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54440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2:58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辆内装顶板上方的车厢送风道,所述车厢送风道的出风口设置有纵梁型材,所述纵梁型材内部设置有风腔,所述纵梁型材的设置有若干个型材出风口,所述型材出风口位于车辆内装顶板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风从车厢顶部水平吹出,车厢内部不会有较大的气流,车厢内舒适度较好;风吹入车厢中前在风腔中缓冲,风速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属于轨道交通车辆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车辆具有承载量大,交通快速,运行平稳等优势,已经慢慢在城市中普及,成为一种推荐的公交工具。同时,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厢内要保证有良好通风性能,确保车辆内空气流通,给乘客良好的舒适度。目前轨道交通车辆利用中顶网孔板或散流器对车厢内送风,采用风道将外界空气送至车顶中顶网孔板或散流器中,空气经过车顶中顶网孔板或散流器流动到车厢内,形成送风模式。但是,目前的两种送风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弊端:采用中顶网孔板送风时,送风末端网孔阻力较大,造成空调压头较大、噪音较高,且中顶网孔板加工复杂,制造成本高;采用散流器送风时,送风直接吹向乘客,舒适性略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辆内装顶板上方的车厢送风道,所述车厢送风道的出风口设置有纵梁型材,所述纵梁型材内部设置有风腔,所述纵梁型材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型材出风口,所述型材出风口位于车辆内装顶板下方。所述纵梁型材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平板,所述连接平板的四周与车辆内装顶板连接固定,连接平板设置有若干个型材进风口,所述型材进风口与车厢送风道的出风口贯通。所述纵梁型材的型材出风口下面设置有限风板,所述任意相邻的型材出风口之间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纵梁型材的侧板和限风板。所述纵梁型材的侧板与车辆内装顶板安装固定。所述型材出风口与风腔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型材出风口连接处的车辆内装顶板与限风板平行。空调送出的风输送到车厢送风道,分经过车厢送风道进入到纵梁型材的风腔中,然后从型材出风口出去,风从型材出风口出去的后,型材出风口上方的车辆内装顶板和下方的限风板形成风流动的水平通道,风只能从车辆内装顶板下房水平吹出,从整个车厢来看,风是从车厢内顶部水平吹出的,不会直接吹向车厢内的乘客,给乘客舒适的感觉。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型材出风口连接处的车辆内装顶板与限风板倾斜。从出风口中吹出的风部分平行吹出,部分向下倾斜扩散。根据使用场合的需求,设置送风板与型材出风口连接处的车辆内装顶板平行或者倾斜。本专利技术,空调送出的风进入到风腔中,风在风腔中形成一个缓冲气流,风首先冲到风腔的底部,然后再升起,风在升起到型材出风口的位置从型材出风口中出去,风的速度比较缓和,风速平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风从车厢顶部水平吹出,车厢内部不会有较大的气流,车厢内舒适度较好。本专利技术,风吹入车厢中前在风腔中缓冲,风速平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纵梁型材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一车厢送风道,2一纵梁型材,3—风腔,4一限风板,5一车辆内装顶板,6—型材出风口,7—连接柱,8—连接平板,9一型材进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可见,本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辆内装顶板5上方的车厢送风道I,所述车厢送风道I的出风口设置有纵梁型材2,所述纵梁型材2内部设置有风腔3,所述纵梁型材2的顶部设置有型材出风口 6,所述型材出风口 6位于车辆内装顶板5下方。本专利技术,车厢送风道I与车厢空调连接,空调送风从车厢送风道I进入到纵梁型材2的风腔3,然后再从型材出风口 6吹到车厢中,风的方向被纵梁型材2改变,风从车厢顶部吹出,且风吹出的方向与车厢顶部平行。图2是图1的纵梁型材2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可见,所述纵梁型材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平板8,所述连接平板8的四周与车辆内装顶板5连接固定,连接平板8设置有若干个型材进风口 9,所述型材进风口 9与车厢送风道I的出风口贯通。车厢送风道I中的风从型材进风口 9进入到风腔3中。 所述纵梁型材2的型材出风口 6下面设置有限风板4,所述任意相邻的型材出风口6之间设置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连接纵梁型材2的侧板和限风板4。所述纵梁型材2的侧板与限风板4相互垂直。所述型材出风口连接处的车辆内装顶板与限风板平行。所述纵梁型材2的侧板与车辆内装顶板5安装固定,限风板4和车辆内装顶板5在型材出风口6的出风方向形成一个风的通道,让风从纵梁型材2中吹出来后,能保持一段距离贴着车辆内装顶板5吹动,风不会吹到车厢内的乘客,给乘客更舒适的乘车感受。所述型材出风口 6与风腔3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风进入到风腔3中后,在风腔3中形成一个缓冲环境,风从型材进风口 9进入到风腔3中,风快速流到风腔3底部,然后再从底部升起,在升起的过程中,风能够以相对平稳的速度从型材出风口 6吹出。本专利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主权项】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车辆内装顶板上方的车厢送风道,所述车厢送风道的出风口设置有纵梁型材,所述纵梁型材内部设置有风腔,所述纵梁型材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型材出风口,所述型材出风口位于车辆内装顶板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纵梁型材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平板,所述连接平板的四周与车辆内装顶板连接固定,连接平板设置有若干个型材进风口,所述型材进风口与车厢送风道的出风口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纵梁型材的型材出风口下面设置有限风板,所述任意相邻的型材出风口之间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纵梁型材的侧板和限风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纵梁型材的侧板与车辆内装顶板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型材出风口与风腔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专利摘要】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辆内装顶板上方的车厢送风道,所述车厢送风道的出风口设置有纵梁型材,所述纵梁型材内部设置有风腔,所述纵梁型材的设置有若干个型材出风口,所述型材出风口位于车辆内装顶板下方。本专利技术,风从车厢顶部水平吹出,车厢内部不会有较大的气流,车厢内舒适度较好;风吹入车厢中前在风腔中缓冲,风速平稳。【IPC分类】B61D27/00【公开号】CN105151060【申请号】CN201510396571【专利技术人】叶佳, 龚继如, 张弛, 王业, 孙方, 沙文兵, 宁宝焕, 陈奇 【申请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7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车辆内装顶板上方的车厢送风道,所述车厢送风道的出风口设置有纵梁型材,所述纵梁型材内部设置有风腔,所述纵梁型材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型材出风口,所述型材出风口位于车辆内装顶板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佳龚继如张弛王业孙方沙文兵宁宝焕陈奇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