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103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设在前叉的前上叉与外脚之间的一支内管脚内,其包括一锁止套及一调节杆,该锁止套开设有一内孔,该内孔壁上相间设有内牙纹及槽,而该调节杆下端上设有断续的外牙纹,该调节杆的外牙纹可与锁止套的槽或内牙纹相对,而使该内牙纹与外牙纹分离或啮合,进而调节杆可相对于锁止套上下滑动或锁止前叉。通过在锁止套上相间设有内牙纹及槽,以及将调节杆的外牙纹设计为断续形式,使得当内牙纹与外牙纹分离时,调节杆可相对于锁止套上下滑动,从而达到避震效果;而当内牙纹与外牙纹啮合时,则可以锁止前叉。(*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前叉锁止结构大致包括油压锁止和机械锁止两种,油压锁止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生产成本也很高,且容易产生漏油,使得锁止可靠性差,所以业界更倾向于采用机械锁止;目前的机械锁止露在前叉外面,将外脚与前上叉锁止,由于机构露在前叉外面,严重影响前叉的整体外观,制造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优良、成本较低且美观的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设在前叉的前上叉与外脚之间的一支内管脚内,其包括一锁止套及一调节杆,该锁止套开设有一内孔,该内孔壁上相间设有内牙纹及槽,而该调节杆下端上设有断续的外牙纹,该调节杆的外牙纹可与锁止套的槽或内牙纹相对,而使该内牙纹与外牙纹分离或啮合,进而调节杆可相对于锁止套上下滑动或锁止前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锁止套上相间设有内牙纹及槽,以及将调节杆的外牙纹设计为断续形式,使得当内牙纹与外牙纹分离时,调节杆可相对于锁止套上下滑动,从而达到避震效果;而当内牙纹与外牙纹啮合时,则可以锁止前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外观效果图。图2是本技术的锁止机构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锁止机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锁止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沿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3的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沿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的前叉整体由外脚1和前上叉组成,该前上叉由内脚管2、接头3和竖管4组成,前上叉与外脚之间装有避震系统,由限位螺丝连接,避震装置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前上叉和外脚上下振荡,以抵消外力带来的颠簸,达到避震效果。避震前叉一支内脚管2内装避震系统,本技术的锁止机构则装在另一支内脚管2内。请共同参照图2及图3,该锁止机构包括固定座5、优力胶6、锁止套7、小滑套8、垫片9、螺栓10、调节杆11、上盖护塞12、调节螺母13和螺钉14。该固定座5上部与下部分别开设有盲孔52、54,该盲孔52、54内则设有内螺纹;该优力胶6自上而下开设一供该固定座5穿设的通孔62;该锁止套7的上端开设一直径较大的容置孔72,底端开设一直径较小的供该固定座5的上端穿入的穿孔74,中部则自上而下开设一连通该容置孔72与穿孔74的内孔76,该内孔76的上部攻有内牙纹75,内牙纹75两侧处铣有槽73(参照图2及3),该内牙纹75与槽73呈相间状态。该小滑套8可容置于该锁止套7的容置孔72中,其自上而下开设一通孔82。该调节杆11下端车有外牙纹112,外牙纹112是断续形式(参照图3,可以是加工出一连续完整的外牙纹112再铣去其两侧部分即可形成断续的外牙纹112),该调节杆11上端具有柄部(图未标号),柄部的顶端设有内螺纹;该上盖护塞12自上而下开设有供该调节杆11的柄部穿过的通孔;该调节螺母13开设有可供该调节杆11上端的柄部插入的固定孔(图未标号)。请继续参照图2至图5,将该锁止机构固定至该避震前叉的内脚管时,使固定座5的上端穿过该优力胶6的通孔62并位于该锁止套7下端的穿孔74中,螺栓依次穿过该锁止套7的容置孔72、内孔76并螺锁于该固定座5上部的盲孔52中;固定座5下端由螺栓16和垫片15锁在外脚1底部。