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俊安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轮毂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640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动轮毂驱动装置,它是由轮毂(1)、内毂盘座(2)、感应驱动盘(3)、主传动齿轮(4)、枢接架(5)、大中间传动齿轮(6)、动力输出齿轮(7)、中轴(8)、驱动环(9)等构成,其中在轮毂(1)的一侧锁设一侧盖(12),在其内装设内毂盘座(2),并于内毂盘座(2)一侧锁设一侧盖(215),在侧盖(215)与圆盘(214)间设有感应驱动盘(3),并与主传动齿轮(4)相接,还与大中间齿轮(6)及输出齿轮(7)及驱动环(9)相接传动咬合,并通过讯号放大电路(231),达到提供辅助动力的目的。(*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类,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轮毂驱动装置。众所周知,一般传统式的自行车用电动轮毂,大部分采用电动机的设计原理,藉由一盘体上设有复数个永久磁铁,并配合一于其上回绕有多数个圈铜线的轮盘状的转子,而使该轮盘状的转子产品转动,并藉由一减速机构而达到驱动轮毂转动的目的,但传统式自行车用电动轮毂,因延用了一般电动机采用永久磁铁及回绕铜线的设计,存在如下的缺欠1、由于采用了永久磁铁,其所产生推力相当有限,若欲产生较大的磁力,则必须增加永久磁铁的体积及铜线圈的数量,因而将使体积变大,重量增加,造成耗电多及成本高。2、由于采用永久磁铁与回绕铜线的设计,常因温度升高而使永久磁铁的磁力降低,而使驱动的推力衰减;且所采用的回绕铜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有污垢或产生氧化,而使阻抗提高,从而使其耗电量增大及使驱动力降低,并使工作温度提高。3、由于轮毂藉由一圆形轮圈及两侧的轮盘共同组合而成,其系呈整体转动,而中心轴不转动,因此与内部碳刷相连接的电流导线,则必须由中心轴上所钻设的穿孔穿出,而与电源线衔接,但此种于中心轴上钻设穿孔的设计,其加工较为困难且费时,也常产生不良品,从而增加了加工难度并使成本提高。综上可知传统式自行车用电动轮毂,具有工作效率低、耗电量大及输出功力不佳等缺欠。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传统式自行车用电动轮毂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电动轮毂驱动装置,该装置藉由脚踏带动链齿轮为主要的驱动力,并藉由施于一组相互咬合的斜纹齿轮于相互传动时所产生的轴向推力,使一推轴产生轴向移动的推力,而藉由一负载感应器感应该轴向推力的大小,并将该感应讯号经一放大电路予以放大,同时并将所放大的电压供应给稀土系加力磁铁,而使感应驱动盘感应并产生所需的驱动动力,达到提供辅助动力的目的,并具有节电的效果;该装置又藉由圆盘上所设复数稀土系强力磁铁,可产生更强及更有效的磁推力,而于最适当的体积下,产生极具效益的推力。再藉由该盘面分布印刷有复数个铜片条感应驱动盘,配合该稀土系强力磁铁,而具有工作效率高、省电及不易氧化的特性,从而使其寿命长及使行车距离增长。