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催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95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A)、(B)和(C)形成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A)含有镁、钛、卤素和多羧酸酯为主要成分,并通过使镁化物、钛化物和多羧酸酯相接触而得到的固态钛催化剂;(B)有机铝化物;(C)由下式SiR↑[1]R↑[2](OR↑[3])↓[2]表示的有机硅化物,式中R↑[1]是选自至少有3个碳的直链烷基和烷基部分有二级或三级α碳原子的芳烷基,R↑[2]是选自烷基和烷基部分有二级或三级α碳原子的芳烷基,R↑[3]是烃基,条件为当R↑[1]是至少有3个碳的直链烷基且R↑[2]是烷基时,R↑[2]的烷基应是至少有3个碳的直链烷基。(*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烯烃聚合的方法和烯烃聚合的催化剂。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生产具有工业效益的高度立构规整的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及其聚合的催化剂。早先人们就已经知道各种各样的用于生产含有镁、钛、卤素和一种电子给予体作为主要成分的固态催化剂组分的方法。人们也已经知道,在至少含有3个碳原子的α-烯烃进行聚合的过程中使用上述固态催化剂组分,可以保持高催化活性而获得高度立构规整的聚合物。日本公开特许公报83006/1983号公开了在由下列三类催化剂组分(a),(b)和(c)所构成的催化剂存在时烯烃聚合或共聚合的方法,其中(a)类是含有镁、钛、卤素和多羧酸酯和(或)多羟基酯化物作为主要成分的固态钛的催化剂组分,(b)类是周期表I-III族之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c)类是具有Si-O-C键或Si-N-C键的有机硅化物。日本公开特许公报11705/1987号公开了一种使烯烃聚合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烯烃与由下列(a′),(b′)和(c′)三类物质构成的催化剂相接触,其中(a′)是含有卤化镁和卤化钛作为主要要成分的固体催化剂组分,(b′)是有机铝化物,(c′)是由下式表示的有机硅化物R11R3-n12Si(OR13)n式中R11表示支链烃基,R12和R13都表示支链烃基或直链烃基。日本公开特许公报138700/1983号(欧洲专利号86645),138706/1983号(欧洲专利号86644),138707/1983号,138708/1983号,138709/1983号,138719/1983号和138715/1983号都公开了使用与上述催化剂相似的催化剂体系的方法。可是这些专利文件都没有公开含有下列两类有机硅化物组分的催化剂,在第一类有机硅化物中,至少有两个碳原子数不低于3的烷基与硅原子相结合,在第二类有机硅化物中,芳烷基与硅原子相结合。日本特许公报23802/1986号公开了在由下述(a″)、(b″)、(c″)和(d″)类物质所形成的催化剂存在时烯烃聚合或共聚合的方法,其中(a″)类催化剂成分,是用电子给予体化合物处理二卤化镁,而后使被处理过的二卤化镁与四价钛的化合物(含或不含电子给予体化合物)相接触而得到的,(b″)类物质是有机铝化合物,(c″)类物质是有机羧酸酯,(d″)类是由下式表示的化合物M(OR14)xR15yXz式中M表示H、Li、Na、K、Mg、Ca、Sr、Ba、Zn、B、Al、Se、Ga、Si、Ge、Sn、Ti或Zr,R14和R15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自表示H或具有不高于18个碳原子的烯烃基、环烷基、芳基或芳烷基,X是卤素原子,x大于1,z不大于1,x+y+z等于M的原子价。本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具有硅-氧键的有机硅化物,这种有机硅化物是(a″)类电子给予体化合物的一种。提供烯烃聚合的方法正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使用具有优良聚合活性和立构规整性的催化剂和由特定的有机硅化物组成的助催化剂组分来生产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烯烃聚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生产出具有优良的粒度、优良的粒度分布、优良的颗粒形状和堆密度,并且在经过很长的聚合时间后仍能保持很高的催化活性的聚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通过使用少量的氢气作为分子量调节剂,以提供在立构规整性指数减少很小的情况下生产一种能具有规定的熔体流动速率的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笫五个目的是,提供烯烃聚合的一种方法,使用氢气之类的分子量调节剂来提高催化活性。