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及制备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6012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及制备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为:将萘[1,2]并咪唑的前驱体与共轭芳香单元进行脱水成环反应,或将含有萘[1,2]并咪唑的卤代物通过Suzuki偶联反应,或者将萘[1,2]并咪唑的衍生物与金属化合物进行配位耦合反应,得到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电子传输和电子注入能力,较好的溶解性及成膜性,可应用在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发光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及制备与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因具有高效、低电压驱动,易于大面积制备及全色显示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直到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等在专利US4356429中采用三明治器件结构,研制出的OLED器件在10V直流电压驱动下发光亮度达到1000cd/m2,使OLED获得了划时代的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采用新型发光体,尤其是有机-重金属配合物磷光发射体的OLED器件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然而,由于较难获得能带隙磷光体,目前能够满足高效纯蓝色发光(yCIE<0.15,yCIE+xCIE<0.30)的磷光发射体数量十分稀少,并且相对于绿色和红色磷光材料,要选择针对蓝色磷光的具有高三线态能的主体材料也具有相当的挑战性。此外,蓝色磷光器件寿命上的不稳定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因此,发展高效、稳定的蓝色荧光发光体或者磷光发光体仍然十分必要。经典的有机光电材料从分子结构上可以划分为n-型分子,p-型分子,以及双极性分子。当n-型分子或者p-型分子单独作为非掺杂发光层时,它们在器件工作中要么表现为电子主导,要么表现为空穴主导,因而难以实现载流子的平衡,从而导致器件电流效率和量子效率偏低。而Donor-Acceptor(D-A)型分子,虽然可能实现双极性传输,达到平衡载流子的目的,但是由于给电子单元和亲电子单元之间的分子内电荷转移作用,会使得化合物的带隙变窄,导致发光峰红移以及半高宽增加,难以获得理想的蓝色发光。要克服这一困难,可选择将发光材料掺杂至主体材料内,实现高效率,高色纯度的OLED器件。由于目前已经成熟并广泛使用的主体材料中,以p-型化合物为主。而将n-型发光分子掺杂入p-型主体材料中,有助于促进电子的注入以及传输,实现载流子的平衡。此外,鉴于n-型化合物的特性,该类化合物亦可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萘[1,2]并咪唑作为一种新型氮杂环,具有适中的亲电子能力,较好的热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然而将萘[1,2]并咪唑作为吸电子单元与其他芳香共轭单元结合成新型n-型共轭化合物,作为荧光发光分子或者电子传输材料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到目前为止却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作为发光层或电子传输层在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如下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式:或或或其中,n1为1~6的整数,n2为1~4的整数;所述的Ar表示乙烯撑基、乙炔撑基、碳氢原子构成的芳香环、碳氮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碳氮氧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和碳氮硫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的共轭单元;所述的R1表示C1~C24的烷基、烷基取代的共轭单元、烷氧基取代的共轭单元、烷基和烷氧基同时取代的共轭单元、碳氢原子构成的芳香环,碳氮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碳氮氧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和碳氮硫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的R2~R8分别表示氢原子、卤原子、乙烯撑基、乙炔撑基和碳氢原子构成的芳香环中的一种。所述的M为金属元素;所述的金属元素优选铝、铍、锌、铱、铂或金。上述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将萘[1,2]并咪唑的前驱体与共轭芳香单元进行脱水成环反应,或将含有萘[1,2]并咪唑的卤代物通过Suzuki偶联反应,或者将萘[1,2]并咪唑的衍生物与金属化合物进行配位耦合反应,得到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上述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作为发光层或电子传输层在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上述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作为发光层在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过程如下:在位于ITO玻璃上的空穴传输层(正装器件)或者电子传输层(倒装器件)之上通过真空蒸镀或者溶液涂覆制备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的薄膜或者主体材料与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的共混薄膜,然后在其上蒸镀或者溶液涂覆上电子传输层(正装器件)或者空穴传输层(倒装器件),再蒸镀金属电极,制备成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上述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层在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过程如下:在位于ITO玻璃上的空穴传输层之上再通过真空蒸镀或者溶液涂覆制备发光层,然后在其上蒸镀或者溶液涂覆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的薄膜作为电子传输层,最后再蒸镀金属电极制备成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正装器件);或者在位于ITO玻璃上蒸镀或者溶液涂覆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的薄膜作为电子传输层,然后在其上通过真空蒸镀或者溶液涂覆制备发光层,再蒸镀或者溶液涂覆上空穴传输层,最后蒸镀金属电极制备成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倒装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中萘[1,2]并咪唑适中的亲电子能力可避免与主体材料或相邻的空穴传输材料形成十分不利于器件光色以及效率的激基复合物,且萘[1,2]并咪唑良好的平面性亦有利于电子的传输,促进载流子的平衡;此外,通过引入萘[1,2]并咪唑单元,容易获得拥有较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发光分子;(2)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分子结构单一,分子量确定,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及成膜性,可应用在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附图说明图1和图2分别为实施例23中以化合物3和4作为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电压-电流密度-亮度关系曲线图和亮度-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关系曲线图;图3~5分别为实施例24中以化合物5和6作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电压-电流密度-亮度关系曲线图、亮度-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关系曲线图和电致发光光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1的制备,反应式如下:具体制备步骤为:在250毫升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如下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式:其中,n1为1~6的整数,n2为1~4的整数;所述的Ar表示乙烯撑基、乙炔撑基、碳氢原子构成的芳香环、碳氮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碳氮氧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和碳氮硫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的共轭单元;所述的R1表示C1~C24的烷基、烷基取代的共轭单元、烷氧基取代的共轭单元、烷基和烷氧基同时取代的共轭单元、碳氢原子构成的芳香环,碳氮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碳氮氧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和碳氮硫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的R2~R8分别表示氢原子、卤原子、乙烯撑基、乙炔撑基和碳氢原子构成的芳香环中的一种;所述的M为金属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如下
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式:
其中,n1为1~6的整数,n2为1~4的整数;
所述的Ar表示乙烯撑基、乙炔撑基、碳氢原子构成的芳香环、碳氮氢原子

\t构成的芳香杂环、碳氮氧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和碳氮硫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
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的共轭单元;
所述的R1表示C1~C24的烷基、烷基取代的共轭单元、烷氧基取代的共轭
单元、烷基和烷氧基同时取代的共轭单元、碳氢原子构成的芳香环,碳氮氢原
子构成的芳香杂环、碳氮氧氢原子构成的芳香杂环和碳氮硫氢原子构成的芳香
杂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的R2~R8分别表示氢原子、卤原子、乙烯撑基、乙炔撑基和碳氢原子
构成的芳香环中的一种;
所述的M为金属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金属元素是指铝、铍、锌、铱、铂或金。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含萘[1,2]并咪唑的n-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将萘[1,2]并咪唑的前驱体与共轭芳香单元进行脱
水成环反应,或将含有萘[1,2]并咪唑的卤代物通过Suzuki偶联反应,或者将萘
[1,2]并咪唑的衍生物与金属化合物进行配位耦合反应,得到含萘[1,2]并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仕健刘明李祥龙彭俊彪曹镛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