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7386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包括主轴、旋转装配在主轴上的轮毂外壳和轮毂端盖、以及设于轮毂外壳内的转子和定子,转子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所述轮毂端盖传动连接,主轴为一整体通轴,其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轮毂外壳和所述轮毂端盖的外部;行星齿轮减速器包括与转子支架固定且套在主轴外的太阳轮、固定套设在主轴上的行星架、旋转装配于行星架上的若干根行星轴、固定设置于各行星轴一端且与太阳轮啮合的若干个第一行星轮、固定设置于各行星轴另一端的若干个第二行星轮、固定在轮毂端盖上的离合器、以及连接在离合器上且与所述各第二行星轮啮合的内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这种内转子轮毂电机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毂电机,具体是一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内转子轮毂电机中的主轴并非一体式结构,其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轴段,也就是说传统内转子轮毂电机中的主轴是由三根轴构成的,其中定子支架上一根轴,转子输出一根轴,轮毂端盖上一根轴。这种传统结构的内转子轮毂电机存在以下缺点:电机机芯转速快,电机温升高,要求加工精度高,装配工艺复杂,制造成本偏高,售后服务复杂。而且现有内转子轮毂电机中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结构也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便于维修的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包括主轴、旋转装配在该主轴上且相互固定的轮毂外壳和轮毂端盖、以及设于所述轮毂外壳内的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所述轮毂端盖传动连接,所述主轴为一整体通轴,其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轮毂外壳和所述轮毂端盖的外部;所述转子固定于转子支架上,该转子支架通过第一轴承旋转装配在所述主轴上;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包括与所述转子支架固定且套在主轴外的太阳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主轴上的行星架、旋转装配于所述行星架上的若干根行星轴、固定设置于所述各行星轴一端且与所述太阳轮啮合的若干个第一行星轮、固定设置于所述各行星轴另一端的若干个第二行星轮、固定在所述轮毂端盖上的离合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离合器上且与所述各第二行星轮啮合的内齿圈,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分别布置在所述行星架的正反两侧。本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行星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行星轮的直径。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行星轴为一体结构。所述定子通过螺钉固定于定子支架上,所述定子支架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所述主轴上。还包括与所述定子支架固定的行星轴底座,所述行星轴通过第五轴承旋转连接在所述行星轴底座上。所述行星架与太阳轮之间支撑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轮毂外壳通过第三轴承旋转装配于所述主轴上,所述轮毂端盖通过第四轴承旋转装配于所述主轴上,所述轮毂外壳和所述轮毂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转子是以冷压固定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转子支架上的。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这种轮毂电机,其主轴采用一体式的整轴结构,而不像传统技术那样为相互分体的多段式结构,使电机结构更加简化,便于电机的装配和维修工作。而且该电机所使用的行星齿轮减速器结构巧妙而紧凑,工作稳定性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这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_主轴,2-第三轴承,3-定子支架,4-轮毂外壳,5-转子,6-定子,7-第一轴承,8-转子支架,9-太阳轮,10-行星轴底座,11-第五轴承,12-第一行星轮,13-行星轴,14-行星架,15-第二轴承,16-内齿圈,17-轮毂端盖,18-离合器,19-第四轴承,20-第二行星轮。【具体实施方式】图1出示了本技术这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同传统内转子轮毂电机一样,它也包括主轴1,主轴1上通过第三轴承2旋转装配有轮毂外壳4,主轴1上通过第四轴承19旋转装配有轮毂端盖17,且轮毂外壳4和轮毂端盖17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轮毂外壳4内设置有转子5和定子6,采用内转子外定子结构,且转子5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所述轮毂端盖17传动连接。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所述主轴1为一整体通轴,即主轴1为一整体式结构,并不像传统技术那样分为三个相互独立的轴段。该主轴1的一端穿出所述轮毂外壳4外部,另一端穿出所述轮毂端盖17的外部。