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可变色丝素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服饰的追求层次也越来越高,由传统的静态的色泽往动态或者变色的方面发展。为了使纺织品呈现色泽变化需要借助高科技技术,使纺织品的颜色随着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变化。蚕丝是一种天然的蛋白质纤维,蚕丝及其制备的薄膜、支架、凝胶、颗粒等都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在纺织、生物医学领域有较为广泛的运用。蚕丝本身的色泽柔和,制备的蚕丝薄膜光学透明性也良好,而且经染色、基因改性可制备出多彩的蚕丝纤维,具有丰富的光学性能。中国专利CN 1042577A公开的一种变色真丝绸及染色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多种弱酸性和酸性染料作为原料,经醋酸、绿化稀土、匀染剂等助剂和固色剂等作用,对蚕丝进行染色,使蚕丝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蚕丝中的反射光成分发生变化,使人的眼镜产生不同颜色的即视感。蚕丝中的丝素蛋白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制作医用手术缝合线、酶和抗体的载体等,但是基于变色的丝素颗粒方面的研究还十分少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色丝素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色丝素颗粒为壳核结构,壳层为丝素蛋白,核层为变色材料,所述壳层和核层通过交联剂连接,所述变色材料的功能材料为水溶性光敏剂,所述交联剂为戊二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色丝素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色丝素颗粒为壳核结构,壳层为丝素蛋白,核层为变色材料,所述壳层和核层通过交联剂连接,所述变色材料的功能材料为水溶性光敏剂,所述交联剂为戊二醛。2.一种可变色丝素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溶性光敏剂与分散剂加入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得到变色改性溶液;(2)将蚕丝经碳酸氢钠溶液煮沸脱胶,充分水洗,室温自然晾干得到丝素纤维,将丝素纤维置于溴化锂溶液中,于60℃下溶解1-2h,取出透析2d,浓缩得到水溶性丝素溶液;(3)将步骤(2)制备的水溶性丝素溶液中加入步骤(1)制备的变色改性溶液、戊二醛交联剂和磷酸盐缓冲液,低温搅拌制成混合溶液,静置,离心洗涤沉淀物,超声扩散得到可变色的丝素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色丝素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分散剂为双酚A、聚乙二醇或者丙烯酸钠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色丝素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水溶性光敏剂为氯化银、结晶紫内酯、卟啉类光敏剂或者酞箐锌类光敏剂。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