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盖水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770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9:54
一种缸盖水套结构,涉及带有引导、导向或分配流体流装置的气缸盖技术领域。辅助水道由横向水道和纵向水道构成,水套本体与纵向水道连通后再与横向水道连通,横向水道连接多个水套本体,该结构的缸盖4个缸均采用相互独立的水套形式,各缸冷却效果更加均匀,有助于缓解局部应力,这种横向水套形式,保证了无冷却死区。同时,这种水套结构采用低矮形式并采用引流、导流结构,提高冷却液流通速度,在单一缸盖内即可实现各缸水套独立,使结构更为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带有引导、导向或分配流体流装置的气缸盖
,特别涉及一种缸盖水套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造、内燃机等机械行业中,发动机缸盖主要起构成燃烧室、形成燃烧空间、支撑并冷却润滑配气机构、传动系的作用。缸盖在燃烧做功过程中要承受相当大的热负荷,而缸盖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缸盖,甚至发动机整体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传统缸盖水套结构采用的是从一缸流向四缸的纵向流动方式。尤其是在节温器全关的情况下,多数会在一缸远离水栗的位置形成死水区(流速较低),又由于纵向流动方式压力损失较大,各缸冷却效果不一,此对发动机性能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缸盖水套结构,解决了由于纵向流动存在死水区的问题,其缸盖结构更为紧凑,具有高效,冷却均匀的优点,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加工的优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缸盖水套结构,包括水套本体及辅助水道,其技术要点是:所述的辅助水道由横向水道和纵向水道构成,水套本体与纵向水道连通后再与横向水道连通,横向水道连接多个水套本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水套本体包括带有燕尾引流端的水道上页,带有进水口和排气道插孔的水道下页,外表面带有火花塞插孔、出水口和进气道插孔的、内部带有与出水口贯通的导流腔的侧翼端,水道上页的燕尾引流端与辅助水道的纵向水道贯通形成上页导流腔,水道下页的进水口与辅助水道的纵向水道形成下页导流腔,上页导流腔、下页导流腔与侧翼导流腔贯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所述的水道上页和水道下页之间设置有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插接在排气道插孔内;进气道插接在所述的侧翼端的进气道插孔内;火花塞插接在侧翼端的火花塞插孔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侧翼还设置有用于使液体向火花塞方向汇聚的引流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及优点是:该缸盖水套结构,辅助水道由横向水道和纵向水道构成,水套本体与纵向水道连通后再与横向水道连通,横向水道连接多个水套本体,该结构的缸盖4个缸均采用相互独立的水套形式,各缸冷却效果更加均匀,有助于缓解局部应力,这种横向水套形式,保证了无冷却死区。同时,这种水套结构采用低矮形式并采用引流、导流结构,提高冷却液流通速度,在单一缸盖内即可实现各缸水套独立,使结构更为紧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缸盖内4缸的水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缸盖I缸水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流柱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说明是:1水套本体、1-1水道上页、1-2水道下页、1-3燕尾引流端、1-4进水口、1-5侧翼端、1-6火花塞插孔、1-7进气道插孔、1-8出水口、1-9导流柱、2、辅助水道、2-1纵向水道、2-2横向水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的缸盖水套结构,包括水套本体I及辅助水道2,辅助水道由横向水道2-2和纵向水道2-1构成,水套本体I与纵向水道2-1连通后再与横向水道2-2连通,横向水道2-2连接多个水套本体I。水套本体I包括带有燕尾引流端1-3的水道上页1-1,带有进水口 1-4和排气道插孔的水道下页1-2,外表面带有火花塞插孔1-6、出水口 1-8和进气道插孔1-7的、内部带有与出水口 1-8贯通的导流腔的侧翼端1-5,在侧翼端1-5还设置有用于使液体向火花塞方向汇聚的引流柱1-9。水道上页1-1的燕尾引流端1-3与辅助水道2的纵向水道2-1贯通形成上页导流腔,水道下页的进水口 1-4与辅助水道2的纵向水道2-1形成下页导流腔,上页导流腔、下页导流腔与侧翼导流腔贯通。在水道上页1-1和水道下页1-2之间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插接在排气道插孔内。进气道插接在侧翼端1-5的进气道插孔1-7内。火花塞插接在侧翼端1-5的火花塞插孔1-6 内。本实施例缸盖内4缸均采用形式相同、独立的水套结构,由排气侧进水,经辅助水道由上下冷却排气道后横向流过火花塞插孔,并由进气侧流出。缸盖水套较为低矮,在排气侧尾端和水套两翼增设燕尾引流结构和导流柱结构提高冷却液流速。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内的熟练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主权项】1.一种缸盖水套结构,包括水套本体及辅助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水道由横向水道和纵向水道构成,水套本体与纵向水道连通后再与横向水道连通,横向水道连接多个水套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套本体包括带有燕尾引流端的水道上页,带有进水口和排气道插孔的水道下页,外表面带有火花塞插孔、出水口和进气道插孔的、内部带有与出水口贯通的导流腔的侧翼端,水道上页的燕尾引流端与辅助水道的纵向水道贯通形成上页导流腔,水道下页的进水口与辅助水道的纵向水道形成下页导流腔,上页导流腔、下页导流腔与侧翼导流腔贯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盖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道上页和水道下页之间设置有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插接在排气道插孔内;进气道插接在所述的侧翼端的进气道插孔内;火花塞插接在侧翼端的火花塞插孔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盖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侧翼还设置有用于使液体向火花塞方向汇聚的引流柱。【专利摘要】一种缸盖水套结构,涉及带有引导、导向或分配流体流装置的气缸盖
辅助水道由横向水道和纵向水道构成,水套本体与纵向水道连通后再与横向水道连通,横向水道连接多个水套本体,该结构的缸盖4个缸均采用相互独立的水套形式,各缸冷却效果更加均匀,有助于缓解局部应力,这种横向水套形式,保证了无冷却死区。同时,这种水套结构采用低矮形式并采用引流、导流结构,提高冷却液流通速度,在单一缸盖内即可实现各缸水套独立,使结构更为紧凑。【IPC分类】F02F1/40【公开号】CN204851461【申请号】CN201520409608【专利技术人】曹轶群, 黄昌瑞, 李振华, 单保琴 【申请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6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缸盖水套结构,包括水套本体及辅助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水道由横向水道和纵向水道构成,水套本体与纵向水道连通后再与横向水道连通,横向水道连接多个水套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轶群黄昌瑞李振华单保琴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