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端部件总成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2774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端部件总成,包括:前保险杠本体,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前防撞梁,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并固定连接于前保险杠本体的上部;前底护板安装梁,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并固定连接于前保险杠本体的下部;底护板,固定连接于前保险杠本体的底部;水箱,固定连接于前防撞梁以及底护板之间;前防撞梁的后侧以及前底护板安装梁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加强梁,且加强梁均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前端部件总成,通过先将上述各个部件组装为前端部件总成,再将该前端部件总成一次性与车身固定连接,不仅减轻了装配工作量,省时省力,而且保证了安装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前端部件总成的安装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前端部件总成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的前端部件包括:前防撞梁、前保险杠总成、水箱及散热器。在安装时,传统的安装方法是先将前防撞梁与车身固定,然后将水箱及散热器等相应附件安装固定到车身上,最后将前保险杠总成固定连接于车身。此种安装方式下,必须保证车身在绝对坐标下的精度,每个部件都必须有各自的安装定位系统,且必须保证安装工序的正确性。这就导致现有的安装方法装配较为复杂,装配时间较长,并且各个部件单独固定于车身会导致绝对坐标下的累积公差过大的问题出现。如何使汽车的前端部件安装省时省力,并且保证安装精度,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前端部件总成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端部件总成,包括:前保险杠本体,所述前保险杠本体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并自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后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上部;前底护板安装梁,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并自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后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下部;底护板,所述底护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底部;水箱,所述水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以及所述底护板之间,所述水箱具有散热器;所述前防撞梁的后侧以及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加强梁,且所述加强梁均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加强梁为多个,且该多个所述加强梁分别与所述前防撞梁以及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焊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前端部件总成还包括:前保险杠左侧盖板以及前保险杠右侧盖板,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上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容纳所述前防撞梁的空腔,所述前保险杠左侧盖板以及前保险杠右侧盖板分别将所述前防撞梁封闭在所述空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护板分别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以及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螺接;所述水箱的上端与所述前防撞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下端与设置于所述底护板的卡槽卡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前端部件总成的安装方法,用于安装如上所述的前端部件总成,包括:101、将加强梁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的后侧以及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的后侧,其中,所述加强梁均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102、将所述前防撞梁和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均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前防撞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上部,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下部;103、将底护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底部;104、将水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以及所述底护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101中,所述加强梁为多个,且该多个所述加强梁分别与所述前防撞梁以及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焊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前端部件总成还包括:前保险杠左侧盖板以及前保险杠右侧盖板,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上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容纳所述前防撞梁的空腔;在步骤102中,将所述前防撞梁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固定连接,具体包括:1021、先将所述前防撞梁置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空腔内;1022、将所述前防撞梁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固定连接;1023、将所述前保险杠左侧盖板以及前保险杠右侧盖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所述空腔的开口处,以将所述前防撞梁封闭在所述空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103中,先将所述底护板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螺接,然后再将所述底护板与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螺接;在步骤104中,先将所述水箱的上端与所述前防撞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然后将所述水箱的下端与设置于所述底护板的卡槽卡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前端部件总成,通过先将该前防撞梁、前底护板安装梁、多个加强梁、前保险杠本体、底护板以及附有散热器的水箱组装为前端部件总成,再将该前端部件总成一次性与车身固定连接,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减轻了装配工作量,省时省力,而且解决了传统汽车各个部件单独固定时带来的绝对坐标下的累积公差问题,保证了安装精度。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端部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端部件总成与车身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端部件总成中的前保险杠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端部件总成中的前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端部件总成中的前底护板安装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端部件总成中的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端部件总成中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端部件总成的安装方法流程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将前防撞梁与前保险杠本体固定连接的步骤流程图。附图标记10—前保险杠本体;11—空腔;12—第三连接部;13—前保险杠左侧盖板;14—前保险杠右侧盖板;20—底护板;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卡槽;30—前防撞梁;31—加强梁;40—前底护板安装梁;41—加强梁;50—水箱;61—前端左上横梁;62—前端右上横梁;63—前端左下横梁;64—前端右下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专利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前端部件装配复杂、公差过大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端部件总成及其安装方法,以可以使前端部件的安装省时省力,且可以保证安装精度。为了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端部件总成如图1以及图2所示。图1为前端部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前端部件总成与车身连接的示意图。由图1中可见,前端部件总成包括前保险杠本体10、前防撞梁30、前底护板安装梁40、底护板20、水箱50、前保险杠左侧盖板13以及前保险杠右侧盖板14。首先,为了便于叙述,按照通用的定义方式,将车身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车身的长度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车身的高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当然,需要知晓的是,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其中:前保险杠本体10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前防撞梁30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并自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后侧固定连接于前保险杠本体10的上部。更为详尽地,参见图3,前保险杠本体10的上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翅部,每个翅部具有一容纳前防撞梁30的空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端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险杠本体(10),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前防撞梁(30),所述前防撞梁(30)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并自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后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上部;前底护板安装梁(40),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40)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并自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后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下部;底护板(20),所述底护板(20)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底部;水箱(50),所述水箱(50)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30)以及所述底护板(20)之间,所述水箱(50)具有散热器;所述前防撞梁(30)的后侧以及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40)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加强梁(31,41),且所述加强梁(31,41)均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端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险杠本体(10),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前防撞梁(30),所述前防撞梁(30)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并自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后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上部;前底护板安装梁(40),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40)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布置,并自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后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下部;底护板(20),所述底护板(20)固定连接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底部;水箱(50),所述水箱(50)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30)以及所述底护板(20)之间,所述水箱(50)具有散热器;所述前防撞梁(30)的后侧以及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40)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加强梁(31,41),且所述加强梁(31,41)均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31,41)为多个,且该多个所述加强梁(31,41)分别与所述前防撞梁(30)以及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40)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保险杠左侧盖板(13)以及前保险杠右侧盖板(14),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上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容纳所述前防撞梁(30)的空腔(11),所述前保险杠左侧盖板(13)以及前保险杠右侧盖板(14)分别将所述前防撞梁(30)封闭在所述空腔(1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20)分别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以及所述前底护板安装梁(40)螺接;所述水箱(50)的上端与所述前防撞梁(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水箱(50)的下端与设置于所述底护板(20)的卡槽(23)卡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5.一种前端部件总成的安装方法,用于安装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前端部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101、将加强梁(31,41)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赵国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