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5648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飞行器,采用特定形式的垂直动力单元以及整体结构设计:本案提供的飞行器的最大偏航控制力矩相比现有技术大幅度提高,避免了偏航控制饱和对于飞行器姿态控制的负面影响,提高了飞行器的鲁棒性;同时尾撑杆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升飞行器的总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翼飞行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飞行器
技术介绍
复合翼布局是一种将固定翼布局与多旋翼布局相结合的垂直起降飞行器解决方案,既能够像多旋翼飞行器一样通过多个螺旋桨拉力克服重力和气动阻力实现垂直起降、悬停和垂直爬升下降等飞行功能,又能够像固定翼飞行器一样通过气动升力克服重力,动力系统克服气动阻力实现高速巡航飞行。由于复合翼无人机具有结构形式可靠、力学模型成熟、垂直飞行和水平飞行转换过程中的控制导航相对容易,它成为一种技术风险小、可行性高的长航时垂直起降飞行器方案。由于上述技术特点,复合翼垂直起降飞行器从概念提出以来一直是实用化固定翼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研发热点,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却迟迟无法成为工业无人机产品。究其原因有二:第一,较低的偏航控制能力和较大的惯量之间的矛盾,多旋翼飞行方式通过多个转动方向相反的螺旋桨的转动阻力矩提供偏航控制力矩,其量值低于通过螺旋桨拉力差和力臂产生的滚转控制力矩和俯仰控制力矩;由于多旋翼飞行方式的螺旋桨转速同时改变拉力和转动阻力矩,因此滚转、俯仰和偏航三轴控制存在耦合,控制能力最差的偏航轴挤占电机转速余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飞行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飞行器,包括机身(1)、机翼(2)、尾撑杆(3)、尾翼(4)、垂直动力单元(5)及水平动力单元(6),所述机翼(2)固定于机身(1)中段,机翼(2)相对于机身(1)的长度方向对称;尾撑杆(3)为两根,不同尾撑杆(3)分别固定于机身(1)不同侧的机翼(2)上;水平动力单元(6)固定于机身(1)上,尾翼(4)的左、右端分别与不同尾撑杆(3)的尾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动力单元(5)为四个,各根尾撑杆(3)上均设置有两个垂直动力单元(5),机身(1)同侧的两个垂直动力单元(5)位于飞行器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且机身(1)同侧的两个垂直动力单元(5)中,前方的垂直动力单元(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飞行器,包括机身(1)、机翼(2)、尾撑杆(3)、尾翼(4)、垂直动力单元(5)及水平动力单元(6),所述机翼(2)固定于机身(1)中段,机翼(2)相对于机身(1)的长度方向对称;
尾撑杆(3)为两根,不同尾撑杆(3)分别固定于机身(1)不同侧的机翼(2)上;
水平动力单元(6)固定于机身(1)上,尾翼(4)的左、右端分别与不同尾撑杆(3)的尾部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动力单元(5)为四个,各根尾撑杆(3)上均设置有两个垂直动力单元(5),机身(1)同侧的两个垂直动力单元(5)位于飞行器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且机身(1)同侧的两个垂直动力单元(5)中,前方的垂直动力单元(5)位于飞行器重心的前方,后方的垂直动力单元(5)位于飞行器重心的后方;
所述垂直动力单元(5)包括垂直动力螺旋桨、电机和电子调速器,所述电子调速器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所述电机用于制动垂直动力螺旋桨转动;
所述垂直动力单元(5)的垂直动力螺旋桨轴线具有非零的安装倾角,垂直动力螺旋桨轴线的倾斜方向为向飞行器的前方或后方倾斜,以在垂直动力螺旋桨工作的过程中,垂直动力单元(5)可产生向飞行器前方或后方的分力;所述水平动力单元(6)包括可产生沿着机身(1)长度方向拉力的平飞螺旋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飞行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斌王陈王利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