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辐梁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738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6:18
一种轮辐梁式传感器,包括轮辐状的弹性体、设于弹性体上与惠斯通电桥连接的应变计和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的上部布设有多根未完全分离的辐条,每根辐条的左右两侧形成均匀的应变区,辐条与弹性体的边缘、弹性体的底部及中心轮毂之间形成多个底部非贯穿的应变孔,应变计设置在应变孔内,分布在每根辐条的左右两侧应变区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辐条设置在弹性体的上部且不完全分离,使得弹性体上的应变孔底部密封,从而大大增强固支,提高传感器形变后的恢复能力,不仅结构简单合理,而制造加工方便、成本低,为低矮圆形结构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调整来改善整体性能,大大提高低矮轮辐梁式结构传感器的测试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轮辐梁式传感器,可应用于料斗秤、汽车衡、轨道衡等电子秤等电子称重设备。
技术介绍
称重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力和称重用的传感器,现有的传感器有柱状结构、悬梁臂式和轮辐式结构,其中轮辐梁式结构传感器采用剪切梁结构,具有良好的自然线性、抗偏载能力强、精度高、外形高度低、安装方便稳定等特性,在料斗秤、汽车衡、轨道衡等电子秤中广泛应用,并在各种工业系统中做力的分析与测量。由于轮辐式传感器是利用辐条剪切变形产生的剪切应力,但轮辐梁式结构要求每根辐条具有一定的高度宽度比,当高度过低时,会引起传感器形变后恢复能力较差,导致传感器整体性能差,这极大地限制了轮辐梁式结构传感器的应用,因此对于低矮尺寸(即高度比传统轮辐式降低三分之一左右)轮辐梁式传感器需要作出研宄和改进。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0620107565.0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轮辐式力传感器》,包括轮毂、轮箍、轮辐条和底板,轮毂、轮箍和轮辐条之间形成应变孔,所述的轮辐条侧面设置有应变片,应变片上部由设置在应变孔内的密封胶和盖板密封,在底板上设有凹坑,轮箍底部设有凸台,凸台插设在凹坑内,并与凹坑紧配合。这种传感器的弹性体上的应变孔是贯穿的,为了增强稳定性,提高传感器形变后的恢复能力还需要在弹性体的底部另外设置底板,不仅结构复杂,还增加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轮辐梁式传感器,它通过弹性体结构调整来改善低矮轮辐式结构称重传感器滞后的缺陷,为低矮圆形结构称重传感器的设计提供解决方案,从而使整体高度比传统轮辐式降低三分之一左右O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辐梁式传感器,包括轮辐状的弹性体、设于弹性体上与惠斯通电桥连接的应变计和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的上部布设有多根未完全分离的辐条,每根辐条的左右两侧形成均匀的应变区,辐条与弹性体的边缘、弹性体的底部及中心轮毂之间形成多个底部非贯穿的应变孔,应变计设置在应变孔内,分布在每根辐条的左右两侧应变区上。作为改进,所述辐条呈均匀间隔分布,辐条的两侧呈对称内凹的弧形,应变孔呈腰形孔结构。作为改进,所述辐条为均匀间隔分布的四个、六个、八个或者十个。作为改进,所述应变计通过粘贴的方式设置在辐条的左右两侧应变区上。作为改进,所述应变孔的上方焊接有用于密封的盖板。再改进,所述弹性体的边缘开设有若干用于传感器安装定位的螺纹孔。再改进,所述弹性体的边缘上设有与应变孔相通的电缆线穿置的安装孔,电缆线通过数据线与应变计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辐条设置在弹性体的上部且不完全分离,这样使得弹性体上的应变孔的底部密封,从而大大增强固支,提高传感器形变后的恢复能力,同时具有孔底部自密封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加工方便,且成本低,不仅为低矮圆形结构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能通过调整来改善整体性能,大大提高了低矮轮辐梁式结构传感器的测试精度,从而拓展了轮辐梁式结构传感器在各种计量行业的应用和适用性,在传统轮辐式结构基础上将高度降低三分之一左右,从而使重心更低,使用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轮辐梁式传感器,包括轮辐状的弹性体1、设于弹性体I上与惠斯通电桥连接的应变计3和电缆线,弹性体的上部均匀间隔地布设有四根未完全分离的辐条2,当然也可以是6辐、8辐或者10辐等等,每根辐条2的左右两侧呈对称的内凹的弧形,形成均匀的应变