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燃机的气缸盖,属于燃烧发动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燃烧发动机环形水道加工困难、气门座圈冷却效果不好技术领域的问题。本内燃机的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进气道和排气道与对应燃烧室相连通,进气道和排气道上均具有气门座圈安装孔,燃烧室上方具有火花塞安装部,进气道靠近火花塞安装部的进气道壁厚和/或排气道靠近火花塞安装部的排气道壁厚处具有向内凸起的下压壁厚,使得火花塞安装部周围能够在气缸盖本体铸造过程中形成冷却水腔。本内燃机的气缸盖上设置下压壁厚,能够保证进气道壁厚和/或排气道壁厚靠近火花塞安装部的位置的厚度,使得冷却水腔能够顺利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烧发动机
,涉及一种内燃机,特别是一种内燃机的气缸盖。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其中,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根据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以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内燃机通过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气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气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作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气缸包括气缸体、气缸盖,活塞、曲轴连杆机构等零部件均安装在气缸内。由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产生高温燃气,导致气缸温度上升,而气缸内一些位置的温度过高可能引起故障,例如,气缸盖上的气门座圈温度升高导致漏气及打踏等失效的发生。因此,在气缸内通常会设置冷却结构,对相应的位置进行冷却。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155757.8 ;公开号CN 103993973A】公开的一种带有排气门座圈冷却水道的气缸盖水腔结构,气缸盖包括排气门座圈,气缸盖内部设置有下水腔、喷油器冷却腔、排气道及设置在气缸盖与水源相通的底板进水孔,排气道下端的底板内部与排气门座圈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环形水道,环形水道一侧与喷油器冷却腔连通,另一侧与下水腔连通。从而增强了对排气门座圈的冷却,降低了排气门座圈的温度。上述气缸盖水腔结构通过在排气道下端的底板内部与排气门座圈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环形水道,再将环形水道两端分别与喷油器冷却腔和下水腔连通连通,从而在环形水道内形成冷却水的循环,起到冷却气门座圈的作用。该气缸盖水腔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1、气缸盖铸造而成,气缸盖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环形水道无法在铸造过程中直接得到,如果采用二次加工的方式,又会增加气缸盖的制造成本;2、为了保证排气道和排气门座圈处的强度,环形水道不能做得太大,不但增加了加工难度,而且影响了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内燃机的气缸盖,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气缸盖在铸造过程中在气门座圈安装位置周围形成冷却水腔。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燃机的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所述气缸盖本体内具有至少一个燃烧室,所述气缸盖本体上与每个所述燃烧室一一对应设置有进气道和排气道,所述进气道和排气道与对应燃烧室相连通,所述进气道和排气道上均具有气门座圈安装孔,所述燃烧室上方具有火花塞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靠近火花塞安装部的进气道壁厚和/或排气道靠近火花塞安装部的排气道壁厚处具有向内凸起的下压壁厚,使得所述火花塞安装部周围能够在气缸盖本体铸造过程中形成冷却水腔。本内燃机的气缸盖通过铸造的方式制成,区别于现有技术,进气道壁厚和/或排气道壁厚具有向内凸起的下压壁厚,在保证进气道壁厚和排气道壁厚的前提下,使火花塞安装部与进气道壁厚和排气道壁厚之间都有足够的距离,从而在铸造过程中能够采用水套砂芯在火花塞安装部周围形成冷却水腔。通过冷却水腔内冷却水的循环,能够对气门座圈安装孔周围的壁厚进行冷却,从而降低气门座圈的温度,避免气门座圈发生漏气及打踏失效。在上述的内燃机的气缸盖中,所述下压壁厚外表面采用平面或者圆弧面平滑过渡。降低下压壁厚对于进气道或者排气道的走向和过气面积的影响。在上述的内燃机的气缸盖中,所述火花塞安装部具有火花塞安装孔和火花塞排气口,火花塞排气口壁厚和进气道壁厚之间的距离为3mm?6mm,火花塞排气口壁厚和排气道壁厚之间的距离为3_?6_。这样的范围,避免铸造成型过程中的砂模在这一位置发生断裂将冷却水腔周围水道堵死,保证冷却水腔能够顺利成型。 在上述的内燃机的气缸盖中,所述气缸盖本体内具有连通内燃机冷却水箱和冷却水腔的进水口,所述气缸盖本体内还具有与冷却水腔连通的排水口。通过内燃机中的冷却水循环,来提供冷却水腔内的冷却水,无需增加额外的冷却装置。在上述的内燃机的气缸盖中,所述冷却水腔在进气道壁厚和排气道壁厚周围形成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分别与进气道壁厚和排气道壁厚接触。冷水水道内的过水面积较小,水流较快,能够及时将与进气道壁厚和排气道壁厚接触吸热后的冷却水排出,并带走热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内燃机的气缸盖的优点在于:1、本内燃机的气缸盖通过在进气道靠近火花塞安装部的进气道壁厚和/或排气道靠近火花塞安装部的排气道壁厚处设置向内凸起的下压壁厚,具体在哪一处设置下压壁厚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内燃机结构进行设计,通用性好。2、本内燃机的气缸盖上设置下压壁厚,能够保证进气道壁厚和/或排气道壁厚靠近火花塞安装部的位置的厚度,使得冷却水腔能够顺利成型,改善了气门座圈安装孔处的散热性能,避免了气门座圈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失效。3、本内燃机的气缸盖上设置下压壁厚采用平滑过渡,将下压壁厚对进气道和排气道的走向和过气面积的影响降到最低,使得内燃机能够保持原有吸气和排气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内燃机的气缸盖的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内燃机的气缸盖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二中本内燃机的气缸盖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三中本内燃机的气缸盖的剖视图。图中,1、气缸盖本体;2、燃烧室;3、进气道;31、进气道壁厚;4、排气道;41、排气道壁厚;5、气门座圈安装孔;6、火花塞安装部;61、火花塞安装孔;62、火花塞排气口 ;621、火花塞排气口壁厚;7、下压壁厚;8、冷却水腔;81、冷却水道;9、进水口 ;10、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本内燃机的气缸盖采用铸造而成,包括气缸盖本体1、燃烧室2、进气道3、排气道4、气门座圈安装孔5、火花塞安装部6、下压壁厚7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1),所述气缸盖本体(1)内具有至少一个燃烧室(2),所述气缸盖本体(1)上与每个所述燃烧室(2)一一对应设置有进气道(3)和排气道(4),所述进气道(3)和排气道(4)与对应燃烧室(2)相连通,所述进气道(3)和排气道(4)上均具有气门座圈安装孔(5),所述燃烧室(2)上方具有火花塞安装部(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3)靠近火花塞安装部(6)的进气道壁厚(31)和/或排气道(4)靠近火花塞安装部(6)的排气道壁厚(41)处具有向内凸起的下压壁厚(7),使得所述火花塞安装部(6)周围能够在气缸盖本体(1)铸造过程中形成冷却水腔(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陈健,曾详波,龚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