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CM公司专利>正文

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1392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常行走的场合,当使转向盘(16)左右回转,由奥比托罗鲁(58)使换向用缸(51)作动时,两后轮横行用缸(53)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起到连杆状的作用,所以,可相应于转向盘的操纵可使后车轮(4)换向,进行旋转。当使换向用缸作动到极限时,将左右的后车轮换向到其后端侧相互接近地倾斜的状态,可进行原地回转。使前轮回转装置(30)和后轮回转装置(50)作动,绕纵轴心(27,49)使前车轮(3)和后车轮回转,进行90度换向(正横向换向)。此时,在后轮回转装置中,在换向用缸处于中立状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后轮横行用缸(53)作动,进行后车轮的90度换向。在将前车轮和后车轮换向成正横向后,由行走驱动装置(21)朝正反方向驱动前车轮,从而可朝左右使叉车进行横行行走。在4轮车型的条件下,可确实地进行通常行走时和横行行走时的换向,而且不需进行复杂的电气控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切换到横行行走状态的横行系统的叉车。然而,在现有叉车中,在使后车轮换向到正横向的场合,难以同时实现通常行走时的转向盘的换向和横行时的横向换向。作为同时实现通常行走时的转向盘的换向和横行时的横向换向的方法,具有使后车轮(转向轴)为1轮(3轮车型)的方法。在该场合,横行时如将转向盘转到锁定状态,则可使后车轮朝横向横行,但3轮车型比4轮车型稳定性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该叉车具有横行系统,该横行系统可由共用的横行用控制阀的操作平滑地进行从通常行走状态切换到横行行走状态的切换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该叉车为4轮车,并具有横行系统,该横行系统可进行通常行走状态和横行行走状态的换向,而且可简化后轮回转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第1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在车体设置了左右一对前车轮和左右一对后车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车轮和后车轮分别可换向成90度状地设置,左右一对的前车轮分别连动地连接到行走驱动装置侧的驱动轴,两行走驱动装置可相对车体侧绕纵轴心自由回转地进行设置,同时,设置使其回转的前轮回转装置,左右一对的后车轮可相对车体侧绕轴心自由回转地设置,同时设置使其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该后轮回转具有换向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该后轮横行用缸在换向用缸为中立状时可分别使后车轮回转地左右设置一对,并在换向用缸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按照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在通常行走时,左右的前车轮和左右的后车轮朝着前后方向。进行通常行走的场合,朝左右使转向盘回转,由轨道轮(orbit roll)使换向用缸作动,此时,两后轮横行用缸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起到连杆状的作用,从而可相应于转向盘的操纵使后车轮换向,进行旋转。另外,当使换向用缸作动到极限时,可将左右的后车轮换向到使其后端侧相互接近地倾斜的状态,由此可进行原地旋转。当从通常的行走状态切换到横行行走时,例如操作柄式的横行方式开关,使前轮回转装置和后轮回转装置作动。即,使前轮回转装置作动,绕纵轴心回转前车轮,使其相对车体换向90度(换到正横向)。在这里,前车轮分别与行走驱动装置为一体,所以,可容易而平滑地进行该90度换向。另外使后轮回转装置作动,绕纵轴心回转后车轮,使其相对车体换向90度(换成正横向)。此时,在后轮回转装置中,在使换向用缸为中立状(直进状)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后轮横行用缸作动,从而可容易而平滑地进行后车轮的90度换向。这样将前车轮和后车轮换向到正横向后,由行走驱动装置朝正反方向驱动前车轮,从而可使叉车朝左右横行行走。此时,左右一对后车轮跟随回转。这样按照本专利技术,可在4轮车型的场合确实地进行通常行走状态和横行行走状态的换向,并且不需复杂的电气控制。为了达到第2目的,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第1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上述前轮回转装置具有前轮横行用缸,该前轮横行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分别通过开闭阀并列地连接到共用的横行用控制阀,由横行操作使后轮侧开闭阀进行开动作,由横行用控制阀的操作使后轮横行用缸朝横行侧动作,然后检测后车轮的横向变换结束的状态,从而使后轮侧开闭阀进行闭动作,同时使前轮侧开闭阀进行开动作。按照该第1实施形式,当操作了横行方式开关时,首先使后轮侧开闭阀进行开动作,因此,由横行用控制阀的操作使后轮横行用缸动作,可使后车轮相对车体作90度的换向。另外,检测出后车轮的换向结束状态,使后轮侧开闭阀进行闭动作,同时使前轮侧开闭阀进行开动作,从而由横行用控制阀的操作可使前轮横行用缸动作,相对车体使前车轮换向成90度状。这样,横行方式成为可能,因此,通过行走驱动装置正反地驱动前车轮,可使叉车朝左右横行行走。进行该横行行走时,前轮侧开闭阀处于开动作状态,所以,通过适当控制横行用控制阀,可仅在指定范围内移动前轮横行用缸,由此进行横行行走时的位置、旋转的修正等。