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6738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该阻隔装置避免了的燃油味进入车内的情况。为了实现上述发明专利技术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隔装置包括位于车身后纵梁管腔内的塞块,塞块将车身后纵梁管腔分割成用于容纳碳罐通气管出口的腔室,所述的腔室与车身室内的连通路径处在密封式隔绝状态。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知:后纵梁中碳罐通气管与整车室内被塞块完全阻隔,解决了燃油气体通过纵梁孔洞进入室内的风险,并且有效保护了通气管免受灰尘泥土的影响,起到了防尘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设计,具体是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碳罐系统设计过程中,根据碳罐的种类和位置不同,碳罐通气管的布置也多种多样,市场上不少整车的碳罐通气管受到布置局限,并且为了节约成本,直接塞到车身后纵梁管腔里面,如图1、2所示,这里后纵梁通道是由后纵梁空腔与上部车身固定连接所构成的管腔。如此布置有它的优点,但也导致在恶劣工况下,存在碳罐系统中有未及时脱附的汽油蒸汽从通气管中溢出,并且聚集在后纵梁通道中,车身纵梁出于本身结构和工艺的考虑,无法避免存在焊接间隙,同时有很多的线束及车身附件安装孔,涂装工艺孔等车身孔,必然导致后纵梁与整车室内无法完全密封,燃油气体存在进入室内的风险。如果后纵梁存在密封不良,燃油气体最终会进入室内,致使室内有燃油味的问题,导致顾客抱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该阻隔装置避免了的燃油味进入车内的情况。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隔装置包括位于车身后纵梁管腔内的塞块,塞块将车身后纵梁管腔分割成用于容纳碳罐通气管出口的腔室,所述的腔室与车身室内的连通路径处在密封式隔绝状态。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知:后纵梁中碳罐通气管与整车室内被塞块完全阻隔,解决了燃油气体通过纵梁孔洞进入室内的风险,并且有效保护了通气管免受灰尘泥土的影响,起到了防尘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车身后纵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车身后纵梁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安装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安装结构俯视图;图5是夹具结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所述的阻隔装置包括位于车身后纵梁10管腔内的塞块20,塞块20将车身后纵梁10管腔分割成用于容纳碳罐通气管30出口的腔室,所述的腔室与车身室内的连通路径处在密封式隔绝状态。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后纵梁中碳罐通气管与整车室内被塞块完全阻隔,解决了燃油气体通过纵梁孔洞进入室内的风险,并且有效保护了通气管免受灰尘泥土的影响,起到了防尘的作用。在碳罐系统硬件无需设变的情况下,通过纵梁空腔阻隔设计,使得碳罐系统硬件不用设变,碳罐布置方案不用变化,使得关联件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了燃油味阻隔,彻底解决了室内燃油味的问题,节约了汽车制造的成本和周期。其中一种技术方案,如图3、4所示,所述塞块20将车身后纵梁10管腔分割成前、后段腔室且后段腔室与车身室内的连通路径处在密封式隔绝状态,所述的碳罐通气管30出口位于所述的后段腔室内。这里主要是考虑汽车后纵梁10内碳罐通气管30出口的一般设置情况,即所述的碳罐通气管30出口位于所述的后纵梁10管腔的后段腔室内,后段腔室一般接近汽车尾端,并且与室外大气相通。通过塞块20将车身后纵梁10管腔密封式分割成前、后段腔室,那么就将碳罐通气管30出口与后纵梁10前段腔室隔绝,也就是将碳罐通气管30出口与汽车室内相通的路径堵死,这样燃油味进入汽车室内的情况就不会发生,即使碳罐通气管30出口有燃油味溢出,也会直接通过后纵梁10的后段腔室直接进入大气了,不会对车内人员造成不适。进一步,所述的塞块20包括夹板21以及位于夹板夹持面的3D膨胀胶块22。