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桦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3264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为米根霉发酵亚临界萃取物Ⅰ和桦褐孔菌发酵产物Ⅲ,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功能。其制备包括:将米根霉种子液接入含有费菜和辣木叶的米根霉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培养,然后置于交变磁场环境中再培养,得米根霉固态发酵产物,再经亚临界水萃取,得到米根霉发酵亚临界萃取物Ⅰ;将桦褐孔菌种子液接入含有萃取剩余物Ⅱ的桦褐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桦褐孔菌发酵产物Ⅲ;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各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和有效成分进行生物降解和转化,有助于提高最终产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生物发酵领域,具体设及一种枠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介绍
[000^ 枠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属真菌口(Eumycota)担子菌亚口 (Basidiomycotina)层菌纲化ymenomycetes)非權菌目(Aphyl Iophorales)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纤孔菌属,俗称枠癌褐孔菌、白枠茸、斜管纤孔菌,欧洲人称之为chaga,是 一种药用价值很高、应用前景广泛的真菌,可用于治疗各种消化道癌症、降血糖、防治艾滋 病、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还能够改善过敏体质,增强免疫力。 如今,为了得到营养特色不同和/或用途不同的枠褐孔菌产品,人们开始对枠褐孔 菌传统的发酵方法进行改进或者创新,W期得到不同营养特色和/或不同用途的枠褐孔菌 产品。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0651781.6公开了一种枠褐孔菌发酵物,该发酵物用于治 疗糖尿病,其制备方法包括:W枠褐孔菌为发酵菌,按常规方法培养发酵所得,其中枠褐孔 菌由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屯、保藏,菌种编号为1511C0001AC(X51184,其中发酵 培养基,按重量体积比计(g/ml),黄豆粉1-2.5%、葡萄糖0.5-3%、氨基酸0.05-0.5%、憐酸 二氨钟0.1-0.5 %,其余为水,调节P册.5-6.0,溫度25-28°C,培养8-12天后放罐收集菌丝 体,通过优化的发酵条件生产获得的具有更高药效的发酵物。 中国专利申请CN 201310055029.5公开了一种液体深层发酵生产枠褐孔菌免疫增 强活性物质的工艺,包括枠褐孔菌菌种活化、枠褐孔菌液体菌种培养、液体深层发酵及枠褐 孔菌免疫增强活性物质制备等主要步骤,其中,液体深层发酵:将液体菌种接入液体深层发 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液体菌种与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8-10,液体深层发酵 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30-32g/L,木质纤维素32-38g/L,促进剂0.9-lg/L,诱导剂3X1(T 5邑/1,蛋白腺3邑/1,皿2口04 1邑/1,211504*2也0 0.01邑/1,1(2册04 0.4邑/1,化504*7也0 0.05邑/ 1,]\%504.7也0 0.5邑/1,〇1504.5也0 0.02邑/1,(:〇(:12 0.01邑/1,]\111504.也0 0.08邑/1,抑值 6.0;液体深层发酵的工艺参数为:发酵溫度27-28°C,发酵罐空气流量0.5-1. Ovvm,发酵罐 内部压力0.1-0.25kg/cm3,揽拌转速70-150转/分钟,发酵周期12-14天;枠褐孔菌免疫增强 活性物质制备:将发酵产物过滤,获得菌丝体和发酵液,将菌丝体超声波破壁,干燥粉碎后 得菌丝体粉,将发酵液浓缩至原体积的30%-40%后得发酵浓缩液,按Ig菌丝体粉加30-40ml发酵浓缩液的比例,将菌丝体粉和发酵浓缩液混合均匀,干燥后得粉状的枠褐孔菌免 疫增强活性物质。该方法获得的免疫增强活性物质含量更高,活性更好,产品更利于工业化 应用。 如能开发新的枠褐孔菌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将可提高枠褐孔菌的应用范围及应用 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枠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该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活性 高,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功能。 本专利技术发现,根据枠褐孔菌的发酵特性,通过本专利技术特定的真菌发酵及特定的工 艺,能够有效地将辣木叶和费菜中的营养成分和有效成分进行生物降解和转化,有助于提 高最终产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活性。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枠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取活化后的枠褐孔菌菌种接种到液体MRS培养基中培养4天-15天,离屯、收集第 一菌体;将第一菌体悬浮在含胆盐的液体MRS培养基中于18°C-30°C解育化-2化,离屯、收集 第二菌体;将第二菌体经PBS缓冲液清洗干净后重新悬浮于液体MRS培养基中,震荡摇匀得 到第二菌体液,将第二菌体液接种到含胆盐的液体MRS培养基中于18°C-30°C再培养2天-20 天,得到枠褐孔菌种子液; (2)取活化后的米根霉菌种接种到液体MRS培养基中培养化-3化,离屯、收集第S菌 体,将第S菌体悬浮在含化Cl的液体MRS培养基中于20°C-30°C解育0.