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GP39抗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924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与蛋白质gp39(也称为CD40配体)结合的抗体。这些抗体较好是IgG1同种型并与人gp39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体与由杂交瘤24-31(ATCC保藏登记号No.HB11712)产生的单克隆抗体24-31识别的表位结合,或者与由杂交瘤89-76(ATCC保藏登记号No.HB11713)产生的单克隆抗体89-76识别的表位结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含本发明专利技术抗体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体可用于抑制B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T细胞反应以诱导T细胞耐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编码抗gp39抗体的核酸分子或其部分,以及掺入所说核酸分子的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GP39抗体及其应用本申请是申请日为1994年9月2日,申请号为94193918.9,专利技术 名称为"抗GP39抗体及其应用"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专利技术的背景为了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激活和克隆扩充,必须使由抗原呈递 细胞(APC)提供的两个信号传递到静息T淋巴细胞的表面上 (Jenkins, M. and Schwartz, R. ( 1987 ) J. Exp. Med. 165, 302 -319; Mueller, D. L. , et al., ( 1990 ) J. Immunol. 144, 3701 一3709; Williams I. and Unanue, E. R. ( 1990 ) J. Immunol. 145, 85 — 93 )。賦予免疫反应之特异性的第一个信号是在识别呈现 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相关部分中的外来抗原肽之后,通 过T细胞受体(TCR)介导的。称为共刺激信号的第二个信号诱导T 细胞增殖并变成功能细胞(Schwartz, R. H. ( 1990 ) Science 248, 1349- 1356 )。共刺激信号既不是抗原特异性的,也不是MHC限制性 的,并且被认为是由APC表达的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细胞表面分子提供 的(Jenkins, M. K., et al.(丽)J. Immunol. 140, 3324-3330; Linsley, P. S., et al.(蘭)J. Exp. Med. 173, 721 — 730; Gimmi, C. D., et al. ( 1991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8, 6575-6579; Young, J. W. , et al. ( 1992 )J. Clin, Invest. 90, 229-237; Koulova, L., et al. ( 1991 ) J. Exp. Med. 173, 759 — 762; Reiser, H,, et al. ( 1992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9, 271 - 275; Van —Seventer, G. A., et al. ( 1990 ) J.Immunol. 144, 4579— 4586; LaSalle, J. M., et al., (1991) J. Immunol. 147, 774— 80; Dustin, M. I., et al., ( 1989 )丄Exp. Med. 169, 503; Armitage, R,丄,et al、, ( 1992 ) Nature 357, 80- 82; Liu, Y., et al. ( 1992 〉 J. Exp. Med. ]75, 437— 445 〉。 一个参与T细胞激活的共剌激途径涉及T细胞表面上的分子CD28。该 分子可接受由B细胞或其他APC上的配体传递的共剌激信号。CD28 的配体包括B淋巴细胞激活抗原B7家族的成员,如B7 - 1和/或 B7 — 2 (Freedman, A. S. et a 1. ( 1987 ) J. Immunol. 137, 3260 一 3267; Freeman, G. J. et al. ( 1989 ) J. Immunol. 143, 2714 — 2722 ; Freeman, G. J. et al. ( 1991 ) J. Exp. Med. 174, 625 — 631; Freeman, G. J. et al. ( 1993 ) Science 262, 909— 911; Azuma, M. et al. ( 1993 ) Nature 366, 76— 79 ; Freeman, G. J. et al. ( 1993 ) J. Exp. Med. 178, 2185 — 2192 ) 。 B7 — 1和B7 _ 2也是存在于激活的T细胞表面的另一种分子CTLA4的配体,但 CTLA4在其剌激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由共剌激信号向T细胞传递抗原特异性信号导致T细胞活化,其 可包括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相反,认为在没有共剌激信号的 情况下向T细胞传递抗原特异性信号可诱导T细胞中的非反应或无反 应性状态,从而诱导T细胞中的抗原特异性耐受。T细胞和B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诱 导对胸腺依赖性抗原的体液免疫需要有由T辅助(以下缩写为"Th") 细胞提供的"帮助"。虽然提供给B淋巴细胞的某些帮助是由Th细 胞释放的可溶性分子(例如淋巴因子IL一 4和IL一 5 )介导的,但B 细胞的激活也需要B细胞和Th细胞间的接触依赖性相互作用 (Hirohata et al., J. Immunol., U0: 3736 — 3744 ( 1988);Bartlett et al., J. Immunol., U3 :丄745- 1754 ( 1989 ))。这 表明B细胞激活需要有B细胞和Th细胞上细胞表面分子间的专性相 互作用。因此T细胞上的分子介导T细胞昀接触依赖性辅助效应子功 能。分离的被激活T细胞的质膜可提供B细胞激活所需的辅助功能这 一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B细胞和T细胞上的分子间的接触依赖性相 互作用(Brian, P广oc. Natl. Acad. Sci. USA, 85: 564—568 (1988) ; Hodgkin et al.,丄I翻unol., 145: 2025—2034 (1990 〉 ; Noelle et al., J. Immunol., 146: 1118 — 1124 (1991 ))。已鉴定了不成熟和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上的一种称为CD40的分 子,当其与抗体交联时可诱导B细胞增殖(Valle et al., Eur. J. Immunol., 19: 1463— 1467( 1989 ) ; Gordon et al., J. Immunol., 140: 1425 — 1430 ( 1988) ; Gruber et al., J. Immunol. , U2 : 4144— 4152 ( 1989 ))。已分子克隆CD40并鉴定了其性质。(Staraenkovic et al., EMBOJ., 8 : 1403-1410 ( 1989 ))。'也已 分子克隆了CD40的配体gp39 (也称为CD40配体或CD40L )并鉴定了 gp39的性质(Armitage et ah, Nature, 357: 80 — 82 ( 1992 ); Ledennan etJ, Exp. Med., 175 : 1091 — 1101 ( 1992 ); Hollenbaugh etEMB0丄,11: 4313 — 4319 ( 1992 ))。 gP39 蛋白质在活化的而不是静息的〔04+ Th细胞上表达(Spriggs et al., J. Exp. Med.,76: 1543— 1550 ( 1992 ) ; Lane et al., Eur. J. Imnomol., 22: 257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述物质在制备用于降低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药物中的用途:(a)向表达小鼠或人gp39的活化T细胞呈递自身抗原的抗原呈递细胞;和(b)选自抗gp39抗体及其特异反应性片段、可溶性CD40和可溶性CD40融合蛋白的至少一种gp39拮抗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J内勒TM富瓦A阿鲁夫福JA莱德欠特
申请(专利权)人:达特茅斯学院理事布里斯托尔迈尔斯斯奎布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