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杜淑姿专利>正文

自行车花毂的棘爪固定构造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372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花毂棘爪固定构造改进,主要是以多个连续卷绕延伸的螺旋状圈部所组成呈类似弹簧条的封闭状环圈取代传统金属条制成的弹性组件,其优点在于该环圈各圈部间同时具有轴向拉伸弹性与侧向弯曲弹性,可于束套各棘爪外周壁时产生极佳弹性压制力,更因具有较佳抗疲乏特性,可大幅延缓弹性疲乏产生的时间,进而提高花毂壳座与棘轮筒间的啮合质量与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一种自行车花毂组装构件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花毂棘爪的固定构造改进。
技术介绍
按,常见的自行车花毂大致包含有一中空的花毂壳座、一棘轮筒、一心轴及多个相组配的轴承等组件,其中,该花毂壳座的一侧内部通常设有一棘齿面,该棘齿面是由多个环状分布的棘齿所组成,而棘轮筒则是安装穿置于花毂壳座的棘齿面相对侧,并在相对侧外周壁定位多个棘爪,如图1所示,再以一具缺口11而呈开放性的金属条10束套于棘轮筒20各棘爪21外周壁的沟槽211中,使该等棘爪21可受该金属条10扩张的弹性回复力往内弹性压制,而往上产生弹性翘起,如此,当棘轮筒20受一侧链轮驱转带动时,即可藉由各翘起的棘爪21啮合花毂壳座棘齿面相对应的棘齿,进而带动花毂毂座及连结于花毂壳座上的轮辐丝,以及受各轮辐丝穿伸连结的轮体同步旋转前进,另当花毂壳座与棘轮筒20间往另一方向作相对旋转时,由于棘齿面会往下压制棘轮筒20各棘爪21而无法相互啮合,因此,可使花毂壳座与棘轮筒20产生空转。常见的棘轮筒20各棘爪21虽可利用金属条10本身扩张的弹性回复力予以压制,惟,该金属条10是由圆弧状的金属线材所制成,因此,仅具有扩张弹性,而没有轴向的拉伸弹性,故当金属条10受各棘爪21不断重复往外顶撑扩张与放松一段时间后,便容易在扩张方向产生弹性疲乏,如图2、图8所示,导致金属条10扩张的弹性回复力不足以使所有棘爪21被压制产生翘起,如此,将使部分棘爪21无法与花毂壳座的棘齿面各棘齿产生啮合,而降低两者间的啮合顺畅性与强度,甚至容易因啮合不当造成棘爪21破裂损坏,使啮合带动功能完全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花毂的棘爪固定构造改进,在于该环圈各圈部间同时具有轴向拉伸弹性与侧向弯曲弹性,可于束套各棘爪外周壁时产生极佳弹性压制力,更因具有较佳抗疲乏特性,可大幅延缓弹性疲乏产生的时间,进而提高花毂壳座与棘轮筒间的啮合质量与使用寿命。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花毂的棘爪固定构造改进,主要是以多个连续卷绕延伸的螺旋状圈部所组成呈类似弹簧条的封闭状环圈取代传统金属条制成的弹性组件。本技术所提供以类似弹簧条的封闭状环圈取代传统金属条的固定构造,可藉由环圈各圈部间具备良好轴向拉伸弹性与侧向弯曲弹性等特性,使其束套于各棘爪外周壁时得以获致极佳弹性压制力,并可发挥较佳抗疲乏特性,以大幅延缓弹性疲乏产生时间,进而提高花毂壳座与棘轮筒间的啮合质量与使用寿命。至于本技术的其它特点可于以下附图作进一步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常见棘爪固定构造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2是常见弹性组件产生弹性疲乏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棘爪固定构造实施应用于花毂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棘爪固定构造的外观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棘爪固定构造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棘爪受棘齿面作用时的假想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棘爪受棘齿面作用时的假想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常见棘爪受棘齿面作用时的假想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3至图5,本技术是一种自行车花毂的棘爪固定构造改进较佳实施例,该花毂构造大致与常见的相同,主要具有一花毂壳座30、一棘轮筒40、一心轴50及多个相互组配的轴承60等组成构件;且,该花毂壳座30一侧内周面形成有一棘齿面31,该棘齿面31是由多个环状分布的棘齿311所构成;该棘轮筒40是安装穿置于花毂壳座30的棘齿面31相对侧,并在相对棘齿面31的外周面环布的多个定位槽41中各定位一棘爪42,并在各棘爪42外周面的沟槽421上以一弹性组件43予以弹性束套压制固定于棘轮筒40上呈翘起状,使其可适当地与花毂壳座30棘齿面31各棘齿311产生单向啮合作用;请再参阅图7,其中 该弹性组件43是是由多个连续卷绕延伸的螺旋状圈部431所组成呈类似弹簧条的封闭状环圈,因此,该环圈各圈部431间可同时兼具有轴向的拉伸弹性与侧向的弯曲弹性。