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练德辉专利>正文

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255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对发动机输出功率利用的摩托车变速器调整器,它包括调整器部分和拉力调整装置,通过调节拉力调整装置的伸缩控制调整器部分中的左、右离合器的开合,带动从动活动盘移动,调整从动活动盘的活动幅度,把从动活动盘活动方式由从动调整变为主动调整,使摩托车在下斜坡或在平路车辆负载不重时,发动机处于中、低速情况下,更合理的利用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降低耗油量。(*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皮带传动的自动变速器输出功率的装置,特别是一种提高踏板式摩托车皮带轮无级变速器输出功率的装置。现有的踏板式摩托车自动变速器是由发动机的转速来控制变速器实现无级变速的。变速器主要由主动固定盘与活动盘,离心力起动滚珠,从动固定盘与活动盘,从动盘弹簧以及传动皮带等主要部件组成,发动机带动主动盘转动,通过皮带传动而带动从动盘转动,当发动机的转速由低变高时,从动盘的扭矩由大变小,反之,则从动盘扭矩由小变大,由于从动盘弹簧的存在,所以发动机输出的功率总有部分用于克服从动盘弹簧的压力,尤其是在中、低速的情况下,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耗费在这方面的无用功更为明显,对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利用明显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对发动机输出功率利用摩托车变速器调整器,降低耗油量。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调整器通过调节从动盘弹簧的压力,调整从动活动盘的活动幅度,把从动活动盘活动方式由从动调整变为主动调整,主要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案实现方案一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整器部分和拉力调整装置,调整器部分由位于自动变速器从动活动盘外侧、从动盘弹簧两端的左轴套和右轴套,在内部相互啮合的左、右离合器,分别夹于左、右轴套的轴肩和左、右离合器之间的左、右轴承,一端连接左离合器、另一端连接右离合器的拉力弹簧,以及分别接在左、右离合器的拉力钢线组成,其中左轴套与从动活动盘固定并可在转轴上轴向滑动,右轴套固定于转轴上,拉力钢线固定在自动变速器外壳上,另一拉力钢线连接到拉力调整装置上。方案二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整器部分和拉力调整装置,调整器部分由位于从动固定盘一侧的相互啮合的左、右离合器、轴承、花键推杆,带花键孔的从动固定盘,有花键键槽的从动活动盘,连接右离合器的拉力钢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右离合器上的拉力弹簧组成,其中花键推杆穿过从动固定盘花键孔并能推动从动活动盘的键槽使从动活动盘在转轴上轴向运动,轴承夹于右离合器与花键推杆之间,拉力钢线连接到拉力调整装置上。方案三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整器部分和拉力调整装置,调整器部分由位于从动活动盘一边的轴承,相互啮合的左、右离合器,连接罩,连接在右离合器上的拉力钢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右离合器上的拉力弹簧组成,其中连接罩大端开口处固定于从动活动盘上,轴承安装在连接罩小端,左、右离合器位于连接罩与轴承之间,左离合器与自动变速器外壳固定,而右离合器与轴承一边固定,拉力钢线连接到拉力调整装置上。以上三种方案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中的左、右离合器的啮合处为多线螺纹齿。以上三种方案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中的拉力调整装置为一种可在有级的基础上进行无级调整伸缩长度的装置,拉力调整装置安装在摩托车上适合驾驶员操作的地方。