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CM公司专利>正文

具有横行系统的作业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1389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横行系统的作业车辆,其中在车身2可分别换向成90度状地设置前车轮3和后车轮4。左右一对的前车轮3分别通过行走驱动用电动马达30安装于旋转构件28,该旋转构件28可相对车身2侧绕纵轴线27自由回转地进行设置。两电动马达30的外侧壳部31与旋转构件28一体化,同时,可相对外侧壳部31将驱动轴34与转子33一起自由组装地构成。在驱动轴34连动地连接前车轮3,设置有使旋转构件28回转的回转装置50。这样,可使驱动式前车轮3朝着正横向地换向,电动马达30的部分可组装性良好而且紧凑地构成。(*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切换到横行行走状态的横行系统的作业车辆。即,图5所示现有叉车1在其车身2的前部设置有左右一对前车轮(驱动轮)3,同时,在后部设置有左右一对后车轮4,在车身2的前部上方设置驾驶室5。在车身2的前端部通过车宽方向的前车轴7可朝前后方向自由回转地安装有可在上下方向上自由伸缩的支柱6,同时,在车身2与支柱6之间设置进行前后回转的倾斜缸8。上述支柱6由叉车1侧的左右一对外框9和由该外框9引导着自由升降的左右一对内框10构成,在外框9与内框10之间设置升降缸11。另外,设置可由内框10侧引导着自由升降的升降架12,同时,在该升降架12通过上下一对伸缩杆设置左右一对货叉13。在上述驾驶室5配置座席15和位于该座席15前方的转向盘16等,另外,在上方通过从本体2侧立起设置的前管17和后管18配置头部防护罩19。另外,在座席15的后方将平衡重20设置于本体2上。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叉车1中,由共用的行走驱动装置驱动左右的前车轮3,所以,不能使这些前车轮3朝着正横向地进行换向,所以不能进行横行行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横行系统的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在车身可分别换向成90度状地设置左右一对前车轮和左右一对后车轮,左右一对的前车轮分别通过行走驱动用电动马达安装于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可相对车身侧绕纵轴线自由回转地进行设置,两电动马达的外侧壳部与上述旋转构件一体化,同时,可相对外侧壳部将驱动轴与转子一起自由组装地构成,在该驱动轴连动地连接前车轮,设置有使上述旋转构件回转的回转装置。按照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当相对旋转构件组装电动马达时,可在将固定侧部件配置在与旋转构件一体化外侧壳部内的状态下将转子和驱动轴从与负荷侧相反一侧的外方位置插入到外侧壳部内,之后,可分别将前车轮连动地连接到驱动轴的负荷侧的端部。这样,使电动马达的外侧壳部与旋转构件一体化,同时,可相对外侧壳部将驱动轴与转子一起自由组装地构成,在该驱动轴连动地连接前车轮,从而可组装性良好而且紧凑地构成电动马达部分。通常行走/驶时,左右的前车轮和左右的后车轮朝着前后方向。当从通常行走时切换到横行行走时,首先使回转装置作动,绕纵轴线使旋转构件回转,从而可相对车身将前车轮换向到90度状(换向为正横状)。在这里,前车轮分别与电动马达成一体,所以,该90度状的换向可容易地顺利进行。这样,在将驱动式的前车轮换向(转向)成正横状后,由电动马达对前车轮进行正反驱动,从而可使作业车辆左右横行行走,此时,后车轮可进行旋转万向轮形式的跟随换向或与前车轮同样地强制换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形式中,其特征在于在车身前端侧设置支柱,同时,在该支柱侧设置货叉。按照该实施形式,进行通常行走时,左右的前车轮和左右的后车轮朝着前后方向,通过操作升降用控制杆,可使货叉沿支柱进行升降动作,进行所期望的货叉作业。这样,成为可进行通常货叉作业的形式,同时,可使驱动式前车轮朝着正横向地换向,进行横行行走,例如,可通过货叉容易地进行长尺寸物品的图2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作业车辆通常行走时的侧面图。图3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作业车辆通常行走时的示意平面图。图4为具有该横行系统的作业车辆横行行走时的示意平面图。图5示出现有例,为叉车的侧面图。即,符号1为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例的叉车,符号2为车身,符号3为前车轮,符号4为后车轮,符号5为驾驶室,符号6为支柱,符号8为倾斜缸,符号9为外框,符号10为内框,符号11为升降缸,符号12为升降架,符号13为货叉,符号15为座席,符号16为转向盘,符号17为前管,符号18为后管,符号19为头部防护罩,符号20为平衡重。