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0649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14:52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1)具备保持电动机部(A)、减速部(B)以及车轮用轴承部(C)的外壳(22),电动机部(A)具有:固定于外壳(22)的定子(23a);经由滚动轴承(36、3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壳(22)的电动机旋转轴(24);以及安装于电动机旋转轴(24)的转子(23b),滚动轴承(36)的向电动机部(A)组装前的径向内部间隙(δ)设定为8μm~25μm。电动机旋转轴(24)经由多个滚动轴承(36a′、36b′)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壳(22),电动机旋转轴(24)与支承该电动机旋转轴(24)的滚动轴承(36a′、36b′)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1)具备保持电动机部(A)、减速部(B)以及车轮用轴承部(C)的外壳(22),电动机部(A)具有:固定于外壳(22)的定子(23a);经由滚动轴承(36、3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壳(22)的电动机旋转轴(24);以及安装于电动机旋转轴(24)的转子(23b),滚动轴承(36)的向电动机部(A)组装前的径向内部间隙(δ)设定为8μm~25μm。电动机旋转轴(24)经由多个滚动轴承(36a′、36b′)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壳(22),电动机旋转轴(24)与支承该电动机旋转轴(24)的滚动轴承(36a′、36b′)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专利说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有所记载。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除了需要将装置整体收容于车轮的内部以外,由于其重量、大小对车辆的非簧载质量(行驶性能)、客室空间的大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尽可能地使装置整体轻量、小型化。因此,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中,通过在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部、与车轮连接的车轮用轴承部之间设置使电动机部的旋转减速而向车轮用轴承部传递的减速部,从而谋求电动机部、以及装置整体的小型化。上述的电动机部、车轮用轴承部以及减速部保持于外壳,外壳经由未图示的悬架装置(悬架)而安装于车身。此外,在上述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为了推进轻量、小型化,并且获得在车轮用轴承部所需的较大地转矩,电动机部采用低转矩且高速旋转型(例如ΙδΟΟΟπ?η—1左右)的电动机,并且减速部采用小型且可得到高减速比的摆线减速器。电动机部采用径向间隙电动机,该径向间隙电动机具备:固定于外壳的定子、在定子的内侧隔着径向上的间隙对置配置的转子、以及外周安装有转子且与转子一体旋转的电动机旋转轴。电动机旋转轴形成为中空结构,通过滚动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壳。应用了摆线减速器的减速部主要包括:具有一对偏心部的减速器输入轴、配置于偏心部的一对曲线板、与曲线板的外周面卡合而使曲线板产生自转运动的多个外周卡合构件、以及将曲线板的自转运动向减速器输出轴传递的多个内销。上述的电动机旋转轴通过花键能够传递转矩地与减速器输入轴连结。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2-14872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481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收纳于车轮罩的内部,成为非簧载载荷,因此必须小型轻量化。然而,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与电动机的体积成比例,因此若欲通过电动机单体产生车辆的驱动所需的转矩,则需要大型的电动机,重量增大。因此,通过将减速器与电动机组合能够谋求电动机的小型化。若为了采用小型的电动机而增大减速比,则必然需要高速旋转,例如,在使用减速比为11的减速器的情况下,要求ΙδΟΟΟπ?η-1左右的高速旋转。搭载了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车辆(机动车)的速度在从0km/h到100km/h以上的高速区域的范围变化。因此,在悬架装置周边的共振频率R与η次强迫振动成分、(η+α)次强迫振动成分交叉的点S、S'(参照图15),存在产生可听区域的振动以及车内噪声,对乘员带来不适感的可能性。因此,为了提高搭载了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车辆的静肃性(NVH特性),抑制成为全部的振动的起因的转一圈的强迫振动成分非常重要。然而,在以往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中,对于以转一圈的强迫振动成分为代表的振动的抑制对策并未充分研究,存在改进的余地。另外,还要求提高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耐久性,提高其可靠性。