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216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CH↓[2]=CHR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其中R为氢或C↓[1]-C↓[6]的烷基或芳基,所述催化剂组分包含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所述的给电子体选自上述通式(Ⅰ)中的至少一种二酯化合物,其中R’和R↓[1]相同或不相同,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环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烯烃基或稠环芳基,所述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时,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聚合产率,而且聚合物的立体定向性较高,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有利于聚合物不同牌号的开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特殊结构的二酯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含该固体催化剂组分的催化剂以及该催化剂在CH2=CHR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其中R为氢或C1-C6的烷基或芳基,特别在丙烯聚合反应中的应用,可获得收率较高、等规性较高和分子量分布较宽的聚合物。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以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作为基本成分的固体钛催化剂组分,可用于CH2=CHR烯烃聚合反应,特别是在具有3个碳或更多碳原子的α-烯烃聚合中可以得到较高收率和较高立体规整性的聚合物,其中给电子体化合物是催化剂组分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并且随着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发展导致了聚烯烃催化剂不断地更新换代。目前,已大量公开了多种给电子体化合物,例如多元羧酸、一元羧酸酯或多元羧酸酯、酸酐、酮、单醚或多醚、醇、胺等及其衍生物,其中较为常用的是二元的芳香羧酸酯类,例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或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可参见中国专利CN85100997A。近几年来,人们又试图采用其他的化合物来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中的给电子体使用,例如在中国专利CN1042547A和CN1143651A所公开的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中,采用了特殊的含有两个醚基团的1,3-二醚类化合物作为给电子体,例如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和9,9-二(甲氧基甲基)芴等。在中国专利CN1054139A所公开的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固体催化剂组分中,采用了特殊的含有两个酮基团的1,3-二酮类化合物作为给电子体,例如2,2,4,6,6-五甲基-3,5-庚二酮和2,2,6,6-四甲基-4-3,5-庚二酮等。最近又公开了一类特殊的二元脂肪族羧酸酯类化合物,如琥珀酸酯、丙二酸酯、戊二酸酯等(参见WO98/56830、WO98/56834、WO01/57099、WO01/63231和WO00/55215),这类给电子体化合物的使用不仅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而且所得丙烯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明显加宽。然而,上述公开的催化剂在烯烃聚合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某些不令人满意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出人意料地发现,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通过使用一种新的含有特殊结构的二酯化合物作为给电子体,可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催化剂,在用于丙烯聚合时,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聚合产率,而且聚合物的立体定向性较高,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同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氢调敏感性,对不同牌号树脂的开发十分有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CH2=CHR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其中R为氢或C1-C6的烷基或芳基,该催化剂组分包含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所述的给电子体选自下述通式(I)中的至少一种二酯化合物 其中R’和R1相同或不相同,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环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烯烃基或稠环芳基。优选地,R’和R1相同或不相同,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10的烷基、C6-C10的芳基或烷芳基或芳烷基。更优选地,R’选自C6-C10的芳基或烷芳基或芳烷基。A是链长为1-10个碳原子的二价连接基,并且该二价连接基中的一个或多个碳可以被选自氮、氧、硫、硅、磷的杂原子代替,所述二价连接基中的碳或任选的杂原子上可带有选自C1-C20的直链或支化的烷基、环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烯烃基、稠环芳基、酯基的取代基,并且两个或多个取代基可以连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单环或多环。优选地,A是链长为1-6个碳原子的二价连接基,该二价连接基中的碳原子上可带有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3-C10环烷基、C6-C10芳基、C2-C10烯烃基或C7-C10烷芳基或芳烷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通式(I)的二元酯化合物中A是链长为2个碳原子的二价连接基,R’是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其更优选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如下述通式(II)所示的二酯化合物 式中R1是C1-C20的未取代的或卤素取代的烷基、或C6-C20未取代的或卤素取代的芳基或烷芳基;R2-5相同或不同,为氢或C1-4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1-5相同或不同,为氢、卤素、C1-C10未取代的或卤素取代的烷基、或C6-C20未取代的或卤素取代的芳基或烷芳基或芳烷基。上述的卤素优选选自F,Cl,Br。在上述通式(II)化合物中,优选R1是C2-C1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6-C20的烷芳基。更优选R1是C2-C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例如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等。在上述通式(II)化合物中,优选R1-5相同或不同,是氢或C1-C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卤代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等。具体的二元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3-苯甲酰氧基丁酸乙酯,2-甲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乙酯,2-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乙酯,2-正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乙酯,2-烯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乙酯,2-异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乙酯,2-正丁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乙酯,2-异丁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乙酯,2-叔丁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乙酯,2-苄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乙酯,2,2-二甲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乙酯,3-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2-甲基-3-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2-乙基-3-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2-正丙基-3-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2-烯丙基-3-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2-异丙基-3-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2-正丁基-3-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2-异丁基-3-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2-叔丁基-3-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2-苄基-3-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2,2-二甲基-3-苯甲酰氧基戊酸乙酯,3-苯甲酰氧基己酸乙酯,2-甲基-3-苯甲酰氧基己酸乙酯,2-乙基-3-苯甲酰氧基己酸乙酯,2-正丙基-3-苯甲酰氧基己酸乙酯,2-烯丙基-3-苯甲酰氧基己酸乙酯,2-异丙基-3-苯甲酰氧基己酸乙酯,2-正丁基-3-苯甲酰氧基己酸乙酯,2-异丁基-3-苯甲酰氧基己酸乙酯,2-叔丁基-3-苯甲酰氧基己酸乙酯,2-苄基-3-苯甲酰氧基己酸乙酯,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丙酯,2-甲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丙酯,2-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丙酯,2-正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丙酯,2-烯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丙酯,2-异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丙酯,2-正丁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丙酯,2-异丁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丙酯,2-叔丁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丙酯,2-苄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丙酯,2,2-二甲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丙酯,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丁酯,2-甲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丁酯,2-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丁酯,2-正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丁酯,2-烯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丁酯,2-异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丁酯,2-正丁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丁酯,2-异丁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丁酯,2-叔丁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丁酯,2-苄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丁酯,2,2-二甲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异丁酯,3-苯甲酰氧基丁酸甲酯,2-甲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甲酯,2-乙基-3-苯甲酰氧基丁酸甲酯,2-正丙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包含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该给电子体选自下述通式(Ⅰ)中的至少一种二酯化合物:    R’-*O-A-*-OR↓[1]  (Ⅰ)    其中R’和R↓[1]相同或不相同,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环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烯烃基或稠环芳基;    A是链长为1-10个碳原子的二价连接基,并且该二价连接基中的一个或多个碳可以被选自氮、氧、硫、硅、磷的杂原子代替,所述二价连接基中的碳或任选的杂原子上可带有选自C↓[1]-C↓[20]的直链或支化的烷基、环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烯烃基、稠环芳基、酯基的取代基,并且两个或多个取代基可以连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单环或多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智刘海涛李天益李昌秀邢凌燕李季禹丁春敏马晶李现忠王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