区,辐条2与弹性体I的边缘、弹性体I的底部及中心轮毂4之间形成多个底部非贯穿的腰形的应变孔11,应变计3设置在应变孔11内,通过粘贴的方式设置在每根辐条2的左右两侧应变区上;在应变孔11的上孔口上焊接有盖板5,起到可靠的密封作用,在弹性体I的边缘均匀间隔开设有四个用于传感器安装定位的螺纹孔12,另夕卜,在弹性体I的边缘横向设有与应变孔11相通的供电缆线穿置的安装孔13,电缆线通过数据线与应变计3相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在弹性体I上部分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根辐条2,形成轮辐梁式结构,使每根辐条2的左右两侧形成等应变区域,并通过两侧应变计3对称贴片,最终使应变计3工作在均匀的应变区。,由于弹性体I加工辐条2的腰形孔未完全贯通,从而使传感器增强固支,有效提高传感器形变后的恢复能力。最终通过以上弹性体I结构的调整,改善低矮轮辐梁式结构传感器的整体性能,为低矮圆形结构的传感器设计提供解决方案。【主权项】1.一种轮辐梁式传感器,包括轮辐状的弹性体、设于弹性体上与惠斯通电桥连接的应变计和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的上部布设有多根未完全分离的辐条,每根辐条的左右两侧形成均匀的应变区,辐条与弹性体的边缘、弹性体的底部及中心轮毂之间形成多个底部非贯穿的应变孔,应变计设置在应变孔内,分布在每根辐条的左右两侧应变区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辐梁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呈均匀间隔分布,辐条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内凹的弧形,应变孔呈腰形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辐梁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为均匀间隔分布的四个、六个、八个或者十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辐梁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计通过粘贴的方式设置在辐条的左右两侧应变区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辐梁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孔的上方焊接有用于密封的盖板。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辐梁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的边缘开设有若干用于传感器安装定位的螺纹孔。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辐梁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的边缘上设有与应变孔相通的电缆线穿置的安装孔,电缆线通过数据线与应变计相连接。【专利摘要】一种轮辐梁式传感器,包括轮辐状的弹性体、设于弹性体上与惠斯通电桥连接的应变计和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的上部布设有多根未完全分离的辐条,每根辐条的左右两侧形成均匀的应变区,辐条与弹性体的边缘、弹性体的底部及中心轮毂之间形成多个底部非贯穿的应变孔,应变计设置在应变孔内,分布在每根辐条的左右两侧应变区上。本技术将辐条设置在弹性体的上部且不完全分离,使得弹性体上的应变孔底部密封,从而大大增强固支,提高传感器形变后的恢复能力,不仅结构简单合理,而制造加工方便、成本低,为低矮圆形结构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调整来改善整体性能,大大提高低矮轮辐梁式结构传感器的测试精度。【IPC分类】G01G3-12【公开号】CN204556064【申请号】CN201520207041【专利技术人】朱东兴, 阮铁军, 胡文辉, 王光龙, 姚玉明, 柯建东 【申请人】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4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辐梁式传感器,包括轮辐状的弹性体、设于弹性体上与惠斯通电桥连接的应变计和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的上部布设有多根未完全分离的辐条,每根辐条的左右两侧形成均匀的应变区,辐条与弹性体的边缘、弹性体的底部及中心轮毂之间形成多个底部非贯穿的应变孔,应变计设置在应变孔内,分布在每根辐条的左右两侧应变区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东兴阮铁军胡文辉王光龙姚玉明柯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