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轻量、且静肃性以及耐久性优异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着眼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中的,特别是电动机部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如下内容,第一专利技术基于以下内容。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中,转一圈的强迫振动成分是随着安装有转子的电动机旋转轴(以下,也称作电动机转子)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并且是每转一圈产生一次的振动成分。因此,认为通过将滚动轴承的运转间隙管理为适当范围,该滚动轴承将电动机转子支承为旋转自如,能够抑制随着电动机转子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此外在确保滚动轴承的耐久寿命、进而确保电动机部的耐久寿命方面也是有效的。在此,通过使滚动轴承以将其运转间隙管理为几WII左右的负间隙的状态进行运转,能够提高其声学性能(抑制异响、振动的产生量),另外,有利于确保其耐久寿命。然而,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驱动时,电动机转子如上述那样高速旋转,基于这种关系,支承电动机转子的旋转的滚动轴承的温度上升量、构成该滚动轴承的内外圈间的温度差预料以上地增大,已知由于这些温度因素而容易使滚动轴承的运转间隙大幅减小。若在运转间隙大幅减小、负间隙的程度变大的状态下持续使用滚动轴承,则滚动轴承过早烧结,电动机部以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过早地不能使用。因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反复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发现将支承电动机转子的滚动轴承以运转间隙成为几μπι左右的正间隙的方式组装于电动机部,能够同时实现滚动轴承、以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静肃性提高(异响、振动的抑制)和耐久寿命的提高,此外,发现为了确保上述范围的运转间隙,只需将向电动机部组装前的径向内部间隙设定为8μπι?25μm即可。S卩,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第一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具备具备保持电动机部、减速部以及车轮用轴承部的外壳,电动机部具有:固定于外壳的定子;经由滚动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壳的电动机旋转轴;以及安装于该电动机旋转轴上的转子,减速部具有:通过电动机旋转轴被驱动而旋转的减速器输入轴;以及将减速后的减速器输入轴的旋转向车轮用轴承部传递的减速器输出轴,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滚动轴承的组装前的径向内部间隙为8μπι?25μπι。如上述那样,若支承电动机旋转轴的滚动轴承的组装前(向电动机部组装前)的径向内部间隙为8μπι以上,则即便运转时的温度上升量(运转时的各构件的热膨胀量),滚动轴承的运转间隙也不会成为负间隙,运转间隙始终为正间隙,因此能够确保所希望的耐久寿命。另外,若组装前的径向内部间隙为25μπι以下,则能够防止运转间隙过度增大,将运转间隙维持为适当范围内。因此,除了能够有效地抑制随着电动机转子的振摆而造成的转一圈的强迫振动成分的产生,还能够抑制电动机转子的轴向上的移动量,尽可能地防止随着电动机转子的轴向移动而造成的异响、振动的产生。因此,根据第一专利技术,通过确保支承电动机旋转轴的滚动轴承的耐久性、防止电动机旋转轴的振摆等,能够实现耐久性以及静肃性优异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若上述的滚动轴承上施加有轴向上的预压,则能够根据预压量而容易地将运转间隙维持在适当范围内,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因电动机旋转轴(电动机转子)的振摆等导致的振动的产生。另外,电动机旋转轴驱动减速器输入轴而使其旋转(电动机旋转轴与减速器输入轴通过花键嵌合等以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连结),因此当随着电动机旋转轴旋转而在电动机旋转轴产生振动时,在电动机旋转轴与减速器输入轴的连结部(花键嵌合部)也产生随着齿面彼此的滑动接触而形成的振动,若在滚动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具备保持电动机部、减速部以及车轮用轴承部的外壳,所述电动机部具有: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定子;经由滚动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外壳的电动机旋转轴;以及安装于该电动机旋转轴上的转子,所述减速部具有:通过所述电动机旋转轴被驱动而旋转的减速器输入轴;以及将减速后的所述减速器输入轴的旋转向所述车轮用轴承部传递的减速器输出轴,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承的组装前的径向内部间隙为8μm~25μ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优铃木健一内山尚行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