这里的3D膨胀胶块22是一种发泡胶体,经夹板21固定安装之后,在汽车车体进行油漆工序时,有受热步骤,在该受热步骤中,发泡胶体顺便通过受热膨胀发泡而得到所述的3D膨胀胶块22,3D膨胀胶块22膨胀发泡以后与后纵梁10管腔构成密封配合,该受热步骤并未增加额外的投入。塞块20与后纵梁10管腔的密封式配合其实也就是所述的3D膨胀胶块22与后纵梁10管腔的密封式配合。所述的3D膨胀胶块与所述的车身后纵梁10管腔的截面构成密封配合,所述碳罐通气管30出口与车身室内之间的连通路径通过3D膨胀胶块隔绝。也就是说,塞块20将车身后纵梁10管腔密封式分割成用于容纳碳罐通气管30出口的腔室,其实也就是通过这里的3D膨胀胶块来实现的,起密封作用的就是3D膨胀胶块,夹板21起到将3D膨胀胶块进行固定、定位的作用,防止3D膨胀胶块在汽车后纵梁10管腔内移位,跑偏。如图5所示,所述的夹板21板面与后纵梁10管腔长度方向垂直布置,所述夹板21上设有榫头23,所述榫头23与车身孔40卡接配合固定。这里进一步对夹板21在后纵梁10管腔内的位置做了固定,即利用后纵梁10管腔内本身上的工艺车身孔40 —方面将塞块固定住了,另一方面将与室内相通的车身孔40隔绝在一个与室内不相通的区域内,杜绝了燃油味进入室内。所述的夹板21两侧边处设有垂直于夹板21板面的限位板24,所述的限位板24和夹板21沿管腔长度方向的侧边抵靠在后纵梁10管腔的腔壁上。即限位板24和夹板21的抵靠在后纵梁10管腔的腔壁上的侧边出于共面状态,有效防止了夹板21的移动,保障了 3D膨胀胶块22与管腔的密封效果所述的夹板21上侧边设有平行于夹板21板面的加强板25,所述加强板25卡设在夹板21与后纵梁10管腔的腔壁之间。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对夹板21在后纵梁10管腔内的位置做了加强和固定,防止其偏移而影响到3D膨胀胶块22与管腔的密封效果。【主权项】1.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隔装置包括位于车身后纵梁(10)管腔内的塞块(20),塞块(20)将车身后纵梁(10)管腔分割成用于容纳碳罐通气管(30)出口的腔室,所述的腔室与车身室内的连通路径处在密封式隔绝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块(20)将车身后纵梁(10)管腔分割成前、后段腔室且后段腔室与车身室内的连通路径处在密封式隔绝状态,所述的碳罐通气管(30)出口位于所述的后段腔室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塞块(20)包括夹板(21)以及位于夹板夹持面的3D膨胀胶块(2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D膨胀胶块与所述的车身后纵梁(10)管腔的截面构成密封配合,所述碳罐通气管(30)出口与车身室内之间的连通路径通过3D膨胀胶块隔绝。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21)板面与后纵梁(10)管腔长度方向垂直布置,所述夹板(21)上设有榫头(23),所述榫头(23)与车身孔(40)卡接配合固定。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21)两侧边处设有垂直于夹板(21)板面的限位板(24),所述的限位板(24)和夹板(21)沿管腔长度方向的侧边抵靠在后纵梁(10)管腔的腔壁上。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21)上侧边设有平行于夹板(21)板面的加强板(25),所述加强板(25)卡设在夹板(21)与后纵梁(10)管腔的腔壁之间。【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该阻隔装置避免了的燃油味进入车内的情况。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隔装置包括位于车身后纵梁管腔内的塞块,塞块将车身后纵梁管腔分割成用于容纳碳罐通气管出口的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车室内燃油味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隔装置包括位于车身后纵梁(10)管腔内的塞块(20),塞块(20)将车身后纵梁(10)管腔分割成用于容纳碳罐通气管(30)出口的腔室,所述的腔室与车身室内的连通路径处在密封式隔绝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君李丽华关长明刘胜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