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4150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其包括基底层及导电材料。基底层的上表面开设有网格状的沟槽。导电材料设置于所述沟槽内以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可视区及接电引线区,所述导电材料于所述可视区及所述接电引线区的沟槽内形成网格导线。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密度,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导线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电性连接。该透明导电膜易于制造。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透明导电膜的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透明导电膜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透明导电膜是具有良好导电性,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高的透光率的膜材。目前,透明导电膜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光伏器件、触控面板和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现有的透明导电膜一般包括基底层及导电材料,基底层上开设有网格状沟槽,导电材料填充于沟槽中。透明导电膜的上表面设有可视区及引线区,可视区与引线区内的导电材料相互连接。然而,由于引线区的网格小于可视区的网格,使得引线区与可视区连接时通常需要借助搭接线相连通,搭接线与引线区边界相交会形成三角形状的网格。这种三角状的网格通常面积较小,比如小于50平方微米,这使得透明导电膜的制作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作较为容易的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透明导电膜的电子装置。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基底层,其上表面开设有网格状的沟槽;及导电材料,设置于所述沟槽内以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可视区及接电引线区,所述导电材料于所述可视区及所述接电引线区的沟槽内形成网格导线;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密度,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导线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电性连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直接电性连接的网格导线中每一导线的延伸线,均与构成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一个对应的导线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材料还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设置于所述可视区与所述接电引线区之间,所述可视区通过所述过渡区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电性连接,所述过渡区设有搭接导线及网格导线,所述搭接导线设置于所述可视区边界且与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导线电性连接,所述过渡区的网格导线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直接电性连接且与所述搭接导线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区的网格导线包括多个第一导线及与所述第一导线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的多个第二导线,每个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延伸至所述过渡区边界处均形成可视连接点,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包括多个第三导线及与所述第三导线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的第四导线,每个第三导线与第四导线延伸至所述接电引线区边界处均形成接电连接点,每个第一导线的可视连接点与对应一个第三导线的接电连接点直接电性连接,相互连接的可视连接点与接电连接点两侧的第一导线与第三导线共线,每个第二导线的可视连接点与对应一个第四导线的接电连接点直接电性连接,相互连接的可视连接点与接电连接点两侧的第二导线与第四导线共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导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导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于所述可视区边界处断开,所述多个第三导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四导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第四导线于所述接电引线区边界处断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导线的可视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三导线的接电连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相邻两个第二导线的可视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四导线的接电连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区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均为菱形,所述过渡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为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2以上的整数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层上还形成有屏蔽区以及接地引线区,所述屏蔽区设置于所述可视区周侧,所述接地引线区与所述屏蔽区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区的网格导线与所述接地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直接电性连接,所述屏蔽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为所述接地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的2以上的整数倍。一种如上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于底板上设置遮蔽层;于所述遮蔽层上形成网格图案,所述网格图案包括第一区及第一引线区,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的网格密度,所述第一区的网格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网格连接,与所述第一引线区直接连接的网格的每一网格线的延伸线,均与构成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网格的一个对应的网格线重合;将所述遮蔽层盖设于压印模板上,并于所述压印模板上形成凸设的且与所述网格图案相同的压印图案;将所述压印模板绕设于滚动件上;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压印模板于基底层上滚动,所述压印图案于所述基底层上压印出网格状沟槽;及于所述基底层的网格状沟槽中设置导电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格图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区与第一引线区之间的过渡图案区,所述过渡图案区包括搭接线及过渡网格,所述搭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区边界且与所述第一区的网格图案连接,所述过渡网格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搭接线与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网格图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网格包括多个第一图案线及与所述第一图案线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的多个第二图案线,每个第一图案线与第二图案线均延伸至所述过渡图案区的边界处形成图案连接点,所述第一引线区包括多个第三图案线及与所述第三图案线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的多个第四图案线,每个第三图案线与第四图案线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引线区的边界处形成图案引线接点,每个第一图案线的图案连接点与对应一个第三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直接连接,相互连接的图案连接点与图案引线接点两侧的第一图案线与第三图案线共线,每个第二图案线的图案连接点与对应一个第四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直接连接,相互连接的图案连接点与图案引线连接点两侧的第二图案线与第四图案线共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图案线的图案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三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相邻两个第二图案线的图案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四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由于与所述第一引线区直接连接的网格的每一网格线的延伸线,均与构成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网格的一个对应的网格线重合,使得第一区与第一引线区连接时不需要搭接线,避免了常规方法中第一引线区边界与接搭线相交出现的三角形状网格,使得于底板上制成的网格图案不易脱落,因而使得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更为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透明导电膜的可视区与接电引线区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2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透明导电膜的屏蔽区与接地引线区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CN105655012.html" title="电子装置、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电子装置、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其上表面开设有网格状的沟槽;及导电材料,设置于所述沟槽内以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可视区及接电引线区,所述导电材料于所述可视区及所述接电引线区的沟槽内形成网格导线;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密度,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导线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电性连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直接电性连接的网格导线中每一导线的延伸线,均与构成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一个对应的导线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层,其上表面开设有网格状的沟槽;及
导电材料,设置于所述沟槽内以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可视区及接电引线区,
所述导电材料于所述可视区及所述接电引线区的沟槽内形成网格导线;所述接
电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密度,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导线直接
或者间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电性连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直接电性
连接的网格导线中每一导线的延伸线,均与构成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
一个对应的导线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还于所述
基底层上形成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设置于所述可视区与所述接电引线区之间,
所述可视区通过所述过渡区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电性连接,所述过渡区设有搭接
导线及网格导线,所述搭接导线设置于所述可视区边界且与所述可视区的网格
导线电性连接,所述过渡区的网格导线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直接电性连接且与所
述搭接导线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的网格导线
包括多个第一导线及与所述第一导线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的多个第二导线,每个
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延伸至所述过渡区边界处均形成可视连接点,所述接电引
线区的网格导线包括多个第三导线及与所述第三导线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的第四
导线,每个第三导线与第四导线延伸至所述接电引线区边界处均形成接电连接
点,每个第一导线的可视连接点与对应一个第三导线的接电连接点直接电性连
接,相互连接的可视连接点与接电连接点两侧的第一导线与第三导线共线,每
个第二导线的可视连接点与对应一个第四导线的接电连接点直接电性连接,相
互连接的可视连接点与接电连接点两侧的第二导线与第四导线共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导线相互
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导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线与所
述第二导线于所述可视区边界处断开,所述多个第三导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所述多个第四导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第四导线于所述
接电引线区边界处断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导线的可
视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三导线的接电连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
数倍,相邻两个第二导线的可视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四导线的接电
连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与所述接电
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均为菱形,所述过渡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为所述
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2以上的整数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上还形成有
屏蔽区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瑞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