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挂接件的可挂接的机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918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3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包括‑第一轮架(34),车轮的转动轴(35)无任何自由度地固定至该第一轮架,并且第一轮架能够在远位置和近位置之间移动;‑扭力杆(18),其包括机械地连接至第一轮架的第一附接点(56);挂接杆(60),其与底盘联结并在自由端包括挂接件(12),所述扭力杆(18)包括第二附接点(62),该第二附接点机械连接至所述挂接杆,以使所述挂接杆随着第一轮架朝其近位置移动而朝其高位置移动,并且使所述挂接杆随着第一轮架朝其远位置移动而向低位置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改进的挂接件的可挂接的机动车辆。可挂接的机动车辆是已知的。这些可挂接的机动车辆包括能够与位于另一车辆上的相应挂接件协作的挂接件,以能够使这些车辆彼此和替代地使它们彼此分离。一般而言,该挂接件联结到车辆底盘。如此,例如当车辆的悬架被下压时该挂接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能够变化。因此两辆车辆能够具有其布置在不同的高度处的挂接件,这使得使用挂接件将这些车辆彼此复杂化。从现有技术也已知以下文献:FR875768A,EP0799730和US2302246A。因此存在对具有挂接件的可挂接的机动车辆的需要,所述挂接件的使用被简化以将该车辆附接至另一车辆。本专利技术因此涉及能够在平面道路上行驶并符合权利要求1的机动车辆。由于第一轮架连接至扭力杆,因此当该轮架在其远位置和近位置之间移动时,扭力杆绕横轴转动移动。由于挂接杆也连接至扭力杆,因此其随着该杆移动,绕横轴转动运动。挂接件由此伴随轮架的移动以及因此伴随车辆相对于地面的移动。该移动允许限制挂接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变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具有权利要求2到8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这些实施例具有以下另外的特征:-第三附接点允许考虑两个轮架而非仅一个的移动;-将轮系的防翻滚杆(barre anti-roulis)用作扭力杆简化了车辆的实现。通过阅读仅以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以下描述并参考附图将会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可挂接的机动车辆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机动车辆的轮系的透视示意图;-图3A和图3B是图2的轮系的侧视示意图,其轮架分别在远位置和近位置中。-图4是能够代替图2的轮系的轮系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图2的轮系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本说明书的剩余部分,不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特征和功能。图1表示可挂接的机动车辆2,其配备有允许驱动车辆2的驱动轮转动的马达(未示出)。例如,除以下描述的挂接件的改进,车辆2与在于2013年3月8日提交的专利申请FR1352128中描述的铰接的机动车辆中的一辆相同。另外,此后,仅详细描述对挂接件的改进。至于车辆2的额外细节,可以参考前述的专利申请FR1352128。此处,车辆2包括:-底盘4,其上可转动地固定有多个轮,所述多个轮能够允许车辆2在由车辆2的马达使其运动时在道路10上行进移动;-前挂接件11和后挂接件12;-扭力杆18(图2);此处,车辆2沿纵向平面P延伸,垂直于车辆2的行进平面并且当车辆沿直线行进时平行于车辆2的行进方向。行进平面被限定为被道路10和车辆2的车轮之间的接触点穿过的平面。此处,道路10是平的并且水平的。平面P因此是竖直的并垂直于道路10。在该示例中,底盘4包括相对于彼此铰接的前和后两个部分。当车辆的前部分和后部分彼此对齐时平面P被更特别地限定。挂接件11和12每个都能够与布置在另一车辆上的相应挂接件协作以将车辆2附接到该另一车辆或与该另一车辆分离。此处,车辆2的车轮被分在车辆的前轮系20和后轮系22。此处这些
轮系20和22相似并且每个都包括两个车轮。为了简单起见,后文中仅详细描述轮系22。根据轮系22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知道利用无论该轮系20的悬架如何压缩都允许将挂接件11保持在相对于道路10的恒定高度处的机构来构建轮系20。轮系20还能够包括在前述申请FR1352128中描述的转向装置。图2更详细地示出了轮系22。该轮系包括:-以无任何自由度方式固定至底盘4的轴承14、16;-杆18;-挂接件12;-车辆2的两个车轮30和32;-两个轮架34和36;和-悬架38和40。在该示例中,轮系22的构件相对于平面P对称。因此,后文将仅详细描述位于轮架34的相同侧上的元件。车轮30的转动轴以无任何自由度的方式固定在轮架34上,所述转动轴穿过该轮架几何中心。在本说明书中,元件的几何中心是该元件的所有点的质心,这些点的每个被分配相同的重力系数。元件的点是那些属于其外壳的点。被固定在轮架34和36上的车轮转动轴分别具有附图标记35和37。此处,轴35和37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平面P延伸。车轮30固定至轮架34以能够绕轴35转动移动。悬架38机械连接至一方面底盘4,并且另一方面至轮架34。悬架38将轮架34机械连接至底盘4,使得车辆2的重量的一部分压在车轮30上。悬架38允许轮架34沿至少一个自由度相对于底盘4的可逆移动。由此,轮架34关于底盘4能够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远位置,和-近位置,在该位置中,转动轴35(以及因此的轮架36的中心)比在远位置中更接近底盘4。在该示例中,轮架34能够沿基本竖直的方向移动。更确切地,轮架34的几何中心在该移动中沿基本竖直的轨迹。此处,借助于在悬架38中包含的减震器(未在图中示出)确保了轮架34的移动的可逆性。更具体地,是减震器的弹性部件(与其阻尼部件相反)允许了可逆移动。悬架38例如是McPherson类型的。