底层,但是该类散热膜被应用于电子产品时,由于在与电子元器件进行贴合时,如果贴合不准,需要进行反复贴合,而在反复贴合的过程中,由于金属基底层的硬度较强就容易造成该类散热膜褶皱甚至损坏;另一方面,当需要对表面具有凸纹等粗糙面的电子元器件进行贴合时,由于金属基底层的刚性较强就容易造成该类散热膜褶皱甚至损坏。故,需要提供一种散热膜,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屏蔽电磁功能的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以解决现有的石墨烯散热膜贴合于电子元器件时容易褶皱甚至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其包括:导电布,所述导电布具有一顶面和底面;石墨烯层,所述石墨烯层具有一顶面的底面,所述石墨烯层的底面通过第一胶粘层与所述导电布的顶面粘接;第二胶粘层,所述第二胶粘层粘接于所述导电布的底面;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层的顶面上;其中,所述导电布包括纤维基层、金属过渡层、镍铜层和防氧化层,所述纤维基层设置在所述防氧化层上,所述金属过渡层设置在所述纤维基层上,所述镍铜层设置在所述金属过渡层上,所述第一胶粘层设置在所述镍铜层上,第二胶粘层设置在所述防氧化层背向所述纤维基层的一面上。所述纤维基层的厚度均大于所述金属过渡层的厚度和所述镍铜层的厚度,所述导电布的厚度介于0.005-0.1mm之间。在本技术中,所述纤维基层由经纱和纬纱织成,且经纱和纬纱均由聚酯纤维混纺而成。在本技术中,所述绝缘层为PET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介于0.005-0.05mm之间。在本技术中,所述石墨烯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导电布的厚度且大于所述第一胶粘层和所述第二胶粘层的厚度。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胶粘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胶粘层的厚度相等,且二者的厚度介于0.002-0.05mm之间。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胶粘层和所述第二胶粘层均为双面胶。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石墨烯散热膜,本技术的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通过导电布的设置,提高了本技术的柔韧性;解决了现有的石墨烯散热膜被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容易褶皱甚至损坏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技术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的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包括石墨烯层11、绝缘层12、导电布13、第一胶粘层14和第二胶粘层15。具体的,导电布13具有一顶面和底面;石墨烯层11具有一顶面的底面,石墨烯层11的底面通过第一胶粘层14与导电布13的顶面粘接;第二胶粘层15粘接于导电布13的底面;绝缘层12设置在石墨烯层11的顶面上;其中,导电布13的厚度介于0.005-0.1mm之间,另导电布13的厚度根据石墨烯层11的厚度而设定。另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导电布13包括纤维基层131、金属过渡层132、镍铜层133和防氧化层134,其中,纤维基层131设置在防氧化层134上,金属过渡层132设置在纤维基层131上,镍铜层133设置在金属过渡层132上,第一胶粘层14设置在镍铜层133上,第二胶粘层15设置在防氧化层134背向纤维基层131的一面上。为了使得本优选实施例的柔韧性更好,纤维基层131的厚度均大于金属过渡层132的厚度和镍铜层133的厚度,金属过渡层132的厚度大于镍铜层133的厚度。其中,纤维基层131由经纱和纬纱织成,且经纱和纬纱均由聚酯纤维混纺而成,因为聚酯纤维具有优异柔韧性的特点,使得本优选实施例在被应用贴合于电子元器件时,当贴合不精准时,可以重复使用贴合且可以进行多次弯折以贴合具有凸纹表面的电子元器件,并且不易发生裂痕和损伤,使得本优选实施例的性能更为稳定且使用寿命高。