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790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所述发动机缸盖具有两个排气道,该两个排气道之间为鼻梁区,其中该冷却结构包括:上水孔,其位于所述缸盖的底面上并垂直于该底面向上延伸;喷射水道,其设置在所述缸盖侧壁上并与所述上水孔相连通;以及鼻梁区水道,其设置于所述鼻梁区上方并介于所述两个排气道的水套外壁之间,该鼻梁区水道与喷射水道相连通,其中高压水从所述上水孔引入到所述喷射水道内并流过所述鼻梁区水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通过在发动机气缸盖上增设上水孔和喷射水道,将高压冷却水引入到缸盖的冷却水套中,使得缸盖中两个排气道间鼻梁区的冷却水流动速度加快,提高了该区域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小型高速柴油发动机的多气门缸盖,特别涉及一种缸盖上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车辆为满足排放和油耗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发动机上采用多气门技术和增压技术的技术路线提高升功率。爆压和燃烧温度的加大后导致燃烧尾气温度也相应升高,缸盖热负荷增大,其中以多气门技术中两个排气道之间温度尤其高。两个排气道之间的鼻梁区因为热负荷高,极易产生变形和开裂故障。降低缸盖的温度一般是通过缸盖水套进行水冷降温。现代的中小型高速柴油机缸盖为降低对双排气道之间的温度,一般采取加大水泵流量进行整体冷却,效果差,无法解决气道间鼻梁区温度高的问题。因为缺少专门针对鼻梁区的强化冷却结构,导致该区域冷却效果较差,常成为缸盖变形开裂的主要失效模式。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其能够加快冷却液的流动,对发动机缸盖,尤其是缸盖的鼻梁区进行更好的冷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所述发动机缸盖具有两个排气道,该两个排气道之间为鼻梁区,其中该冷却结构包括:上水孔,其位于所述缸盖的底面上并垂直于该底面向上延伸;喷射水道,其设置在所述缸盖侧壁上并与所述上水孔相连通;以及鼻梁区水道,其设置于所述鼻梁区上方并介于所述两个排气道的水套外壁之间,该鼻梁区水道与喷射水道相连通,其中高压水从所述上水孔引入到所述喷射水道内并流过所述鼻梁区水道。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射水道的一端设有堵塞件。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射水道向下倾斜设置并指向鼻梁区水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通过在发动机气缸盖上增设上水孔和喷射水道,将高压冷却水引入到缸盖的冷却管路中,使得缸盖中各个冷却腔中的冷却水流动速度加快,提高了冷却效果。特别是将冷却水大部分被导向通过鼻梁区,使得排气道的高温隐患得到大量缓解。本技术的冷却结构冷却效果好,故障率低,且应用成本低,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的横剖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的另一横剖面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的水平剖面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的另一水平剖面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喷射水道,2-排气道出口,3-上水孔,7-鼻梁区,11-鼻梁区水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所述发动机缸盖具有两个排气道6、8,该两个排气道之间为鼻梁区7,其中该冷却结构包括:上水孔3,其位于所述缸盖的底面上并垂直于该底面向上延伸;喷射水道1,其设置在所述缸盖侧壁上并与上水孔3相连通;以及鼻梁区水道11,其设置于鼻梁区7上方并介于所述两个排气道的水套外壁之间,该鼻梁区水道11与喷射水道1相连通,其中高压水从上水孔3引入到喷射水道1内并流过鼻梁区水道11。发动机缸盖的每个缸结构类似,为了描述方便,截取其中一个缸来说明结构。见图1,缸盖底面上设有两个排气道,分别为第一排气道6和第二排气道8,两者中间是鼻梁区7。图1中的缸盖上设有两个进气道,分别为第一进气道4和第二进气道5。在缸盖底面10上加工有垂直向上的上水孔3,其与喷射水道1连通。在缸盖底面10上还设有主上水孔9,其用于缸盖内绝大部分的冷却液的流入。见图2,第一排气道6和第二排气道8汇合成一个排气道出口2,第一排气道6和第二排气道8之间的鼻梁区7上方开有一鼻梁区水道11。见图3,喷射水道1最左端有堵塞件12封堵,高压冷却水从上水孔3进入喷射水道1后,从其右端开口13斜向下喷出,带动射水水腔14和回流水腔16中的冷却液加速流动。见图4,喷射水道1引入高压水流进入射水水腔14和回流水腔16,喷油器孔外壁15与排气道外壁17围成了一个水套区域,该区域中的高压水流大部分只能从鼻梁区水道11通过,流向低水压的汇总水腔18。见图5,喷射水道1射出的高压水流在射水水腔14和回流水腔16中,只能从鼻梁区水道11通过,流向低水压的汇总水腔18。见图6,鼻梁区水道11位于第一排气道6和第二排气道8之间,且位于鼻梁区7之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通过在发动机气缸盖上增设上水孔和喷射水道,将高压冷却水引入到缸盖的冷却管路中,使得缸盖中各个冷却腔中的冷却水流动速度加快,提高了冷却效果。特别是将冷却水大部分通过鼻梁区,使得排气道的高温隐患得到大量缓解。本技术的冷却结构冷却效果好,故障率低,且应用成本低,适用性强。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所述发动机缸盖具有两个排气道,该两个排气道之间为鼻梁区,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结构包括:上水孔,其位于所述缸盖的底面上并垂直于该底面向上延伸;喷射水道,其设置在所述缸盖侧壁上并与所述上水孔相连通;以及鼻梁区水道,其设置于所述鼻梁区上方并介于所述两个排气道的水套外壁之间,该鼻梁区水道与喷射水道相连通,其中高压水从所述上水孔引入到所述喷射水道内并流过所述鼻梁区水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所述发动机缸盖具有两个排气道,该两
个排气道之间为鼻梁区,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结构包括:
上水孔,其位于所述缸盖的底面上并垂直于该底面向上延伸;
喷射水道,其设置在所述缸盖侧壁上并与所述上水孔相连通;以及
鼻梁区水道,其设置于所述鼻梁区上方并介于所述两个排气道的水套外
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威谭贵荣蒙小聪潘嗣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