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白介素35多肽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51640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9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外周白介素35,能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肽。其序列为EAARTCSRLLTPSIHLISGAHVV 是全新的序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潜在的新药开发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预防和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肽。
技术介绍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病和主要致 残因素之一。在全世界约为0.5%-1.0%,RA的发病在我国约为0.4%。RA可发生于任何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女性高发年龄为45-55岁,性别与RA发病关系 密切,男女之比约1: 3。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 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患者常以手部或腕 部疼痛及肿胀(特别是腕背部的肿胀)为首发症状,症状持续不缓解,普通的对症治疗虽可 以缓解症状,但常常由于用药不规则或不足量而导致症状反复。病情进展时可以出现明显 的晨僵,通常可达1小时以上,并不断加重;同时出现一定的关节功能障碍。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基本病理特点是血管炎和滑膜 炎。关节内滑膜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翳,导致滑膜增厚,渗出增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侵犯 软骨并引起骨质损害。对其周围的肌腔、韧带、腱鞘以及肌肉等组织也均可侵蚀,从而影响 关节的稳定,容易发生关节畸形而出现功能障碍。血管炎亦可侵犯周身各脏器组织,形成系 统性疾病。 目前治疗RA的药物分为两大类:控制症状药和控制疾病药。由于RA病因不明, 故当今并无堪称控制疾病的药。控制症状的抗风湿药分为四类:一、非留体类抗炎药,通常 称为一线药,这类药物种类繁多,国内市场已多达数十种。二、类固醇激素,激素是一个非常 好的止痛抗炎药,但长期单独使用不能改善病情,反而带来许多副作用,激素作为二线慢作 用药起效前的过渡性用是可以的,但用量要小,时间不宜过长。在病情较重,伴有关节外表 现的患者,短期治疗冲击,并联合二线药治疗时必须的。三、慢作用抗风湿药,通常称为二线 药,所谓慢作用药包括抗疟药、金盐、青霉胺和柳氮碘胺吡啶,它们治疗RA起效慢,长期作 用对RA病情有一定缓解作用,故也称病情改善药。四、免疫多肽:常用有甲氨喋呤、环磷酰 胺、硫唑嘌呤、雷公藤、青风藤等。因此,急需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 白介素-35 (IL-35)是最近发现的抗炎性细胞因子,能够调节免疫反应,从而阻止 及延缓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在人体内它大部分是由调节性T细胞分泌,并 且是该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所必须的关键细胞因子。研究发现,IL-35与关节炎的密切 相关。细胞因子是免疫调节者,在周围淋巴组织和靶器官中的细胞因子在触发自身免疫性 关节炎的最初阶段发挥着强烈的影响作用。对敏感的个体,它可以推动关节的炎症与关节 的破坏。IL-35具有抑制免疫功能,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和效应性T细胞分泌,阻 止TH17细胞分化、抑制其功能,影响IL-17水平和功能。Niedbala等用DBA/1小鼠建立胶 原诱导小鼠关节炎(CIA)模型,发现注射IL-35后小鼠关节炎的发生率和数量显著降低,临 床症状改善,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这一发现表明,IL-35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潜在治疗 目标。尽管如此,并没有成熟开发的外周白介素35多肽问世,用于治疗RA。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特点,设计一种小分子的外周白介 素35多肽,适用于临床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外周白介素35多肽,其序列为 EAARTCSRLLTPSIHLISGAHVV,及在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有益结果: 本专利技术中的外周白介素35多肽序列EAARTCSRLLTPSIHLISGAHVV,可以发挥白介素 35的作用,与白介素35受体产生的生理或病理的效应,达到预防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效果。 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获知外周白介素35多肽能够抑制佐剂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 和DBA/1小鼠胶原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体内实验证明具有显著的治疗类风湿型关节 炎的效果。说明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外周白介素35多肽科学、合理、可行、有效,能作为治疗或预 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多肽由上海吉尔合成。 实施例1 外周白介素35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构建胶原型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外周白介素35多肽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 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的治疗作用。采用小鼠作为受试动物,SPF级 DBA/1小鼠60只(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ino-British SIPPR Lab. Animal Ltd)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码:SCXK(沪)2008-0016),雄性,7-8周龄,体重为 18-22g,随机分成6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多肽低中高3个剂量组(0. 4,0. 8, 1.6mg/kg)和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2mg/kg)。除正常组外,第0天各实验组建立小鼠 CIA模型,方法是鸡软骨II型胶原(c II )用0. lmol/1醋酸溶解成4mg/ml的溶液,于4°C冰 箱过夜。实验当天用 II 型胶原与含 4mg/ml Myeobaeterium tuberculosis strain H37Rv 的完全弗氏佐剂(CFA)等体积充分乳化,待DBA/1小鼠麻醉后,于其尾部皮内每只注射乳化 剂50 μ 1进行致敏,21d后用4mg/ml的II型胶原(c II )与不完全弗氏佐剂(IFA)等体积 充分乳化后以相同剂量的乳化剂于尾部进行再次免疫。造模第30d起皮下注射给药:多肽 的3个剂量组(0. 4,0. 8,1. 6mg/kg):每日两次,连续10天;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2mg/ kg):每五天一次,连续3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10天。分别于造 模后第40天关节评分、检测左右后足足踝直径来观察药物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的影响。 外周白介素35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 如下:外周白介素35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关节肿胀度的影响,阳性对照组、外周白介 素35多肽高、中、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1)实验结 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周白介素35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足爪肿胀度的影响,阳性对 照组、外周白介素35多肽高、中、低剂量组足爪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对胶原型关节炎小鼠关节评分的影响,多肽低、 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 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极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外周白介素35多肽对胶原型关节炎的影响(means土SD) · *Ρ〈0· 05 ;林P〈0. 01 (和模型组比较) 结论:外周白介素35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实施例2 外周白介素35多肽对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构建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多肽对佐剂性关节炎(Ad 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治疗作用。采用大鼠作为受试动物,SPF级SD大鼠60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外周白介素35多肽,其特征在于其序列为EAARTCSRLLTPSIHLISGAHVV。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瑞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普罗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