为供进一步了解本技术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将本技术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技术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请再参阅图4,本技术类似弹簧条的弹性组件42与棘轮筒40间的组装相当简单,其中一种方式可将部分棘爪42预先定位于棘轮筒40外周面的定位槽41中,再以弹性组件43束套其外周壁的沟槽421,之后,再将其余棘爪42装入弹性组件43与定位槽41间即可完成,此时,该等棘爪42沟槽421底面便可同时受到弹性组件43轴向拉伸弹力与侧向弯曲弹力施予的向下弹性压制力作用,而呈翘起状,如图5所示,故当棘轮筒40与花毂壳座30相互组装,并将组装完成的花毂安装于自行车后,便可藉由棘轮筒40各棘爪42与花毂壳座30棘齿面31各棘齿311间的单向啮合,以带动轮体旋转前进或产生空转;其中,本实施例棘轮筒40安装于花毂壳座30后,其部分棘爪42是呈翘起状,可用以与棘齿面31的相对应棘齿311相互啮合,而其它棘爪42则可受棘齿面31相对应部位往下弹性压制,如图6、图7所示,使弹性组件43相对各棘爪42部位均会不断地重复受到往外顶撑或放松的作用力,此时,即可藉由弹性组件43各圈部431间具备的良好轴向拉伸弹性与侧向弯曲弹性等特性,使其对棘爪42产生较常见金属条更佳的弹性压制力,特别由于各圈部431彼此间在轴向与侧向均可分散棘爪42施予的作用力,因此,更可发挥较佳抗疲乏特性,可大幅延缓弹性疲乏产生的时间,进而提高花毂壳座30与棘轮筒40间的啮合质量与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是以,本技术已具备新型专利要件。惟,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花毂的棘爪固定构造改进,是由花毂壳座、棘轮筒、心轴及多个相互组配的轴承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花毂具有一花毂壳座,其一侧形成有一棘齿面,并于花毂壳座的棘齿面相对侧安装有一棘轮筒,该棘轮筒相对棘齿面的外周面定位有多个可受一弹性组件压制固定呈翘起状的棘爪,可与棘齿面产生单向啮合;该弹性组件是由多个连续卷绕延伸的螺旋状圈部所组成呈类似弹簧条的封闭状环圈,该环圈各圈部间同时具有轴向拉伸弹性与侧向弯曲弹性,使其束套于各棘爪外周壁。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花毂棘爪固定构造改进,主要是以多个连续卷绕延伸的螺旋状圈部所组成呈类似弹簧条的封闭状环圈取代传统金属条制成的弹性组件,其优点在于该环圈各圈部间同时具有轴向拉伸弹性与侧向弯曲弹性,可于束套各棘爪外周壁时产生极佳弹性压制力,更因具有较佳抗疲乏特性,可大幅延缓弹性疲乏产生的时间,进而提高花毂壳座与棘轮筒间的啮合质量与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62M1/10GK2875933SQ20062003929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6日专利技术者林懿德, 蔡杜淑姿 申请人:蔡杜淑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花毂的棘爪固定构造改进,是由花毂壳座、棘轮筒、心轴及多个相互组配的轴承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花毂具有一花毂壳座,其一侧形成有一棘齿面,并于花毂壳座的棘齿面相对侧安装有一棘轮筒,该棘轮筒相对棘齿面的外周面定位有多个可受一弹性组件压制固定呈翘起状的棘爪,可与棘齿面产生单向啮合;该弹性组件是由多个连续卷绕延伸的螺旋状圈部所组成呈类似弹簧条的封闭状环圈,该环圈各圈部间同时具有轴向拉伸弹性与侧向弯曲弹性,使其束套于各棘爪外周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懿德蔡杜淑姿
申请(专利权)人:蔡杜淑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