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练德辉专利>正文

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429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提高踏板式摩托车变速器输出功率的装置,它包括位于自动变速器从动活动盘弹簧8一端的外离合器1,与之在内部相互啮合的内离合器2,位于从动活动盘弹簧8另一端的支承盘6,固定于支承盘6内侧的轴套4,夹于轴套4的轴肩和内离合器2端盖之间的轴承3,以及两个以上均匀分布于内离合器2外表面并与之相互啮合的摆舵齿轮5。它把从动活动盘活动方式由主动调盘速度调节改进为由车速自动调节,可降低油耗。(*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皮带传动的自动变速器输出功率的装置,特别是一种提高踏板式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输出功率的装置。现有的踏板式摩托车自动变速器是由发动机的转速来控制变速器实现无级变速的。变速器主要由主动固定盘与活动盘,离心力起动滚珠,从动固定盘与活动盘,从动盘弹簧以及传动皮带等主要部件组成,发动机带动主动盘转动,通过皮带传动而带动从动盘转动,当发动机的转速由低变高时,从动盘的作用力臂由大变小,反之,则从动盘作用力臂由小变大,所以由于从动盘弹簧的存在,发动机输出的功率总有部分用于克服从动盘弹簧的压力,尤其是在中、低速的情况下,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耗费在这方面的无用功更为明显,对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利用明显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车速自动调节从动盘弹簧压力以提高对发动机输出功率利用率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降低耗油量。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采用自动的方式调节从动盘弹簧的压力,自动调整从动活动盘的活动幅度,把从动活动盘活动方式由主动盘速度调节改进为由车速自动调节。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的结构是这样的它包括位于自动变速器从动活动盘弹簧一端具有多线螺纹齿端口的外离合器,具有多线螺纹齿端口并与外离合器在内部相互啮合的内离合器,位于从动活动盘弹簧另一端的支承盘,固定于支承盘内侧的轴套,夹于轴套的轴肩和内离合器端盖之间的轴承,以及两个以上均匀分布于内离合器外表面并与内离合器外表齿轮相互啮合的摆舵齿轮;摆舵齿轮支承于支承盘内侧,外离合器端盖和支承盘分别固定于从动活动盘和转轴上,或反向固定。本技术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的摆舵齿轮可以是圆形齿轮增加配重物形成,也可以是半圆形齿轮或摆舵的其它改进形式。为使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工作时更为安全,可在支承盘外缘增加一个防护罩。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工作时,转轴转动使摆舵齿轮产生离心力,在其切向分力作用下摆舵齿轮摆动,控制内、外离合器的开合,从而带动活动从动盘帮助自动变速器克服从动盘弹簧的压力产生轴向滑动,实现调整,把从动活动盘活动方式由主动盘速度调整变为根据车速自动调整,这样使发动机输出功率用于克服从动盘弹簧压力所作的功大为降低,特别是在摩托车下坡或在平路车辆负载不重但具有一定速度时,发动机处于中低速运转,变速器也能根据车速状态使从动盘与传动皮带保持较小的接触半径,从而不用加大油门提高发动机转速也能保持变速器处于高速输出状态,因此更合理地利用的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降低了耗油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的制作和工作过程。图1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中外离合器的透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中内离合器的透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中支承盘、摆舵齿轮以及内离合器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中摆舵齿轮的正视图。