为了简化图2,未详细示出悬架38而仅以虚线的形式表示。杆18能够绕横轴X转动地安装在轴承14和16的内部。此处,轴X垂直于平面P并平行于车轮30和32的轴35和37。此处,该杆18具有直线形状并沿轴X延伸。杆18通过相应的机械连接件机械地且无任何自由度地连接至轮架34和36。因此,轮架在其近位置和远位置之间的移动驱动杆18绕轴X转动。为此目的,轮架34的机械连接件包括杠杆50。杠杆50将轮架34在杆18的附接点56处连接至扭力杆18。此处,点56包括在杠杆50与杆18之间的、为零自由度连接的嵌入式连接件。此处,杠杆50是刚性的并且具有直线形状。杠杆50在平面P内的正投影的最大长度被标记为Dl。在平面P中,在点56在该平面P中的正投影和轮架34的几何中心在该平面P中的正投影之间测量该长度Dl。长度Dl例如大于5cm或10cm并且小于2m或1m或50cm.悬架38、杠杆50和附接点56各自的、相对于平面P的对称元件在图2中分别具有附图标记40、52和58。点56远离平面P。例如,点56位于杆18的一端。例如,当轮架34在其远位置和近位置之间移动时,点56绕轴X转动移动,这驱动杆18与轮架34的移动成比例地转动或扭转。挂接件12通过刚性挂接杆60机械连接至杆18。杆60的刚性例如使得其能够在没有不可逆变形的情况下承受横向施加的大于100N或1000N的力。由于杆60绕轴X的移动,挂接件12能够以可逆的方式在以下位置
之间移动:-低位置,和-高位置,在该位置中,挂接件12相对于底盘4比在低位置中更高。此处,高位置和低位置相对于底盘被定义。例如,对于这些低位置和高位置,挂接件相对于底盘的高度参照与底盘4联结并且平行于行进平面的同一平面被限定。此处,该平面平行于道路10。沿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在该平面和挂接件12的几何中心之间测量该高度。杆60以无任何自由度的方式在位于平面P中的附接点62处通过其端部中的一个直接锚固至杆18。杆60的另一端以无任何自由度的方式固定至挂接件12。此处,杆60具有管状形状并在平面P中纵向延伸。挂接件12通过零自由度地嵌入与杆60连接。因此,当点62绕轴X转动移动时,杆60和挂接件12也绕轴X转动移动。更具体地,挂接件12:-随着点62向上转动而朝向其高位置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改进的挂接件的可挂接的机动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在平坦的道路(10)上行驶的机动车辆(2),包括:‑在平行于所述道路的平面中延伸的底盘(4),‑第一轮架(34),车轮的转动轴(35)以无任何自由度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轮架上,该轴穿过所述第一轮架的中心,‑第一悬架(38),其将所述第一轮架机械连接至所述底盘,使得所述车辆的重量的一部分压在由该第一轮架承载的车轮(30)上,该悬架允许所述第一轮架(34)在远位置和近位置之间的可逆移动,在所述近位置中,所述第一轮架的中心比在其远位置中更接近所述底盘,‑轴承(14,16),其以无任何自由度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底盘(4)上,‑杆(18),其安装为绕所述轴承(14,16)内部的横轴(X)转动,该杆包括第一附接点(56),所述第一附接点机械连接至所述第一轮架,使得所述第一轮架驱动该第一附接点绕所述横轴(X)以与所述第一轮架在其近位置和远位置之间的移动的幅值成比例的方式转动,‑挂接杆(60),其联结至所述底盘,在自由端包括挂接件(12),所述挂接件能够与另一车辆上的相应挂接件协作以将车辆连接在一起或使车辆彼此分离,该挂接杆能够通过绕所述横轴向上转动而相对于所述底盘以可逆方式从低位置向高位置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18)包括第二附接点(62),所述第二附接点机械连接至所述挂接杆,使得随着所述第一轮架向其近位置移动,所述挂接杆向其高位置移动,并且使得随着所述第一轮架向其远位置移动,所述挂接杆向其低位置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27 FR 14515901.一种能够在平坦的道路(10)上行驶的机动车辆(2),包括:-在平行于所述道路的平面中延伸的底盘(4),-第一轮架(34),车轮的转动轴(35)以无任何自由度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轮架上,该轴穿过所述第一轮架的中心,-第一悬架(38),其将所述第一轮架机械连接至所述底盘,使得所述车辆的重量的一部分压在由该第一轮架承载的车轮(30)上,该悬架允许所述第一轮架(34)在远位置和近位置之间的可逆移动,在所述近位置中,所述第一轮架的中心比在其远位置中更接近所述底盘,-轴承(14,16),其以无任何自由度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底盘(4)上,-杆(18),其安装为绕所述轴承(14,16)内部的横轴(X)转动,该杆包括第一附接点(56),所述第一附接点机械连接至所述第一轮架,使得所述第一轮架驱动该第一附接点绕所述横轴(X)以与所述第一轮架在其近位置和远位置之间的移动的幅值成比例的方式转动,-挂接杆(60),其联结至所述底盘,在自由端包括挂接件(12),所述挂接件能够与另一车辆上的相应挂接件协作以将车辆连接在一起或使车辆彼此分离,该挂接杆能够通过绕所述横轴向上转动而相对于所述底盘以可逆方式从低位置向高位置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18)包括第二附接点(62),所述第二附接点机械连接至所述挂接杆,使得随着所述第一轮架向其近位置移动,所述挂接杆向其高位置移动,并且使得随着所述第一轮架向其远位置移动,所述挂接杆向其低位置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杆(18)是扭力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第二轮架(36),车轮的转动轴(37)以无任何自由度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轮架上,该轴穿过所述第二轮架的中心,-所述车辆包括第二悬架(40),其将所述第二轮架机械连接至所述底
\t盘,使得所述车辆的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瓦莱丽·塞万提斯
申请(专利权)人: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