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前叉及其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104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震前叉及其缓冲结构,该避震前叉是由一对前叉管供轮体轴设,以及由与前叉管相穿套的伸缩管与竖杆下方的肩座联结,并且在伸缩管内部穿设有一与肩座联结的心轴以及相关的避震器;其中,该避震前叉在心轴的外围套设有一与前叉管联结的固定管,该固定管的管壁设有与心轴平行的纵槽,该心轴相对应设有伸入纵槽的梢体,该固定管在纵槽的行程末端横设有一恰可供该梢体跨入的挡止部,以及在设有一调整组件控制心轴的转动角度,以在梢体跨入挡止部的状态下,将前轮与车体之间的避震功能锁掣;尤其,固定管与前叉管的压抵处设有具局部弹性伸缩作用的缓冲件,使车体与前轮之间仍可维持缓冲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前轮避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将前轮与车体之间的避震功能锁掣,并且使车体与前轮之间仍可维持缓冲作用的避震前叉结构,并可保护锁掣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部分强调登山、越野功能的自行车多会在其把手与前轮的连接构件(即前叉)之间装设避震器,而构成所谓的避震前叉,以由避震器吸收前轮的震动,而让骑士能够有较好的骑乘舒适及操控表现,其避震前叉管主要包括两个分别配设在自行车前轮两侧的前叉管,由前叉管供轮体轴设,以及由与前叉管相穿套的伸缩管与竖杆下方的肩座联结,并且在伸缩管内部与前叉管内部设有相关的避震器,以达到避震之效果,透过避震器缓和前叉管与肩座之间的相对应运动,进而达到预期的避震效果。当自行车骑士以臀部腾空之方式踩踏自行车的踏板或爬坡时,避震器提供前叉管与肩座两个主体的伸缩作用,会因此吸收骑士施于踏板之作用力,反而让骑士在踩踏踏板时更感吃力。因而,出现一种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前叉构造利用螺设在前叉管11底端的螺栓15与避震锁掣结构20螺接,并透过锁掣机构让前叉管11与肩座(图略)锁固成一体,进而将前叉的避震功能锁掣。另外,一般自行车的前轮除了用以控制自行车之行驶以及转向之外,在自行车实际的骑乘过程当中,骑乘者常会因为加速的关系而必须以臀部腾空的方式骑乘自行车,此时骑乘者的重心将会朝向把手前倾,由把手支撑骑乘者平衡重心的施力,同时在此骑乘状况下,会吸收骑乘者的骑乘力量,此时需要一锁掣机构,以防止避震前叉吸收骑乘者的力量。然而,前述的避震前叉结构在将避震功能锁掣的状态下,其前叉管与肩座之间是完全不具有缓冲作用的,即虽然可将前轮与车体之间的避震功能锁掣,但却也失去应有的缓冲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前叉结构,其可达到避震及锁掣的效果。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前叉之缓冲结构,其可将前轮与车体之间的避震功能锁掣并且使车体与前轮之间仍可维持缓冲作用的避震前叉结构,并可保护锁掣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避震前叉结构,该避震前叉是由一对前叉管供轮体轴设,以及由与前叉管相穿套的伸缩管与竖杆下方的肩座联结,并且在伸缩管内部穿设有一与肩座联结的心轴以及相关的避震器;该心轴的外围套设有一与前叉管联结的固定管,该固定管的管壁设有与心轴平行的纵槽,该心轴相对应设有伸入纵槽的梢体,该固定管在纵槽的行程末端横设有一恰可供该梢体跨入的挡止部,以及一用于控制心轴的转动角度,以选择是否让梢体跨入挡止部的调整组件。为解决上述另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避震前叉之缓冲结构,该避震前叉是由一对前叉管供轮体轴设,以及由与前叉管相穿套的伸缩管与竖杆下方的肩座联结,并且在伸缩管内部穿设有一与肩座联结的心轴以及相关的避震器;其中,该心轴的外围系套设有一与前叉管联结的固定管,该固定管底端系透过固定件及螺栓与前叉管相固接,并且在固定管与前叉管相压抵的位置衬设有至少一个缓冲件。本技术第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避震前叉在伸缩管内部穿设有一与肩座联结的心轴以及相关的避震器,用以缓和伸缩管与前叉管之间的相对应运动,进而达到避震的效果;此外,使得在梢体跨入挡止部的状态下,经由梢体与固定管之间的卡固作用限制前叉管与肩座之间的伸缩作用,进而将前轮与车体之间较大动作的避震功能锁掣。