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朝森专利>正文

减震助力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69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减震助力自行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的减震及传动机构,特别是将二者组合在一起的机构。本车的车座撑杆与车架的套管动配合连接,在套管与车座间装有压簧,大链轮通过棘轮机构与中轴连接,助力链轮又通过另一棘轮机构与大链轮连接,助力链轮通过链条与车座撑杆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减轻骑车中的颠簸,同时利用上下颠簸的能量提供行车的动力。(*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的减震及传动机构,特别是将二者组合在一起的机械结构。技术背景传统的自行车虽然在车座上已装有弹簧,但在道路条件较差的土路、山路或毛石路上,仍然很颠簸,即使在平路上骑行,车座仍会有上下的震动,这些震动所产生的能量除了加速零部件的损坏,还使人感到不舒服。近年来出现的山地车在车架上虽然有较好的减震机构,但其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震动产生的能量尚未得到合理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助力自行车,其结构简单,可减轻骑车中的颠簸,同时利用上下颠簸的能量提供行车的动力。解决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在现有的自行车基础上,将车座撑杆与车架的套管动配合连接,在套管与车座间装有压簧,大链轮通过棘轮机构与中轴连接,助力链轮又通过另一棘轮机构与大链轮连接,助力链轮通过链条与车座撑杆传动连接。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车座的颠簸除了被原有的弹簧减弱了部分,一部分被压簧吸收,还有很大部分通过车座撑杆变成了有用的动力,带动链条、助力链轮和大链轮运动,使后车轮所装的小链轮运动,产生一定的驱动力;并且大链轮的棘轮机构和助力链轮的棘轮机构分别工作,可有效避免运动中的干涉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链轮传动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大链轮棘轮机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车座撑杆1、车架2、套管3、压簧4、大链轮5、棘轮机构6、中轴7、助力链轮8、链条9、复位弹簧10、定位圈11、杠杆12、棘爪13、车座14。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自行车的车座撑杆1以动配合的方式装入车架2上的套管3中,车座撑杆1套入压簧4后在安装,使压簧4位于套管3与车座14之间,当骑行时即可起到减震作用,又能起复位作用。见图2、大链轮5上带有棘轮机构6,与中轴7传动连接(又见图3);大链轮5固定连接着与其同轴的定位圈11,助力链轮8也带有另一棘轮机构6,与定位圈11传动连接,助力链轮8上的链条9一端连接于铰接在车架2的杠杆12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装于车架2的复位弹簧10,杠杆12的动力臂端与车座撑杆1的下部连接。当脚蹬动踏板时,中轴7处的棘爪13卡入棘齿中,使大链轮5转动,带动后轮的小链轮工作,而定位圈11与助力链轮8之间的棘轮机构6却处于打滑状态;当车座14上下颠簸时,助力链轮8上的棘轮机构处于工作状态,带动大链轮5及后轮转动,中轴7与大链轮5间的棘轮机构6则在打滑,从而合理地避免了两套机构运动的干涉。为了减少传动中的晃动所致的机械磨损,大链轮5的棘轮机构6以及助力链轮8的棘轮机构6都应在圆周上均布四个以上棘爪13。经多次试验,当大链轮5的齿数与助力链轮8的齿数比为1∶1~1∶6,工作效果更加理想。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助力自行车,其特征是车座撑杆与车架上的套管动配合连接,在套管与车座间装有压簧,大链轮通过棘轮机构与中轴连接,助力链轮又通过另一棘轮机构与大链轮连接,助力链轮通过链条与车座撑杆传动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助力自行车,其特征是助力链轮的棘轮机构装于与中轴动配合的定位圈上,定位圈又与大链轮固定连接。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助力自行车,其特征是车座撑杆下部与铰接于车架的杠杆一端连接,助力链轮的链条连接杠杆的另一端,该链条的末端连接装于车架的复位弹簧。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助力自行车,其特征是大链轮的棘轮机构和助力链轮的棘轮机构都在圆周上均布四个以上棘爪。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助力自行车,其特征是大链轮的齿数与助力链轮的齿数比为1∶1~1∶6。专利摘要减震助力自行车。本技术属于自行车的减震及传动机构,特别是将二者组合在一起的机构。本车的车座撑杆与车架的套管动配合连接,在套管与车座间装有压簧,大链轮通过棘轮机构与中轴连接,助力链轮又通过另一棘轮机构与大链轮连接,助力链轮通过链条与车座撑杆传动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可减轻骑车中的颠簸,同时利用上下颠簸的能量提供行车的动力。文档编号B62J1/00GK2628399SQ0323473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王朝森 申请人:王朝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助力自行车,其特征是车座撑杆与车架上的套管动配合连接,在套管与车座间装有压簧,大链轮通过棘轮机构与中轴连接,助力链轮又通过另一棘轮机构与大链轮连接,助力链轮通过链条与车座撑杆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森
申请(专利权)人:王朝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