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门锁块装配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前侧设有气门支撑座,气门支撑座上设有支撑平台,底座的左侧和右侧各设有一根支撑柱,底座的上方设有一根滑杆,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支撑柱上,滑杆上设有调节滑块,调节滑块的后部设有与滑杆间隙配合的通孔,调节滑块的前部设有中心轴线垂直于通孔的中心轴线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装配有穿过螺纹孔的螺杆,螺杆的上端设有手柄,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装套筒,压装套筒的下端面设有用于与气门弹簧配合的凹槽,凹槽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让位孔,压装套筒的侧壁设有与让位孔连通的观察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气门锁块的装配强度,并提高气门锁块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气门锁块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动机上,一般需要通过专用的装置进行气门锁块的安装与拆卸。气门锁块装配时,需要克服气门弹簧的张力,将气门弹簧压缩一定高度并保持压缩状态不变化,同时使用专用工具将气门锁块顺次装配至气门杆对应环槽内,再装上气门座,然后松开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在其自身张力的作用下将气门锁块、气门座、气门杆身紧密贴合在一起。气门锁块装配的难点在于,必须将气门弹簧压缩一定高度并保持不变,这就需要克服气门弹簧强大的张力,气门弹簧的张力通常在200N以上。公布号为CN10217979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门锁块安装和拆卸工装,该工装利用杠杆原理来降低压装力,并使用分度盘来调节压装角度,但是在锁块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一直对拉压杆压力,是靠人力来克服气门弹簧的张力,操作人员操作劳动强度大,导致气门锁块装配成功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气门锁块装配装置,以降低气门锁块的装配强度,并提高气门锁块的装配效率。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气门锁块装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侧设有气门支撑座,所述气门支撑座上设有从前至后向下倾斜和/或从后至前向下倾斜的支撑平台,所述底座的左侧和右侧各设有一根支撑柱,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一根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滑杆上设有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的后部设有与所述滑杆间隙配合的通孔,所述调节滑块的前部设有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装配有穿过所述螺纹孔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设有手柄,所述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装套筒,所述压装套筒的下端面设有用于与气门弹簧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让位孔,所述压装套筒的侧壁设有与所述让位孔连通的观察孔。进一步,所述观察孔有两个,且以所述压装套筒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进一步,所述手柄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螺杆的上端。进一步,所述压装套筒的上端设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压装套筒和所述螺杆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进一步,所述压装套筒与所述螺杆同轴。进一步,所述气门支撑座上设有四个所述支撑平台;其中两个支撑平台位于所述气门支撑座后部,且均从前至后向下倾斜;另外两个支撑平台位于所述气门支撑座后部,且均从后至前向下倾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门锁块装配装置具有自锁特性。压装套筒压缩气门弹簧时,会受到气门弹簧的反向弹力,促使调节滑块有围绕滑杆进行旋转的旋转力矩,由于调节滑块上的通孔与滑杆之间间隙较小,在气门弹簧反向弹力的作用下,通孔与滑杆的接触位置会产生摩擦力矩,摩擦力矩平衡了调节滑块的旋转力矩,这就实现了气门弹簧被压缩后且无其他外力作用下调节滑块会自动保持当前压缩状态的自锁特性。还具有自动调节角度功能,调节滑块和滑杆为间隙配合,调节滑块可以围绕滑杆旋转,以适应不同气门弹簧安装角度的要求,理论上最大调整角度范围在0°至90°之间。