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滑动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4207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滑动门构造,当将闩锁装置安装于下臂时能够预保持闩锁装置。车辆用滑动门构造(20)具备:滑动门(21),其对车身(11)的车门开口部(13)进行开闭;下臂(22),其将滑动门(21)与车身(11)连结;以及闩锁装置(23),其安装于下臂(22)的滑动臂(25)。滑动臂(25)具备:臂上壁(31),其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保持壁(44),其在臂上壁(31)的下方沿上下方向延伸。闩锁装置(23)具备:抵接部(65),其与保持壁抵接;以及第1弹簧(57),其对棘爪(54)进行弹压。通过第1弹簧(57)而将抵接部(65)朝向保持壁(44)弹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滑动门构造,滑动门经由滑动臂而与车身的车门开口部连结,在滑动臂的下方安装有闩锁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用滑动门构造之中已知如下构造:在滑动门上安装有下臂,闩锁(latch)装置从下方安装于下臂的背面。并且,在下臂的前端部安装有导辊,导辊以自由移动的方式配置于车身侧的轨道上。当开闭滑动门时,导辊沿车身侧的轨道移动,当滑动门被打开了时,闩锁装置卡定于车身侧的闩眼(striker)(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76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1的闩锁装置是在滑动门上安装了下臂之后,从下方安装于下臂的背面。因此,为了不使闩锁装置从下臂的背面脱落,需要一边支承闩锁装置一边通过螺栓而将闩锁装置安装于下臂的背面。因此,安装闩锁装置的作业颇费工夫,从该观点出发存有改进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滑动门构造,在将闩锁装置安装于下臂时,能够预保持闩锁装置。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用滑动门构造,其具备:滑动门,其对车身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滑动臂,其将上述滑动门与上述车身连结;以及闩锁装置,其安装于上述滑动臂的下方,上述车辆用滑动门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滑动臂具备:上壁,其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保持壁,其在上述上壁的下方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闩锁装置具备与上述保持壁抵接的抵接部,上述滑动臂或者上述闩锁装置具备弹压部件,该弹压部件将上述抵接部朝向上述保持壁弹压。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上述抵接部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卡合部,上述保持壁具备被卡合部,上述卡合部从上方与该被卡合部卡合。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上述上壁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穿插孔,上述闩锁装置具备穿插于上述穿插孔的穿插部,在将上述穿插部插入于上述穿插孔的状态下,上述抵接部与上述保持壁能够抵接,并且,利用上述弹压部件使上述闩锁装置转动,由此使得上述抵接部以上述穿插孔的轴线为中心而朝向上述保持壁移动。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上述穿插孔是沿上下方向将上述上壁贯通的贯通孔。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上述闩锁装置具备:锁闩,其与设置于上述车身的闩眼卡合;以及棘爪,其与上述锁闩卡合,利用上述弹压部件对上述锁闩、上述棘爪的至少一方进行弹压。技术方案6的特征在于,上述闩锁装置具备壳体,该壳体对上述锁闩、上述棘爪的至少一方进行轴支承,并且该壳体固定于上述滑动臂,上述弹压部件具有:一端部,其与上述被轴支承的一方卡合;另一端部,其与上述壳体卡合;以及延长部,其从上述另一端部延伸、且与上述滑动臂抵接,通过上述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的卡合而对上述被轴支承的一方进行弹压,通过上述延长部向上述滑动臂的抵接而对上述闩锁装置进行弹压。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在滑动臂的上壁的下方具备保持壁,在闩锁装置具备与保持壁抵接的抵接部。并且,在滑动臂或者闩锁装置具备弹压部件,利用弹压部件将抵接部朝向保持壁弹压。因此,能够利用弹压部件的弹压力而将抵接部保持为与保持壁抵接的状态。由此,当将闩锁装置安装于滑动臂时,能够将闩锁装置预保持于滑动臂,能够使闩锁装置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在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专利技术中,使抵接部的卡合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使卡合部从上方与保持壁的被卡合部卡合。因此,通过使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卡合,能够利用被卡合部防止卡合部朝下方移动。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闩锁装置从滑动臂脱落。并且,利用弹压部件将抵接部朝向保持壁弹压。由此,能够阻止卡合部向从被卡合部脱离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能够防止卡合部从被卡合部脱离。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专利技术中,使闩锁装置的穿插部穿插于上壁的穿插孔,在该状态下,使抵接部与保持壁抵接。并且,利用弹压部件使闩锁装置转动,由此使抵接部朝向保持壁移动。因此,通过利用弹压部件使闩锁装置转动而能够使抵接部与保持壁抵接。