该调节杆11的下部自容置于该锁止套7的容置孔72中的小滑套8的通孔82穿过,其下端的外牙纹112则位于该锁止套7的内孔72中。用螺钉14将穿过该上盖护套12及调节螺母13的锁止套7的上端锁紧。当该锁止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如图4所示),该调节杆11的外牙纹112朝向锁止套7的槽73,调节杆11的外牙纹112与锁止套7的内牙纹75分离,调节杆11可在锁止套7的内孔中自由上下运动,此时前叉处于避震状态。此时,若将调节螺母13转过90°,其将带动调节杆11转过90°,使调节杆11的外牙纹112与锁止套7的内牙纹75啮合(如图5所示),调节杆11便不能在锁止套7的内孔内自由上下运动,从而锁止整支前叉。本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一、由于锁止套7下端垫有具有弹性的优力胶6,因此当前叉处于锁止状态下,如遇到剧烈的震动,仍能有避震效果,人不会感到不舒适,且保护车体结构。二、由于锁止套7的内牙纹75有足够长,因此本技术的前叉能在任意行程位置锁止。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设在前叉的前上叉与外脚之间,其特征在于该锁止机构设于该自行车前叉的一支内管脚内,其包括一锁止套及一调节杆,该锁止套开设有一内孔,该内孔壁上相间设有内牙纹及槽,而该调节杆下端上设有断续的外牙纹,该调节杆的外牙纹可与锁止套的槽或内牙纹相对,而使该内牙纹与外牙纹分离或啮合,进而调节杆可相对于锁止套上下滑动或锁止前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锁止套下端通过一优力胶固定于该外脚底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锁止套的内牙纹的长度大于该调节杆的外牙纹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锁止机构还包括一固定座,该锁止套的下端锁固于该固定座的上端,固定座的下端则通过一螺栓螺锁于设于固定座下部的一盲孔中而锁固于该外脚底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锁止机构还包括一调节螺母,该调节杆的上端通过一螺钉与该调节螺母锁固一起。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调节杆的上端穿过一上盖护套的通孔插入调节螺母的一固定孔中,并最终通过该螺钉与该调节螺母锁固一起。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锁止套的上端开设一用于容置一小滑套的容置孔,该小滑套具有一可供该调节杆穿入该锁止套的内孔中的通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锁止套的下端开设一穿孔,该内孔可连通该容置孔与该穿孔,该固定座的上端进入该穿孔并通过一螺栓螺锁于设于固定座上部的一盲孔中而将该锁止套下端固定在该固定座上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设在前叉的前上叉与外脚之间的一支内管脚内,其包括一锁止套及一调节杆,该锁止套开设有一内孔,该内孔壁上相间设有内牙纹及槽,而该调节杆下端上设有断续的外牙纹,该调节杆的外牙纹可与锁止套的槽或内牙纹相对,而使该内牙纹与外牙纹分离或啮合,进而调节杆可相对于锁止套上下滑动或锁止前叉。通过在锁止套上相间设有内牙纹及槽,以及将调节杆的外牙纹设计为断续形式,使得当内牙纹与外牙纹分离时,调节杆可相对于锁止套上下滑动,从而达到避震效果;而当内牙纹与外牙纹啮合时,则可以锁止前叉。文档编号B62K25/08GK2767300SQ200520055138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廖学湖 申请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锁止机构,其设在前叉的前上叉与外脚之间,其特征在于:该锁止机构设于该自行车前叉的一支内管脚内,其包括一锁止套及一调节杆,该锁止套开设有一内孔,该内孔壁上相间设有内牙纹及槽,而该调节杆下端上设有断续的外牙纹,该调节杆的外牙纹可与锁止套的槽或内牙纹相对,而使该内牙纹与外牙纹分离或啮合,进而调节杆可相对于锁止套上下滑动或锁止前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