如图3、图4所示先制作出外离合器1和内离合器2,它们之间的啮合部采用3线螺纹齿,当然也可采用3线以上的多线螺纹齿,它们的啮合方式采用内部啮合,其中外离合器1的啮合端口加工较为复杂,可采用套筒与端盖两部分相结合的方式,内离合器2则要在右侧圆柱体表面加工出与摆舵齿轮5相匹配的齿轮,摆舵齿轮5则可在普通齿轮不在轴心的适当位置上增加配重物形成摆舵,也可采用在一般的摆舵外缘上加工齿轮等多种方式,其形状可以是圆形齿轮,也可以是半圆形齿轮或摆舵的其它改进形式。摆舵齿轮5的个数必须为两个以上,支承盘6则根据摆舵齿轮5的数量安装上支承摆舵齿轮5中心的支承轴,支承轴心至支承盘6中心的半径应根据内离合器2与摆舵齿轮5的大小确定,支承盘6的支承轴位置应沿圆周等分分布,以保证摆舵齿轮5的摆动力的均衡,为安全起见,可增加一个防护罩7。装配时先将内离合器2放入外离合器1的套筒部分内,再将轴承3放入内离合器2的端盖内侧,然后用轴套4的轴肩部夹着轴承3的另一端面并在内离合器2端盖中心开口处伸出,固定至支承盘6上;将摆舵齿轮5安装到支承盘6上,与内离合器2表面齿轮相啮合,摆舵齿轮5的配重物位置应放置在摆舵齿轮5圆心与内离合器2圆心连心线稍过一点的位置;盖上外离合器1的端盖部分,再将防护罩7固定到支承盘6外缘处,最后将整个自动调整器套入摩托车变速器活动从动盘弹簧8两端,将外离合器1端盖与从动活动盘10固定,支承盘6与转轴9固定;或将支承盘6与从动活动盘10固定,外离合器1端盖与转轴9固定,此至安装完毕。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是这样工作的当变速器工作时,整个自动调整器随转轴9同时转动,当从动盘和转轴9转速提高时,摆舵齿轮5由于支承在支承盘6上围绕转轴9同时转动,此时由于旋转而使摆舵齿轮5产生离心力,摆舵齿轮5离心力的切向分力带动内离合器2相对外离合器1旋转一定角度,产生的轴向拉力左边经过外离合器1传递到从动活动盘10上,右边经过内离合器2、轴承3、轴套4传递到支承盘6上,由于支承盘6与转轴9固定,所以轴向拉力拉动从动活动盘10帮助自动变速器克服从动盘弹簧8压力进行调整,使从动盘内传动皮带产生径向下移,实现输出速度调整;反之,当从动盘和转轴9的转速下降时,离心力变小,从动盘弹簧8的巨大压力通过外离合器1传到内离合器2使内离合器2相对外离合器1反向转动,使摆舵齿轮5反向摆动,从动活动盘10向从动固定盘压进,使从动盘内传动皮带产生径向上移,进入低速状态。由于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是受到从动盘和转轴9的转速控制,而从动盘和转轴9经过齿轮与车轮相连,也就是说自动调整器为车轮转速所控制,所以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把从动盘调整方式由被主动盘速度调节改进为由车速调节。以上所述的方案仅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专业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技术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的原理,还可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也应视为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自动变速器从动活动盘弹簧(8)一端具有多线螺纹齿端口的外离合器(1),具有多线螺纹齿端口并与外离合器(1)在内部相互啮合的内离合器(2),位于从动活动盘弹簧(8)另一端的支承盘(6),固定于支承盘(6)内侧的轴套(4),夹于轴套(4)的轴肩和内离合器(2)端盖之间的轴承(3),以及两个以上均匀分布于内离合器(2)外表面并与内离合器(2)外表齿轮相互啮合的摆舵齿轮(5);摆舵齿轮(5)支承于支承盘(6)内侧,外离合器(1)端盖和支承盘(6)分别固定于从动活动盘(10)和转轴(9)上,或反向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外离合器(2、1)的啮合端口的为三线以上的多线螺纹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舵齿轮(5)可以是圆形齿轮增加配重物形成,也可以是半圆形齿轮或摆舵的其它改进形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自动变速器自动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自动变速器从动活动盘弹簧(8)一端具有多线螺纹齿端口的外离合器(1),具有多线螺纹齿端口并与外离合器(1)在内部相互啮合的内离合器(2),位于从动活动盘弹簧(8)另一端的支承盘(6),固定于支承盘(6)内侧的轴套(4),夹于轴套(4)的轴肩和内离合器(2)端盖之间的轴承(3),以及两个以上均匀分布于内离合器(2)外表面并与内离合器(2)外表齿轮相互啮合的摆舵齿轮(5);摆舵齿轮(5)支承于支承盘(6)内侧,外离合器(1)端盖和支承盘(6)分别固定于从动活动盘(10)和转轴(9)上,或反向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练德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