由此,能够简单地将闩锁装置预保持于滑动臂,能够使闩锁装置的安装作业变得更加容易。在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专利技术中,使穿插孔形成为贯通孔,利用贯通孔沿上下方向将上壁贯通。因此,能够从滑动臂的上方通过贯通孔而对滑动臂的下方的闩锁装置、穿插部进行视觉辨认。由此,从滑动臂的下方将闩锁装置、穿插部插入于贯通孔时的作业性得到提高。在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利用弹压部件对在闩锁装置所具备的锁闩、棘爪的至少一方进行弹压。因此,在闩锁装置的安装作业时,利用原本就需要的锁闩或者棘爪用的弹压部件就能够将闩锁装置预保持于滑动臂。由此,无需另外配备预保持用的弹压部件,能够实现零部件数量的削减。在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将锁闩、棘爪的至少一方轴支承于壳体。另外,使弹压部件的一端部与被轴支承的一方卡合,并使弹压部件的另一端部与壳体卡合,由此对被轴支承的一方进行弹压。并且,使延长部从另一端部延伸而与滑动臂抵接,由此对闩锁装置进行弹压。由此,能够由一个弹压部件发挥对被轴支承的一方进行弹压的功能、以及对闩锁装置进行弹压的功能这两个功能,能够实现零部件数量的削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滑动门构造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车辆用滑动门构造的从车室侧观察到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3向视图。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将图4的车辆用滑动门构造分解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2的车辆用滑动门构造的从下方观察到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6的车辆用滑动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5的8向视图。图9是表示从图8中的闩锁装置拆下第2壳体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图6中的抵接部与保持壁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将图6中的闩锁装置预保持于滑动臂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抵接部与保持壁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3是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闩锁装置配置于滑动臂的例子的图。图14是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闩锁装置预保持于滑动臂的例子的图。图15是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壳体以及第2壳体的前端部安装于滑动臂的例子的图。图16是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闩锁装置安装于滑动臂的例子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辆11车身13车门开口部16闩眼20车辆用滑动门构造21滑动门23闩锁装置25滑动臂31臂上壁(上壁)36第1穿插孔(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滑动门构造,具备:滑动门,其对车身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滑动臂,其将所述滑动门与所述车身连结;以及闩锁装置,其安装于所述滑动臂的下方,所述车辆用滑动门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臂具备:上壁,其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保持壁,其在所述上壁的下方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闩锁装置具备与所述保持壁抵接的抵接部,所述滑动臂或者所述闩锁装置具备弹压部件,该弹压部件将所述抵接部朝向所述保持壁弹压。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9.12 JP 2014-1870411.一种车辆用滑动门构造,具备:滑动门,其对车身的车门开
口部进行开闭;滑动臂,其将所述滑动门与所述车身连结;以及闩
锁装置,其安装于所述滑动臂的下方,
所述车辆用滑动门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臂具备:上壁,其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保持壁,其
在所述上壁的下方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闩锁装置具备与所述保持壁抵接的抵接部,
所述滑动臂或者所述闩锁装置具备弹压部件,该弹压部件将所
述抵接部朝向所述保持壁弹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滑动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卡合部,
所述保持壁具备被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从上方与该被卡合部卡
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滑动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壁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穿插孔,
所述闩锁装置具备穿插于所述穿插孔的穿插部,
在将所述穿插部插入于所述穿插孔的状态下,所述抵接部与所
述保持壁能够抵接,并且,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木佑一郎后藤让治新宫启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