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固定管底端透过固定件及螺栓与前叉管相固接,并且在固定管与前叉管相压抵的位置衬设有至少一个缓冲件,该缓冲件可以由具有弹性收缩作用的塑料、橡胶组件所构成,所以在缓冲件的局部弹性收缩作用下,可维持应有的吸震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避震前叉的锁掣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避震前叉外观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避震前叉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避震前叉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避震前叉中固定管与前叉管的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避震前叉另一实施例的固定管与前叉管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避震前叉结构组成如图2所示,其是由一对前叉管11供轮体轴设,以及由与前叉管11相穿套的伸缩管12与竖杆13下方的肩座131联结,并且在伸缩管12内部穿设有一与肩座131联结的心轴14以及相关的避震器(图略),用以缓和前叉管11与肩座131之间(即前轮与车体之间)以及梢体141与挡止部162之间的相对应运动,进而达到避震及锁掣的效果。请同时配合参照图2至图4所示,其中,心轴14的外围套设有一与前叉管11联结的固定管16,该固定管16的管壁设有与心轴14平行的纵槽161,该心轴14则相对应设有伸入纵槽161的梢体141,而且固定管16在此纵槽161的行程末端横设有一恰可供梢体141跨入的挡止部162,以及设有一调整组件17控制心轴14的转动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调整组件17为一配设在肩座131并且与心轴14构成联结的转钮,以让使用者能够透过调整组件17转动心轴14的方式选择是否让梢体141跨入挡止部162,使得在梢体141跨入挡止部162的状态下,可经由梢体141与固定管16之间的卡固作用限制前叉管11与肩座13之间的伸缩作用,进而将前轮与车体之间较大动作的避震功能锁掣。尤其,本技术中的固定管16底端透过固定件18及螺栓15与前叉管11相固接,并且在固定管16与前叉管11相压抵的位置衬设有至少一个缓冲件19。该缓冲件19可以由具有弹性收缩作用的塑料、橡胶组件所构成,以在缓冲件19的局部弹性收缩作用下,维持应有的吸震性。在具体实施时,固定管16的底端穿设有一具多边形断面(如图5所示的十字型,以及如图6所示的一字型)的固定件18,其前叉管11的底端则相对应设有可与固定件18相套合的窝座111,并且在此窝座111以及固定件18的中心设有穿孔112以及螺孔181,让螺栓15得以经由穿孔112伸入前叉管11,并且在固定件18多边形断面与多边形窝座111的套合作用限制固定件18转动,让螺栓15能够顺利旋入固定件18的螺孔181以构成固定管16与前叉管11之联结。权利要求1.一种避震前叉结构,该避震前叉是由一对前叉管供轮体轴设,以及由与前叉管相穿套的伸缩管与竖杆下方的肩座联结,并且在伸缩管内部穿设有一与肩座联结的心轴以及相关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心轴的外围套设有一与前叉管联结的固定管,该固定管的管壁设有与心轴平行的纵槽,该心轴相对应设有伸入纵槽的梢体,该固定管在纵槽的行程末端横设有一恰可供该梢体跨入的挡止部,以及一用于控制心轴的转动角度,以选择是否让梢体跨入挡止部的调整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整组件为一配设在肩座并且与心轴构成联结的转钮。3.一种避震前叉之缓冲结构,该避震前叉是由一对前叉管供轮体轴设,以及由与前叉管相穿套的伸缩管与竖杆下方的肩座联结,并且在伸缩管内部穿设有一与肩座联结的心轴以及相关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心轴的外围套设有一与前叉管联结的固定管,该固定管底端透过固定件及螺栓与前叉管相固接,并且在固定管与前叉管相压抵的位置衬设有至少一个缓冲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前叉之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管的底端穿设有一具多边形断面的固定件,该前叉管的底端相对应设有可与固定件相套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震前叉结构,该避震前叉是由一对前叉管供轮体轴设,以及由与前叉管相穿套的伸缩管与竖杆下方的肩座联结,并且在伸缩管内部穿设有一与肩座联结的心轴以及相关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心轴的外围套设有一与前叉管联结的固定管,该固定管的管壁设有与心轴平行的纵槽,该心轴相对应设有伸入纵槽的梢体,该固定管在纵槽的行程末端横设有一恰可供该梢体跨入的挡止部,以及一用于控制心轴的转动角度,以选择是否让梢体跨入挡止部的调整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