支柱6相对车身2侧通过车宽度方向的连接轴21可朝前后方向自由回转地安装。左右一对的前车轮3和左右一对的后车轮4可分别相对车身2换向成90度状(可换向成正横状)地设置。即,在车身2的前部两侧分别通过轴承25可绕纵轴线27自由回转地设置纵轴26。在纵轴26的下端固定呈倒L字状的旋转构件28的横板部分28a,从而相对车身2侧可绕纵轴线27自由回转地设置旋转构件28。在上述旋转构件28的纵板部分28b分别通过行走驱动用的电动马达30安装前车轮3。即,电动马达30的外侧壳部31在上述纵板部分28b一体化。在这里,外侧壳部31为筒状,相对纵板部分28b由焊接等一体化。在上述外侧壳部31的内周面上配置定子32等固定侧部件。由此将纵板部分28b兼用于电动马达30的负荷侧的端部托架。另外,在纵板部分28b的与筒状中央部相向的位置形成轴承贯通孔29。驱动轴34可与转子33等一起自由组装到上述外侧壳部31内地构成。当进行该组装时,在上述轴承贯通孔29配置轴承35。上述驱动轴34的与负荷侧相反一侧的端部通过轴承37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端部托架36,端部托架36通过连接件(螺栓等)38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上述外侧壳部31的自由端。在上述驱动轴34的负荷侧的端部通过回转凸缘39和连接件40可自由装拆地安装前车轮3的轮圈3A。由其将左右一对前车轮3分别连动地连接到电动马达30的驱动轴34。此时,使前车轮3位于纵轴线27的大体正下部分地构成。在驱动轴34的与负荷相反侧的端部设置编码器41等。由以上的31-41等构成电动马达30的一例。在上述车身2侧搭载蓄电池45,同时,在该蓄电池45附设控制器46。从控制器46引出的电缆47分别连接到上述电动马达30。设置有使左右的旋转构件28回转的回转装置50。即,左右的旋转构件28由连杆51等连接,另外,由共用的旋转缸52驱动回转,从而使左右的前车轮3朝相同方向换向,成为正横状。由以上的51、52等构成回转装置50的一例。左右一对后车轮4的轮圈4A分别可自由回转地安装于旋转构件55的纵板部分,另外,旋转构件55的横板部分通过轴承56和纵轴57相对车身2侧可绕纵轴线58自由回转地设置。此时,使后车轮4位于纵轴线58的大体正下部分地构成。即,左右一对的后车轮4可由旋转万向轮形式跟随换向地构成。下面,说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当在旋转构件28侧组装电动马达30时,该电动马达30的外侧壳部31与上述纵板部分28b一体化,另外,外侧壳部31的内周面上配置定子32等固定侧部件。转子33和驱动轴34如附图说明图1的点划线所示那样,位于外侧壳部31的与负荷侧相反一侧的外方,从该位置插入到外侧壳部31内。由该插入,相对配置于上述轴承贯通孔29的轴承35插穿驱动轴34,同时可使转子33与定子32相向。另外,使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上述驱动轴34的与负荷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端部托架36接触于上述外侧壳部31的自由端之后,通过连接件38安装。这样进行电动马达30的组装后,在上述驱动轴34的负荷侧的端部通过回转凸缘39和连接件40安装前车轮3的轮圈3A。由此如图1的实线所示那样,将左右一对前车轮3分别连动地连接到电动马达30的驱动轴34。如上述那样使两电动马达30的外侧壳部31与上述旋转构件28一体化,并可相对外侧壳部31将驱动轴34与转子33一起自由组装,在该驱动轴34连动地连接前车轮3,从而可组装性良好而且紧凑地构成电动马达30的部分。图1和图2的实线和图3示出通常行走时的状态。此时左右的前车轮3和左右的后车轮4朝着前后方向。这样的叉车1可由坐在驾驶室5的座席15的作业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横行系统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车身可分别换向成90度状地设置左右一对前车轮和左右一对后车轮,该左右一对的前车轮分别通过行走驱动用电动马达安装于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可相对车身侧绕纵轴线自由回转地进行设置,两电动马达的外侧壳部与上述旋转构件一体化,同时,可相对上述外侧壳部将驱动轴与转子一起自由组装地构成,在该驱动轴连动地连接前车轮,设置有使上述旋转构件回转的回转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田方士
申请(专利权)人:TCM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