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合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在本专利技术的聚合过程中使用方便,又能够显示出上述的优良效果。从下面的叙述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及其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优点都是在由下列(A),(B)和(C)三类物质构成的催化剂存在时,通过烯烃聚合或共聚合的方法实现的(A)类固态钛催化剂组分,含有镁、钛、卤素和多羧酸酯作为主要成分,它是由镁化物、钛化物和多羧酸酯相接触而制得的,(B)类是有机铝化物,(C)类是由下式(1)表示的有机硅化物,SiR1R2(OR3)2………(1)式中R1是从由至少含有3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烷基部分具有一个二级或三级α-碳原子的芳烷基所组成的一类基团中选取的,R2是从由烷基和烷基部分具有一个二级或三级α-碳原子的芳烷基所组成的一类基团中选取的,R3是烃基,条件是当R1是至少具有3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而且R2是烷基时,R2的烷基应是至少具有3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固态钛催化剂组分(A)是一种高活性的催化剂组分,它含有镁、钛、卤素和一种多羧酸酯作为主要组分。钛催化剂组分(A)含有晶粒小于工业品的卤化镁。这种催化剂组分具有一般至少约为50米2/克的比表面积,理想的是60-1000米2/克,更理想的是100-800米2/克。此外,它的组成在室温下即使用己烷洗涤也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在用诸如无机物或有机物(例如硅化物,铝化物或聚烯烃)这样的稀释剂稀释后使用它时,即使其比表面积低于上述的限定值,但该催化剂组分仍显示出很高的性能。在钛催化剂组分(A)中,卤素对钛的原子比最好是大约4至200,特别是大约5至100。镁对钛的原子比最好是约1至100,特别是约2至50。组分(A)可以含有另外的电子给予体、金属、元素、官能团等等。当催化剂还含有电子给予体时,电子给予体对钛的摩尔比最好是约0.1至10,特别是约0.2至6。例如,使镁化物(或金属镁)、电子给予体和钛化物相互接触,可以制备钛催化剂的组分(A),其它反应剂(例如硅、磷或铝的化合物)的存在则是随意的。在下列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的说明书中,已经公开了生产钛催化剂组分(A)的方法。这些公开特许公报是108385/1975号(美国专利号为4157435),126590/1975号,20297/1976号(美国专利号4157435),28189/1976号(美国专利号4076924),64586/1976号,92885/1976号(美国专利号4085276),136625/1976号,87489/1977号(美国专利号4020012),100596/1977号,147688/1977号(美国专利号4232139),104593/1977号(美国专利号4143223),2580/1977号(英国专利号1554340),40093/1978号(美国专利号4490513),43094/1978号,135102/1980号(美国专利号4315874),135103/1981号,811/1981号(美国专利号4330649),11908/1981号(欧洲专利号22675),18606/1981号(美国专利号4335015),83006/1983号(英国专利号2111066),138705/1983号(欧洲专利号86645),138706/1983号(欧洲专利号86644),138707/1983号,138708/1983号,138709/1983号,138710/1983号,138715/1983号,23404/1985号(美国专利号4547476),21109/1986号,37802/1986号,37803/1986号(美国专利号4647550)和152710/1980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下述(A)、(B)和(C)组分所形成的催化剂(A)含有镁、钛、卤素和多羧酸酯作为主要成分,并通过使镁化合物、钛化合物和多羧酸酯相接触而得到的固态的钛催化剂组分,(B)有机铝化合物,(C)由下式(1)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SiR ↑[1]R↑[2](OR↑[3])↓[2]……(1)式中R↑[1]是从由含有3-6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烷基部分具有一个叔或仲α-碳原子的芳烷基组成的一类基团中选取的,R↑[2]是从由烷基和烷基部分具有一个叔或仲α-碳原子的芳烷基组成 的一类基团中选取的,R↑[3]是甲基,条件是当R↑[1]是含有3-6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而且R↑[2]是烷基时,R↑[2]的烷基应是含有3-6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冈护柏典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