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庆涛专利>正文

一种热循环管道、发动机燃油防冻装置、发动机燃油输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06342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循环管道、发动机燃油防冻装置、发动机燃油输送系统,属于车辆工程领域。热循环管道利用防冻液对燃油进行加热。其包括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外管以及用于输送发动机燃油的内管。内管部分或全部套设于外管内,且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均连接于内管,由第一导流管的管腔、第一间隙至第二导流管的管腔依次连通形成用于输送发动机防冻液的第一输送通道。燃油在内管管腔流通,防冻液在第一输送通道流通,燃油和防冻液完全隔离,保证了燃油加热的安全性,防冻液在燃油外部环绕循环使燃油的加热更均匀稳定。利用防冻液对燃油进行加热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且能更持久的对防冻液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循环管道、发动机燃油防冻装置、发动机燃油输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循环管道、发动机燃油防冻装置、发动机燃油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柴油发动机采用压缩空气的办法来提高空气温度,使空气温度超过柴油的自燃点,再喷入柴油、柴油喷雾和空气混合,同时点火燃烧,其使用的柴油随着温度升高,黏稠度和燃烧点降低,燃烧更充分,同时喷雾效果更好。柴油发动机的供油过程为:柴油先从油箱进入高压油泵,再通过高压油泵输送到缸体中进行工作。一般高压油泵通过高压油管将柴油输送至油缸,高压油管末端连接喷油嘴使柴油形成喷雾状,由于高压油泵提供了极高的压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向气缸燃烧室喷射柴油喷雾,在与高压高温的空气混合后,可燃混合气自行燃烧,猛烈膨胀产生爆发力,推动活塞下行做功。此时温度可达1900~2000℃,压力可达60~100个大气压,产生的扭矩很大,因此柴油发动机具有热效率和经济性较好的特点。但是,柴油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存在如下缺陷:在常温活低温环境下,油箱中的柴油流动性降低甚至结蜡,燃烧点升高,导致柴油的雾化率低,燃烧不充分,致使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和排气量都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循环管道,其能够利用发动机防冻液对发动机燃油进行加热,达到加热稳定、安全、持久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燃油防冻装置,其能够有效利用发动机防冻液本身的余热对发动机燃油进行加热,防止发动机燃油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不能正常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燃油输送系统,该系统在温度较低时也能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循环管道,适于利用发动机防冻液对发动机燃油进行加热。热循环管道包括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外管以及用于输送发动机燃油的内管。内管部分或全部套设于外管内,且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均连接于内管,由第一导流管的管腔、第一间隙至第二导流管的管腔依次连通形成用于输送发动机防冻液的第一输送通道。优选地,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均包括与外管卡接的第一端、与内管连接的第二端以及用于导入发动机防冻液的第三端。优选地,内管与第二端通过第一密封垫圈连接。优选地,内管外套设有管帽,管帽与第二端螺纹连接,第一密封垫圈设于管帽内。优选地,热循环管道还包括与内管一端连接的加热管。加热管设有第三导流管、第四导流管、管主体。管主体内设有用于输送发动机燃油的输油管。管主体的管壁设有通孔,输油管末端与管主体连通,且输油管管腔与通孔连通,输油管另一端与内管连接。管主体与输油管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三导流管的管腔、第二间隙、第四导流管的管腔依次连通形成用于输送发动机防冻液的第二输送通道。优选地,通孔与输油管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垫圈。优选地,管主体设有固定板,第三导流管、第四导流管穿过固定板与第二间隙连通,输油管穿过固定板与内管连接。优选地,固定板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加热管的固定孔。一种发动机燃油防冻装置,包括上述热循环管道。内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油箱和发动机,内管被配置为用于将油箱中的燃油输送至发动机的管道。第一导流管与第二导流管均与用于输送发动机防冻液的防冻液输送管道连接。一种发动机燃油输送系统,包括上述热循环管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循环管道主要利用发动机燃油均会配置的发动机防冻液对燃油进行加热、保温处理,防止发动机燃油在气温较低的条件下流动性降低甚至结蜡,影响其正常使用。在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由第一导流管的管腔、第一间隙至第二导流管的管腔依次连通形成用于输送发动机防冻液的第一输送通道。燃油在内管的管腔内流通,防冻液在第一输送通道内流通,燃油和防冻液完全分隔开来,保证了燃油加热的安全性,防冻液在燃油外部环绕循环也使得燃油的加热更均匀稳定。发动机工作导致其自身温度升高,防冻液能够吸收发动机的产生的热量,再将热量通过防冻液的流动传递给燃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能更持久的对防冻液进行加热、保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燃油防冻装置。内管两端分别与油箱和发动机连接,经过第一导流管导入的发动机防冻液对从油箱进入内管的燃油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燃油能够顺利进入发动机进行工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燃油输送系统,将热循环管道安装于发动机燃油输送系统,保证该输送系统在低温环境下也能正常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热循环管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热循环管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端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热循环管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热循环管道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热循环管道;110-第一导流管;130-第二导流管;132-第一端;134-第二端;136-第三端;138-防渗圈;150-外管;152-第一间隙;160-内管;162-管帽;200-热循环管道;210-外管;212-挡板;214-转动销;216-卡扣;230-第二导流管;300-热循环管道;310-加热管;312-第三导流管;314-第四导流管;316-管主体;318-输油管;320-通孔;322-第二间隙;324-固定板;326-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热循环管道、发动机燃油防冻装置、发动机燃油输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循环管道,适于利用发动机防冻液对发动机燃油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管道包括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外管以及用于输送所述发动机燃油的内管,所述内管部分或全部套设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均连接于所述内管,由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管腔、所述第一间隙至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管腔依次连通形成用于输送所述发动机防冻液的第一输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循环管道,适于利用发动机防冻液对发动机燃油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管道包括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外管以及用于输送所述发动机燃油的内管,所述内管部分或全部套设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均连接于所述内管,由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管腔、所述第一间隙至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管腔依次连通形成用于输送所述发动机防冻液的第一输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均包括与所述外管卡接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管连接的第二端以及用于导入所述发动机防冻液的第三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所述第二端通过第一密封垫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外套设有管帽,所述管帽与所述第二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垫圈设于所述管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管道还包括与所述内管一端连接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有第三导流管、第四导流管、管主体;所述管主体内设有用于输送所述发动机燃油的输油管,所述管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涛李司南李安南
申请(专利权)人:李庆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