而金属过渡层132的设置,使得镍铜层133与纤维基层131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且提高了导电布13整体的柔韧性;镍铜层133的设置,使得导电布13具有屏蔽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电磁的功能,防止了电磁对人体的辐射;防氧化层134的设置,提高了镍铜层133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得纤维基层131与第二胶粘层15的连接更为稳定和稳固。另外,由于导电布13于本优选实施例中作为基层的作用,因此导电布13应当具备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因此优选的,导电布13的厚度均大于石墨烯层11、绝缘层12、第一胶粘层14以及第二胶粘层15的厚度。在优选实施例中,当本优选实施例被应用于手机的散热时,通常将本优选实施例的石墨烯散热膜中的第二胶粘层15粘接在手机产热的元器件上,如芯片等,而绝缘层12则粘接于显示面板的底面;这时绝缘层12的作用不但用于隔绝芯片等电子器件的电流干扰于显示面板,而且绝缘层12还具有防止显示面板漏光的作用,对于防止漏光的情况,绝缘层12为黑色的PET材料制成。另外,由于石墨烯层11如果暴露于外部环境时,石墨烯层11可被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损坏,而一旦被损坏,则会降低本优选实施例的热导率,导致散热性能的下降,因此绝缘层12设置在石墨烯层11的顶面的另一个作用是用于保护石墨烯层11。因此,综合考虑绝缘层12的保护性、绝缘性、遮光性和吸热性,绝缘层12的厚度介于0.005-0.05mm之间,绝缘层12为黑色PET绝缘层。在优选实施例中,石墨烯层11的纯度为99.9%,为高纯度的石墨烯制成,且石墨烯层11的比表面积大于40m2/g。其中,石墨烯具有二维平面结构,其具有比钢高约200倍的强度和比金刚石高2倍的热导率,因此本优选实施例的石墨烯层11具有优异的散热性以及强度。另外,石墨烯不如石墨昂贵,因此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比传统的石墨散热膜更为经济。考虑石墨烯层11散热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石墨烯层11的厚度小于导电布13的厚度且大于第一胶粘层14和第二胶粘层15的厚度,优选的,石墨烯层11的厚度介于0.005-0.05mm之间。在优选实施例中,可选的,方便胶粘层的涂布,第一胶粘层14的厚度和第二胶粘层15的厚度相等,当然第一胶粘层14和第二胶粘层15的厚度也可以不相等,第一胶粘层14的厚度介于0.002-0.05mm之间,第二胶粘层15的厚度介于0.002-0.05mm之间,第一胶粘层14和第二胶粘层15均为双面胶。其中,第一胶粘层14和第二胶粘层15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布,所述导电布具有一顶面和底面;石墨烯层,所述石墨烯层具有一顶面的底面,所述石墨烯层的底面通过第一胶粘层与所述导电布的顶面粘接;第二胶粘层,所述第二胶粘层粘接于所述导电布的底面;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层的顶面上;其中,所述导电布包括纤维基层、金属过渡层、镍铜层和防氧化层,所述纤维基层设置在所述防氧化层上,所述金属过渡层设置在所述纤维基层上,所述镍铜层设置在所述金属过渡层上,所述第一胶粘层设置在所述镍铜层上,所述第二胶粘层设置在所述防氧化层背向所述纤维基层的一面上。所述纤维基层的厚度均大于所述金属过渡层的厚度和所述镍铜层的厚度,所述导电布的厚度介于0.005-0.1m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柔韧性的石墨烯导电散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布,所述导电布具有一顶面和底面;石墨烯层,所述石墨烯层具有一顶面的底面,所述石墨烯层的底面通过第一胶粘层与所述导电布的顶面粘接;第二胶粘层,所述第二胶粘层粘接于所述导电布的底面;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层的顶面上;其中,所述导电布包括纤维基层、金属过渡层、镍铜层和防氧化层,所述纤维基层设置在所述防氧化层上,所述金属过渡层设置在所述纤维基层上,所述镍铜层设置在所述金属过渡层上,所述第一胶粘层设置在所述镍铜层上,所述第二胶粘层设置在所述防氧化层背向所述纤维基层的一面上。所述纤维基层的厚度均大于所述金属过渡层的厚度和所述镍铜层的厚度,所述导电布的厚度介于0.005-0.1mm之间。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付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莱必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