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通过调节拉力调整装置的伸缩长度控制左、右离合器的开合,从而调节从动盘弹簧的压力,调整从动活动盘的活动幅度,把从动活动盘活动方式由从动调整变为主动调整,这样使发动机输出功率用于克服从动盘弹簧压力的功大为降低,特别是在使摩托车在下斜坡或在平路车辆负载不重时,发动机处于中、低速情况下,由于从动活动盘的活动幅度可主动调节,所以从动盘的扭矩可以及时调整,更合理的利用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降低耗油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方案一中的调整器部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方案一中的调整器部份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方案二中的调整器部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方案三中的调整器部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方案一中的调整器部份的左离合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方案一中的调整器部份的右离合器结构示意图。在方案一中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包括调整器部份和拉力调整装置,调整器部分结构如图1、图2所示,由位于自动变速器从动活动盘2外侧、从动盘弹簧3两端的左轴套5和右轴套6,在内部相互啮合的左、右离合器7、8,分别夹于左、右轴套5、6轴肩和左、右离合器7、8之间的左、右轴承9、10,一端连接左离合器7,另一端连接右离合器8的拉力弹簧11,以及分别接在左、右离合器7、8的拉力钢线12、13组成,其中左轴套5与从动活动盘2固定并可在转轴4上轴向滑动,右轴套6固定于转轴4上,拉力钢线13固定在自动变速器外壳14上,另一拉力钢线12连接到拉力调整装置上。左离合器7套入右离合器8内,并在内部互相啮合,啮合处可以是3线螺纹(如图2、图5、图6所示),也可以是多线螺纹;拉力调整装置为一种可在有级的基础上进行无级调整伸缩长度的装置,当调节拉力调整装置时,拉动拉力钢线12使左离合器7旋转产生轴向拉力,轴向拉力经左、右轴承9、10传到旋转着的左、右轴套5、6上,因为右轴套6与转轴4相对固定,所以左轴套便拉动从动活动盘2进行调整,使从动盘内的传动皮带产生径向下移,此时若是在摩托车下坡或平路车辆负载不重,发动机转速不高时,仍可充分利用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当拉力钢线12放松时,左、右离合器7、8在从动盘弹簧3的巨大压力作用下沿螺纹啮合处旋转自动回位,从动活动盘2向左压进,使传动皮带产生径向上移,此时摩托车进入低速阶段。当拉力钢线12不拉动时,从动活动盘2自动变速产生位移时,使左、右离合器之间产生空隙,此时由拉力弹簧11及时将左、右离合器拉动旋转,回补空隙,因此调整器不影响的摩托车自动变速时的原有性能。方案二中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包括调整器部分和拉力调整装置,调整器部分结构如图3所示,由位于从动固定盘1一侧的相互啮合的左、右离合器7、8、轴承10、花键推杆15,带花键孔的从动固定盘1,有花键键槽的从动活动盘2,连接右离合器8的拉力钢线13,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右离合器7、8上的拉力弹簧11组成,其中花键推杆15穿过从动固定盘花键孔并能推动从动活动盘2的键槽使从动活动盘2在转轴上作轴向运动,轴承10夹于右离合器8与花键推杆15之间,拉力钢线13连接到拉力调整装置上。左、右离合器7、8啮合处可以是3线螺纹,也可以是多线螺纹;拉力调整装置也可采用方案一中的装置,通过拉力调整装置的调节,现实对左、右离合器7、8开合的调节,产生轴向移动,经轴承10传递给花键推杆15带动从动活动盘2移动,其他工作原理与方案一类似。方案三中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包括调整器部分和拉力调整装置,调整器部分结构如图4所示,由位于从动活动盘2一边的轴承10,相互啮合的左、右离合器7、8,连接罩16,连接在右离合器8上的拉力钢线13,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右离合器7、8上的拉力弹簧11组成,其中连接罩16大端开口处固定于从动活动盘2上,轴承10安装在连接罩16小端,左、右离合器7、8位于连接罩16与轴承10之间,左离合器7与自动变速器外壳14固定,而右离合器8与轴承10一边固定,拉力钢线13连接到拉力调整装置上。左、右离合器7、8及拉力调整装置均与方案一相似,通过调节拉力调整装置控制左、右离合器7、8开合,由于连接罩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整器部分和拉力调整装置,调整器部分由位于自动变速器从动活动盘(2)外侧、从动盘弹簧(3)两端的左轴套(5)和右轴套(6),在内部相互啮合的左、右离合器(7、8),分别夹于左、右轴套(5、6)的轴肩和左、右离合器(7、8)之间的左、右轴承(9、10),一端连接左离合器(7)、另一端连接右离合器(8)的拉力弹簧(11),以及分别接在左、右离合器(7、8)的拉力钢线(12、13)组成,其中左轴套(5)与从动活动盘(2)固定并可在转轴(4)上轴向滑动,右轴套(6)固定于转轴(4)上,拉力钢线(13)固定在自动变速器外壳(14)上,另一拉力钢线(12)连接到拉力调整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练德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