这样按照第1实施形式,从通常行走状态到横行行走状态的切换控制,可由操作共用的横行用控制阀的简单而且价廉的构成时常平滑地进行,而且可继续由横行用控制阀的操作平滑地进行横行行走控制。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第2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后轮回转装置的后轮横行用缸使中立状的换向用缸前后移动,使后车轮换向成90度状,同时在换向用缸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按照第2实施形式,当从通常行走时的状态切换成横行行走状态时,在换向用缸为中立位置的状态下,例如操作柄式的横行方式开关,使前轮回转装置和后轮回转装置作动。即,使前轮回转装置作动,绕纵轴心使前车轮回转,相对车体换向成90度状(正横向)。另外,使后轮回转装置作动,绕纵轴心使后车轮回转,相对车体换向成90度状(正横向)。此时,由后轮回转装置,在换向用缸为中立状(直进状)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后轮横行用缸作动,可容易而且平滑地进行后车轮的换向。这样使前车轮和后轮变换到正横向后,朝正反向驱动前车轮,从而可使叉车朝左右横行行走。这样按照第2实施形式,可在4轮车型的状态下确实地进行通常行走时的换向和横行行走时的换向轮横向转动,并且不需复杂的电气控制。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第3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后轮回转装置对应于两后车轮分别具有换向用缸,至少对这些换向用缸中的一方进行电气控制。按照该第3实施形式,可在4轮车型的条件下确实地进行通常行走时的换向和横行行走,而且由后轮回转装置,通过对两换向用缸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电气控制,可时常在没有时刻偏差的状态下平滑地进行两后车轮的换向。为了达到第3目的,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第4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后轮回转装置具有本体一体化的换向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上述换向用缸的活塞固定在车体侧,本体可自由移动地构成,后轮横行用缸在换向用缸为中立状时可分别使后车轮回转地左右设置一对,并且在换向用缸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按照该第4的实施形式,使后轮回转装置作动,绕轴心使后车轮回转,相对车体换向成90度状(正横状)。此时,由后轮回转装置,在使换向用缸为中立状(直进状)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后轮横行用缸作动,从而可容易而且平滑地进行后车轮的90度状的换向。因此,按照第4实施形式,可在4轮车型的条件下确实地进行通常行走时和横行行走时的换向,并且不需复杂的电气控制。而且,后轮回转装置将换向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的本体一体化,同时,换向用缸将活塞杆固定在车体侧,可自由移动地构成本体,从而可使全体简化,同时,可将换向用缸的动作正确地反映到后轮横行用缸,提高相对位置精度。图2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前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正面图。图3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正面图。图4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局部剖切平面图。图5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部分的作用说明图,(a)为旋转时,(b)为原地旋转时,(c)为横行行走时。图6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示意平面图,(a)为通常行走时,(b)为横行行走时。图7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示意平面图。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形式,为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的通常行走时的示意平面图。图9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后车轮换向时的示意平面图。附图说明图10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前车轮换向时的示意平面图。图11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叉车的横行行走时的示意平面图。图1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横行系统的叉车,在车体设置了左右一对前车轮和左右一对后车轮;其特征在于:前车轮和后车轮分别可换向成90度状地设置,左右一对的前车轮分别连动地连接到行走驱动装置侧的驱动轴,两行走驱动装置可相对车体侧绕纵轴心自由回转地进行设置,同时,设置使其回转的前轮回转装置,左右一对的后车轮可相对车体侧绕轴心自由回转地设置,同时设置使其回转的后轮回转装置,该后轮回转具有换向用缸和后轮横行用缸,该后轮横行用缸在换向用缸为中立状时可分别使后车轮回转地左右设置一对,并在换向用缸作动时成为规定的非作动姿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延命寺义之西川豪加茂祐介
申请(专利权)人:TCM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