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依据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电动轮毂驱动装置,其结构主要是在轮毂的一侧,以螺丝锁设有一侧盖,在侧盖的中孔的内孔部设有一轴承,并使一内毂盘座一侧的轴管部组设于轴承的内孔,使该内毂盘座不随侧盖及轮毂转动;在内毂盘座的一侧面,设有一凹陷区,在其内锁固有一具有复数个稀土系强力磁铁及以一碳刷座固定二碳刷的圆盘,并于该内毂盘座一侧锁设有一侧盖,并于侧盖与该圆盘侧面所设复数个稀土系强力磁铁间,组设有一于盘面印刷分布设有复数铜片条的感应驱动盘,并于该感应驱动盘的中央具键槽的轴孔处,组设一轴上也设有键槽并以键与感应驱动盘组接一体的主传动齿轮,该主传动齿轮枢设于侧盖中孔的轴承内孔,而受感应驱动盘的驱动而传动一组枢设在侧盖一侧孔洞的大、小中间传动齿轮,其中该小中间传动齿轮的轴上设有一切面,并使其穿过该大中间传动齿轮具切面的轴孔后而嵌入该轴承的内孔,而呈一体传动;在侧盖的另一侧设有一支轴,在其上组设有一中孔具轴承且与该小中间传动齿轮相咬合的动力输出齿轮,并于该轮毂另一侧的内孔组设有一具内齿的驱动环,使该动力输出齿轮得以带动该驱动环转动,并同步使轮毂转动;此外在中轴一端设有一做为锁固链齿轮的组接部,该组接部与侧盖分离而独立,在组接部一端设有一内组设有一轴承的斜纹齿轮;在侧盖一侧锁固柱处,锁设有一枢接架,该枢接架的一端套固于中轴上,另一端凹孔内则组设一轴承,在轴承的中孔处穿设有一可呈轴向滑动的推轴,在推轴的一端,枢设有一与设于组接部一端的斜纹齿轮相咬合的斜纹齿轮;在推轴的另一端,则组设一驱动齿,以驱动设于轮毂内具内齿的齿环,而使轮毂转动;在驱动齿内孔周缘,设有环绕全周的单向斜齿,并于推轴两侧各设一单向推件,而与单向斜齿构成一单向驱动机构;又于推轴一端所设斜纹齿轮与轴承间组设有一弹簧,使推轴在不受外力时均保持于最右侧的位置,于内毂盘座的侧盖上,设有一负载感应器,而藉两斜纹齿轮传动时所产生的轴向推力,而使推轴产生推向该负载感应器的轴向位移,并藉施力的大小也使推轴产生不同程度的轴向推力,而藉由负载感应器感应该轴向推力的讯号,并将其输至一讯号放大电路,以输出相对的电压至稀土系强力磁铁,而使感应驱动盘感应并产生所需的驱动动力。 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路图。(1)为轮毂、(11)为内孔、(111)为凸缘、(12)、(13)为侧盖、(121)、(131)为中孔、(122)为内孔部、(133)、(1221)、(2152)、(2153)、(631)、(52)、(72)为轴承、(132)为螺丝、(134)为组接部、(1341)为链齿轮、(135)、(53)为斜纹齿轮、(2)为内毂盘座、(21)为轴管部、(211)、(31)、(61)为轴孔、(212)为凹陷区、(214)为圆盘、(2141)为稀土系强力磁铁、(215)为侧盖、(2151)、(71)为中孔、(2154)为支轴、(2155)为锁固柱、(2156)为孔洞、(22)为碳刷座、(221)为碳刷、(23)为负载感应器、(231)为放大电路、(3)为感应驱动盘、(4)为主传动齿轮、(5)为枢接架、(51)为凹孔、(54)为弹簧、(55)为推轴、(551)为单向推件、(6)为中间传动齿轮、(63)为小中间传动齿轮、(7)为动力输出齿轮、(8)为中轴、(81)、(82)为外螺纹、(9)为驱动环、(91)为内齿、(92)为驱动轮、(93)为单向斜齿。