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力组合更换适应不同起降方式不同任务载荷的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1482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5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动力组合更换适应不同起降方式不同任务载荷的无人机,包括:机身、左机翼、右机翼、尾翼、主动力模组A、主动力模组B、副动力模组A、副动力模组B和机尾塑形模组C。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具有多种动力组合模式,可以在同一个无人机机体平台上实现多种适应场景,大幅提高了无人机的通用性和平台性;(2)各模组均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不仅提高了转场作业性能,而且极大的方便了无人机的运输、维护、保养和调试,使用起来极为便利和经济。

Multi power combination replac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for different take-off and landing modes and different task loa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 power combination to replace the UAV landing, different different task load including the fuselage, the left wing, right wing and tail, active force module A, active power module B, auxiliary power module A power module, B side and tail shaping module C.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1) with a variety of dynamic combination model, can achieve a variety of adapt to the scene in the same UAV platform, greatly improves the versatility and UAV platform; (2) the module adopts the modular design, not only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fer operation, but also greatly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UAV maintenance and debugging, it is very convenient and econom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动力组合更换适应不同起降方式不同任务载荷的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无人机,具体涉及一种多动力组合更换适应不同起降方式不同任务载荷的无人机,属于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机的动力系统用来为无人机的飞行提供推力,是无人机设计制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起降场所、续航时间、巡航半径、搭载的任务载荷等不同,无人机可能需要更换不同的动力系统。然而,一般的小型无人机的动力系统是与机体固联在一起的,很难在同一个无人机机体平台上实现多种适应场景、多种动力组合模式的应用,导致无人机的通用性和平台性较低。若使用特定的机型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则存在占用成本高、占用空间大、运输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动力组合更换适应不同起降方式不同任务载荷的无人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动力组合更换适应不同起降方式不同任务载荷的无人机,包括:机身(10)、左机翼(20)、右机翼(30)和尾翼(40),尾翼(40)与机身(10)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力模组A(50)、主动力模组B(60)、副动力模组A(70)、副动力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动力组合更换适应不同起降方式不同任务载荷的无人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动力组合更换适应不同起降方式不同任务载荷的无人机,包括:机身(10)、左机翼(20)、右机翼(30)和尾翼(40),尾翼(40)与机身(10)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力模组A(50)、主动力模组B(60)、副动力模组A(70)、副动力模组B(80)和机尾塑形模组C(90),其中:所述主动力模组A(50)具有一个电调(523)和一个电机(501),其中,所述电机(501)位于最前端,并且输出轴指向无人机的前方,螺旋桨(526)安装在电机(501)的输出轴上,所述主动力模组B(60)具有两个电调(601)和两个电机(602),其中,所述两个电机(602)分别位于最前端和最后端,并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动力组合更换适应不同起降方式不同任务载荷的无人机,包括:机身(10)、左机翼(20)、右机翼(30)和尾翼(40),尾翼(40)与机身(10)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力模组A(50)、主动力模组B(60)、副动力模组A(70)、副动力模组B(80)和机尾塑形模组C(90),其中:所述主动力模组A(50)具有一个电调(523)和一个电机(501),其中,所述电机(501)位于最前端,并且输出轴指向无人机的前方,螺旋桨(526)安装在电机(501)的输出轴上,所述主动力模组B(60)具有两个电调(601)和两个电机(602),其中,所述两个电机(602)分别位于最前端和最后端,并且输出轴指向无人机的上方,螺旋桨(603)安装在电机(602)的输出轴上,所述主动力模组A(50)或主动力模组B(60)对称的设置在机身(10)的左右两侧,并且与机身(10)螺纹连接,左机翼(20)和右机翼(30)分别设置在主动力模组A(50)或主动力模组B(60)的外侧,并且与主动力模组A(50)或主动力模组B(60)螺纹连接,或者,左机翼(20)与机身(10)之间、右机翼(30)与机身(10)之间均不设置主动力模组A(50)或主动力模组B(60),左机翼(20)和右机翼(30)直接与机身(10)螺纹连接;所述副动力模组A(70)具有一个电调(705)和一个无刷电机(710),其中,所述无刷电机(710)位于中部,并且输出轴指向无人机的上方,螺旋桨(713)安装在无刷电机(710)的输出轴上,所述副动力模组B(80)具有一个电调(802)和一个无刷电机(806),其中,所述无刷电机(806)位于最后端,并且输出轴指向无人机的后方,螺旋桨(804)安装在无刷电机(806)的输出轴上,所述机尾塑形模组C(90)具有一个电调,不具有无刷电机,所述副动力模组A(70)、副动力模组B(80)或机尾塑形模组C(90)通过预紧连接螺钉固定安装在机身(10)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动力组合更换适应不同起降方式不同任务载荷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力模组A(50)还具有:支撑组件和机翼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整流罩(505)、右肋板(506)、轴承(507)、限位块(508)、第一线槽(509)、第二线槽(510)、舵机(511)、舵机架(512)、摇臂(513)、连杆(514)、左肋板(515)和下整流罩(516),所述限位块(508)通过螺丝与左肋板(515)和右肋板(506)固定连接,所述轴承(507)分别压入左肋板(515)和右肋板(506)的槽中,所述连杆(514)安装在摇臂(513)上,所述摇臂(513)安装在舵机(511)的输出轴上,所述舵机(511)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舵机架(512)上,所述第一线槽(509)连接在第二线槽(510)上,所述第二线槽(510)连接在舵机架(512)上,所述舵机架(512)与左肋板(515)和右肋板(506)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上整流罩(505)和下整流罩(516)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左肋板(515)和右肋板(506)上;所述机翼连接组件包括:上整流罩(517)、机翼连接框(518)、后整流罩(519)和下整流罩(520),上整流罩(517)、下整流罩(520)和后整流罩(519)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机翼连接框(518)的上面、下面和后端;所述电机(501)通过电机座(502)安装在支撑组件的前端,机翼连接组件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支撑组件的后端,电调(523)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支撑组件的左肋板(515)和右肋板(50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动力组合更换适应不同起降方式不同任务载荷的无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艳鸿周烈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奇正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