所述转子5冷压固定于转子支架8上,该转子支架8通过第一轴承7旋转装配在主轴1上。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包括与转子支架8固定且套在主轴1外的太阳轮9、固定套设在主轴1上的行星架14、旋转装配于所述行星架14上的若干根(本例具体为三根)行星轴13、固定设置于各行星轴13 —端且与太阳轮9啮合的三个第一行星轮12、固定设置于各行星轴13另一端的三个第二行星轮20、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轮毂端盖17上的离合器18、以及连接在所述离合器18上且与各第二行星轮20啮合的内齿圈16,所述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20分别布置在所述行星架14的正反两侧。内齿圈16与离合器18单向锁紧配合,即:在图1的左视方向,当内齿圈16顺时针旋动时,内齿圈16与离合器18紧固,内齿圈16会带动离合器18与之同步转动;而当内齿圈16逆时针旋动时,内齿圈16与离合器18脱开,离合器18不会跟转。电机通电工作时,转子5转动并带动太阳轮9转动,太阳轮9带动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20转动,第二行星轮20再带动与之啮合的内齿圈16转动,此时内齿圈16与离合器18固定,内齿圈16带动离合器18与之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轮毂端盖17和轮毂外壳4转动,使车轮旋转,车辆前行。电机不通电时,转子5不转动,人骑行时直接带动轮毂外壳4和轮毂端盖17转动,通过离合器18与内齿圈16的分离作用,致使太阳轮9不会跟转。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1采用一体式的整轴结构,使电机结构更加简化,便于电机的装配和维修工作。本例中,所述第二行星轮20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行星轮12的直径,如此可以提高电机的速比,从而克服了速比小的问题。所述第二行星轮20与行星轴13为一整体结构,二者连为一体。而第一行星轮12与行星轴13为分体式结构,第一行星轮12通过连接装置紧固在行星轴13上。而且第二行星轮20的直接小于行星轴13的直径,以方便第二行星轮20、行星轴13和第一行星轮12在行星架14上的装配。本例中,所述定子6是通过一定子支架3安装在主轴1上的,具体为:定子6通过螺钉固定于定子支架3上,定子支架3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主轴1上。并且,本例还设置有所述定子支架3固定的行星轴底座10,所述行星轴13通过第五轴承11旋转连接在所述行星轴底座10上。这样,在图1中,行星轴13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支撑在行星架14和行星轴底座10上,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行星轴的摆动,保证了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20工作时的运动稳定性。此外,本例在所述行星架14与太阳轮9之间支撑设置有第二轴承15。如此能够很大的提高太阳轮9与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20之间的同心度,同时也很好的稳定了太阳轮9的轴向位置。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包括主轴(1)、旋转装配在该主轴(1)上且相互固定的轮毂外壳(4)和轮毂端盖(17)、以及设于所述轮毂外壳(4)内的转子(5)和定子¢),所述转子(5)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所述轮毂端盖(17)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1)为一整体通轴,其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轮毂外壳(4)和所述轮毂端盖(17)的外部; 所述转子(5)固定于转子支架(8)上,该转子支架(8)通过第一轴承(7)旋转装配在所述主轴(1)上; 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包括与所述转子支架(8)固定且套在主轴(1)外的太阳轮(9)、固定套设在所述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包括主轴(1)、旋转装配在该主轴(1)上且相互固定的轮毂外壳(4)和轮毂端盖(17)、以及设于所述轮毂外壳(4)内的转子(5)和定子(6),所述转子(5)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所述轮毂端盖(17)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为一整体通轴,其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轮毂外壳(4)和所述轮毂端盖(17)的外部;所述转子(5)固定于转子支架(8)上,该转子支架(8)通过第一轴承(7)旋转装配在所述主轴(1)上;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包括与所述转子支架(8)固定且套在主轴(1)外的太阳轮(9)、固定套设在所述主轴(1)上的行星架(14)、旋转装配于所述行星架(14)上的若干根行星轴(13)、固定设置于所述各行星轴(13)一端且与所述太阳轮(9)啮合的若干个第一行星轮(12)、固定设置于所述各行星轴(13)另一端的若干个第二行星轮(20)、固定在所述轮毂端盖(17)上的离合器(18)、以及连接在所述离合器(18)上且与所述各第二行星轮(20)啮合的内齿圈(16),所述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20)分别布置在所述行星架(14)的正反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松平王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雄风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