如附图1、附图2、附图3及附图4所示,本技术是由轮毂(1)、内毂盘座(2)、感应驱动盘(3)、主传动齿轮(4)、枢接架(5)、大中间传动齿轮(6)、动力输出齿轮(7)、中轴(8)、驱动环(9)等构成,其中在轮毂(1)的一侧以螺丝(132)锁设有一侧盖(12),在侧盖(12)的中孔(121)的内孔部(122)设有一轴承(1221),并使一内毂盘座(2)一侧的轴管部(21)组设于轴承(1221)的内孔,而使内毂盘座(2)不随侧盖(12)及轮毂(1)转动;在内毂盘座(2)的一侧面设有一凹陷区(212),于其内锁固有一具有复数个稀土系强力磁铁(2141)以及一碳刷座(22)固定二碳刷(221)的圆盘(214),并于该内毂盘座(2)一侧锁设有一侧盖(215),并在侧盖(215)与圆盘(214)侧面所设复数个稀土系强力磁铁(2141)间,组设有一于盘面印刷分布设有复数个铜片条的感应驱动盘(3),并于感应驱动盘(3)的中央具键槽的轴孔(31)处,组设一轴上也设有键槽并以键与感应驱动盘(3)组接一体的主传动齿轮(4),主传动齿轮(4)枢接于侧盖(215)中孔(2151)的轴承(2152)内孔,而受感应驱动盘(3)的驱动而传动一组枢设于侧盖(215)一侧孔洞(2156)的大、小中间传动齿轮(6)、(63),其中小中间传动齿轮(63)的轴(64)上设有一切面,并使其穿过大中间传动齿轮(6)具切面的轴孔(61)后而嵌入该轴承(631)的内孔,呈一体转动;在侧盖(215)的另一侧,设有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轮毂驱动装置,它是由轮毂(1)、内毂盘座(2)、感应驱动盘(3)、主传动齿轮(4)、枢接架(5)、大中间传动齿轮(6)、动力输出齿轮(7)、中轴(8)、驱动环(9)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轮毂(1)的一侧以螺丝(132)锁设有一侧盖(12),在侧盖(12)的中孔(121)的内孔部(122)设有一轴承(1221),并使一内毂盘座(2)一侧的轴管部(21)组设于轴承(1221)的内孔;在内毂盘座(2)的一侧面设有一凹陷区(212),于其内锁固有一具有复数个稀土系强力磁铁(2141)以及一碳刷座(22)固定二碳刷(221)的圆盘(214),并于内毂盘座(2)一侧锁设有一侧盖(215),并在侧盖(215)与圆盘(214)侧面所设复数个稀土系强力磁铁(2141)间,组设有一于盘面印刷分布设有复数个铜片条的感应驱动盘(3),并于感应驱动盘(3)的中央具键槽的轴孔(31)处,组设一轴上也设有键槽并以键与感应驱动盘(3)组接一体的主传动齿轮(4),主传动齿轮(4)枢接于侧盖(215)中孔(2151)的轴承(2152)内孔,而受感应驱动盘(3)的驱动而传动一组枢设于侧盖(215)一侧孔洞(2156)的大、小中间传动齿轮(6)、(63),其中小中间传动齿轮(63)的轴(64)上设有一切面,并使其穿过大中间传动齿轮(6)具切面的轴孔(61)后而嵌入该轴承(631)的内孔;在侧盖(215)的另一侧设有一支轴(2154),在其上设有一中孔(71)具轴承(72)且与小中间传动齿轮(63)相咬合的动力输出齿轮(7);在轮毂(1)另一侧的内孔(11)组设有一具内齿(91)的驱动环(9),而使动力输出齿轮(7)得以带动该驱动环(9)转动;在中轴(8)一端设有锁固链齿轮(1341)的组接部(134),组接部(134)与侧盖(13)分离而独立,在组接部(134)的另一端设有一内组设有轴承(133)的斜纹齿轮(135),在侧盖(215)一侧锁固柱(2155)处,锁设有一枢接架(5),枢接架(5)的一端套固在中轴(8)上,另一端凹孔(51)内组设一轴承(52),在轴承(52)的中孔处,穿设有一可呈轴向滑动的推轴(55),在推轴(55)的一端枢设有一与设于组接部(134)一端的斜纹齿轮(135)相咬合的斜纹齿轮(53),在推轴(55)的另一端,则组设一驱动轮(92),以驱动设于轮毂(1)内具内齿(91)的驱动环(9);在驱动轮(92)内孔周缘设有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安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