化-1化,离屯、收集第 四菌体;将第四菌体经PBS缓冲液清洗干净后重新悬浮于液体MRS培养基中,震荡摇匀得到 第四菌体液,将第四菌体液接种到含化Cl的液体MRS培养基中于20°C-30°C培养化-3化,得 到米根霉种子液; (3)将步骤(2)的米根霉种子液接入米根霉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在20°C-30°C培养3 天-30天,然后置于交变磁场环境中再培养5天-20天,培养产物经真空冷冻干燥、粉碎后得 米根霉固态发酵产物;所述米根霉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含有费菜和辣木叶; (4)将步骤(3)的米根霉固态发酵产物经亚临界水萃取,得到米根霉发酵亚临界萃 取物I,萃取后所剩的残渣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萃取剩余物n; (5)将步骤(1)的枠褐孔菌种子液接入枠褐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调pH值为3-7, 在15°C-25°C培养5天-25天,离屯、,得到枠褐孔菌发酵产物虹,所述枠褐孔菌液体发酵培养 基中含有萃取剩余物n; 所述枠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为米根霉发酵亚临界萃取物I和枠褐孔菌发酵产物 虹。 本专利技术进行米根霉固态发酵时,直接采用经含化Cl的液体MRS培养基两步解育处 理的米根霉种子液,并向培养基中添加辣木叶和费菜,能够有效地将其营养成分和有效成 分进行生物降解和转化,有助于提高最终产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活性。步骤(4)和步骤 (5)中,将米根霉固态发酵产物进行亚临界水萃取,使萃取物中有效成分的活性得W最大程 度保留、含量得W大幅提高;再将萃取后的残渣作为枠褐孔菌液体发酵主要的培养基,且采 用经含胆盐的液体MRS培养基两步解育处理的枠褐孔菌种子液,通过一体化循环利用,使各 原料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最终产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活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优选: 步骤(1)中,所述含胆盐的液体MRS培养基中胆盐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 5 % -0.5%。 所述第一菌体与用于悬浮第一菌体的含胆盐的液体MRS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1-3, 第二菌体与用于悬浮第二菌体的液体MRS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1-3,第二菌体液的接种量为 5%。 步骤(2)中,所述含NaCl的液体MRS培养基中NaCl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 % -8 %。 所述第S菌体与用于悬浮第S菌体的含化Cl的液体MRS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1-3, 第四菌体与用于悬浮第四菌体的液体MRS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1-3,第四菌体液的接种量为 3%。 步骤(3)中,所述米根霉固态发酵培养基每IL中含有4. Og-8.5g费菜和0.2g-4.5g 辣木叶。所述米根霉固态发酵培养基由费菜、辣木叶和发酵基础培养基组成,所述发酵基础 培养基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发酵基础培养基,可采用市售产品,也可采用现有配制方法配制。 所述费菜选用费菜全株。 所述米根霉固态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新鲜费菜、辣木叶在自来水下冲 洗干净,惊干,切碎;再将4. Og-8.5g费菜和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桦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取活化后的桦褐孔菌菌种接种到液体MRS培养基中培养4天‑15天,离心收集第一菌体;将第一菌体悬浮在含胆盐的液体MRS培养基中于18℃‑30℃孵育1h‑20h,离心收集第二菌体;将第二菌体经PBS缓冲液清洗干净后重新悬浮于液体MRS培养基中,震荡摇匀得到第二菌体液,将第二菌体液接种到含胆盐的液体MRS培养基中于18℃‑30℃再培养2天‑20天,得到桦褐孔菌种子液;(2)取活化后的米根霉菌种接种到液体MRS培养基中培养3h‑30h,离心收集第三菌体,将第三菌体悬浮在含NaCl的液体MRS培养基中于20℃‑30℃孵育0.5h‑15h,离心收集第四菌体;将第四菌体经PBS缓冲液清洗干净后重新悬浮于液体MRS培养基中,震荡摇匀得到第四菌体液,将第四菌体液接种到含NaCl的液体MRS培养基中于20℃‑30℃培养3h‑30h,得到米根霉种子液;(3)将步骤(2)的米根霉种子液接入米根霉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在20℃‑30℃培养3天‑30天,然后置于交变磁场环境中再培养5天‑20天,培养产物经真空冷冻干燥、粉碎后得米根霉固态发酵产物;所述米根霉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含有费菜和辣木叶;(4)将步骤(3)的米根霉固态发酵产物经亚临界水萃取,得到米根霉发酵亚临界萃取物Ⅰ,萃取后所剩的残渣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萃取剩余物Ⅱ;(5)将将步骤(1)的桦褐孔菌种子液接入桦褐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调pH值为3‑7,在15℃‑25℃培养5天‑25天,离心,得到桦褐孔菌发酵产物Ⅲ;所述桦褐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含有萃取剩余物Ⅱ;所述桦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为米根霉发酵亚临界萃取物Ⅰ和桦褐孔菌发酵产物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俊文贺亮魏海龙胡传久李海波邹景泉付立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