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行李箱盖板配合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后保险杠的装配过程为,先将后保险杠中支架通过定位销定位在后围板上,然后再将后保险杠总成固定在中支架上。由于后保险杠与行李箱没有直接的装配关系,装配完成后,盖上行李箱盖板往往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行李箱盖板与后保险杠间隙过大、过小或间隙不均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行李箱盖板配合结构,解决了行李箱盖板与后保险杠间隙过大、间隙过小或间隙不均的问题,且结构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行李箱盖板配合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后围板、用于装配后保险杠的支架结构、弹性支架、及用于模拟支架结构和行李箱盖板之间的间隙的压紧工装,所述支架结构通过所述弹性支架设置在所述后围板上;所述后围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支架结构具有与所述后围板第一面同向设置的第一面、及与后围板第二面同向设置的第二面,所述支架结构上开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一装配孔、及设于第一装配孔下方的装配区域,所述第一装配孔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侧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行李箱盖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后围板、用于装配后保险杠的支架结构、弹性支架、及用于模拟支架结构和行李箱盖板之间的间隙的压紧工装,所述支架结构通过所述弹性支架设置在所述后围板上;所述后围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支架结构具有与所述后围板第一面同向设置的第一面、及与后围板第二面同向设置的第二面,所述支架结构上开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一装配孔、及设于第一装配孔下方的装配区域,所述第一装配孔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侧边,所述装配区域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侧边,所述装配区域的上边缘处设置有朝向支架结构第一面凸起的抵接凸台,所述抵接凸台的下端面被设置为第一抵接面;所述弹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行李箱盖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后围板、用于装配后保险杠的支架结构、弹性支架、及用于模拟支架结构和行李箱盖板之间的间隙的压紧工装,所述支架结构通过所述弹性支架设置在所述后围板上;所述后围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支架结构具有与所述后围板第一面同向设置的第一面、及与后围板第二面同向设置的第二面,所述支架结构上开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一装配孔、及设于第一装配孔下方的装配区域,所述第一装配孔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侧边,所述装配区域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侧边,所述装配区域的上边缘处设置有朝向支架结构第一面凸起的抵接凸台,所述抵接凸台的下端面被设置为第一抵接面;所述弹性支架设于所述后围板的第一面上,所述弹性支架具有与所述后围板第一面同向设置的第一面、及与所述后围板第二面同向设置的第二面,所述弹性支架的第一面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呈弧形的弹片结构,所述弹片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弹性支架固定、中部穿过所述装配区域并朝向远离弹性支架的方向延伸、上端朝向弹性支架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抵接凸台的第一抵接面相抵,所述弹性支架的第一面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装配孔侧边、及装配区域侧边卡接的第一卡接结构;所述压紧工装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架结构,所述压紧工装具有与行李箱盖板下端相抵的第二抵接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与行李箱盖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两侧边处设置有朝向支架结构第一面凸起的第一卡接凸台,所述装配区域的两侧边处设置有朝向支架结构第一面凸起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佳,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