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大幅降低,通过螺杆,使用较小的旋转力矩可以轻松推进压装套筒上下移动,进而压缩气门弹簧,加上调节滑块的自锁特性,可以实时保证气门弹簧处于稳定压缩状态,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气门锁块装配的成功率;装配效率高,完成一个气门的气门锁块装配后,可沿着滑杆将压装套筒快速移动至另一个气门处,极大提高了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调节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面图; 图5为压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一底座;2—支撑柱;3—连接块;4一气门支撑座;5—滑杆;6—调节滑块;7—螺杆;8—压装套筒;9一手柄;10一支撑平台;11一通孔;12一螺纹孔;13一安装孔;14一观察孔;15—凹槽;16—气门;17—气门弹簧;18—安装槽;19一气门锁块;20—气门弹簧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气门锁块装配装置,包括底座I;底座I的前侧设有气门支撑座4,气门支撑座4上设有从前至后向下倾斜和/或从后至前向下倾斜的支撑平台10,底座I的左侧和右侧各设有一根支撑柱2,每根支撑柱2通过两个连接块3固定在底座I上,支撑柱2和连接块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块3和底座I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底座I的上方设有一根滑杆5,滑杆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支撑柱2上,滑杆5上设有调节滑块6,如图3和图4所示,调节滑块6的后部设有与滑杆5间隙配合的通孔11,调节滑块6的前部设有中心轴线垂直于通孔11的中心轴线的螺纹孔12,螺纹孔12内装配有穿过螺纹孔12的螺杆7,螺杆7的上端设有手柄9,螺杆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装套筒8,压装套筒8与螺杆7同轴,如图5所示,压装套筒8的下端面设有用于与气门弹簧17配合的凹槽15,凹槽15的直径小于气门弹簧座的直径,凹槽15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让位孔,让位孔的直径小于凹槽15的直径且大于气门16上端的直径,压装套筒8的侧壁设有与让位孔连通的观察孔14。作为一种优选,观察孔14有两个,且以压装套筒8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手柄9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螺杆7的上端,压装套筒8的上端设有与螺杆7配合的安装孔13,压装套筒8和螺杆7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螺钉穿过安装孔13的侧壁顶紧螺杆I。进一步,气门支撑座4上设有四个支撑平台10;其中两个支撑平台10位于气门支撑座4后部,且均从前至后向下倾斜;另外两个支撑平台10位于气门支撑座4后部,且均从后至前向下倾斜。四个支撑平台10分别与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对应,起支撑气门作用。如图2所示,气门锁块19安装过程:选择一个气门16,将待装配的气门16的气门底座放置在气门支撑座4上对应的支撑平台10上,依次装上气门弹簧17、气门弹簧座20至待压装位置。移动调节滑块6,使压装套筒8对准气门弹簧座20,按下手柄9,使气门弹簧17的上端完全落入压装套筒8底端凹槽15里。向下使力同时旋转手柄9,通过压装套筒8将向下的旋转力作用在气门弹簧座20上进而压缩气门弹簧17。将气门弹簧17压缩至一定高度使位于气门16头部的安装槽18完全露出。放开手柄9,在调节滑块6的自锁特性的作用下,压装套筒8与气门弹簧座20、气门弹簧17保持静止状态。使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将两个气门锁块19通过观察孔14放置在安装槽18里,反向向上旋转手柄9,使压装套筒8向上移动,在气门弹簧17自身张力的作用下,推动气门弹簧座20上移直至其与气门锁块19结合,完成气门锁块19安装。继续向上旋转手柄9,直至压装套筒8与气门弹簧座20完全脱离,沿滑杆5移动调节滑块6,使压装套筒8对准另外一个气门16,重复上述操作过程,完成其它气门锁块19的安装。气门锁块19的拆卸过程,原理同上,通过压装套筒8压气门弹簧座20,使气门弹簧座20慢慢地往下移动,气门锁块19露出于观察孔14,使用镊子拨开或者取出气门锁块19,继续向上旋转手柄9,即可把气门16、气门弹簧座20、气门弹簧17松开,完成拆卸。其中凹槽15用于与气门弹簧17的上端配合,在调节滑块6处于自锁状态时,凹槽15确保了压装套筒8与气门弹簧17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压装套筒8不会在气门弹簧17张力的作用下发生倾斜和移动,保证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门锁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前侧设有气门支撑座(4),所述气门支撑座(4)上设有从前至后向下倾斜和/或从后至前向下倾斜的支撑平台(10),所述底座(1)的左侧和右侧各设有一根支撑柱(2),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一根滑杆(5),所述滑杆(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支撑柱(2)上,所述滑杆(5)上设有调节滑块(6),所述调节滑块(6)的后部设有与所述滑杆(5)间隙配合的通孔(11),所述调节滑块(6)的前部设有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通孔(11)的中心轴线的螺纹孔(12),所述螺纹孔(12)内装配有穿过所述螺纹孔(12)的螺杆(7),所述螺杆(7)的上端设有手柄(9),所述螺杆(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装套筒(8),所述压装套筒(8)的下端面设有用于与气门弹簧(17)配合的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让位孔,所述压装套筒(8)的侧壁设有与所述让位孔连通的观察孔(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利,卢方军,江宝宇,谭莹,罗通,左云亮,王鹏,刘祖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