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泽民专利>正文

自行车减震把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57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行车减震把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自行车,具有减震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由把套外壳、减震部件及连接件构成。在长途骑车或遇凹凸不平路面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缓冲路面上一般的颠簸和较大的颠簸,起到两级减震作用,产品经一年多的实验证明,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合理,美观耐用,使骑车人减轻疲劳,增加舒适感。(*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减震把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自行车,起减震作用,以减轻骑车人的疲劳感,增加舒适感。传统的自行车把套与车把管是刚性联接的。遇有凹凸不平的道路或骑车路途较长时,自行车受颠簸震动就会直接由车把管通过把套传到人手,使人感到手指、手腕麻木。继而两臂和全身会感到疲劳不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外型尺寸合理、美观耐用、手感舒适的减震把套。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实施例作如下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的附视图;实施例1参看附图,本技术是由1个塑料把套外壳2,卡箍1,压力弹簧4和5,托轴3,压套7,螺栓8,螺母6和垫片9组成。压力弹簧4的一端装在托轴3上,另一端顶在把套外壳2的内上方,压力弹簧5与压力弹簧4的旋向相反,其有效长度比压力弹簧4低适当的距离,其外径小于压力弹簧4的内径,置于弹簧4的内部。弹簧刚度参数根据人体体重来选定,一般为压力弹簧4的外径为φ16~φ18,钢丝直径为φ1.8~φ2;压力弹簧5的外径为φ12~φ14,钢丝直径为φ1.2~φ1.5,两者的有效长度相差5~6mm,压力弹簧采用碳素弹簧钢丝材料绕制,卡箍1和压套7用钢板冲压,其余采用ABS工程塑料注塑。为了适应车把管内径的不一致,将托轴3的外径适当做小,并加大其长度,使用时,将托轴3插到车把管的里面,把卡箍1套在车把管的外园上,用螺栓8,螺母6和垫片9把卡箍1,压套7紧固联接在车把管上。为了加工和安装方便,将把套外壳2加工成两件,然后用胶粘结在一起或用螺钉联接成一体,在把套外壳的后下方加工出一泄水孔,以泄漏进入把套中的雨水,构成封闭式把套外壳;也可采用只有上半部分的非封闭式盖套结构。当有震动作用于车体时,把套外壳2绕螺栓8下移,压力弹簧4被压缩,产生恢复力,缓冲了路面上的颠簸,如遇到路面上较大的起伏和颠簸,则先是压力弹簧4被压缩,继而压力弹簧5与压力弹簧4一起被压缩,其恢复力为二者的合力,即通过两个弹簧的恢复力来缓冲路面上较大的颠簸,以起到两级减震作用。实施例2在卡箍1的上方与把套外壳2之间固定数片板簧的结构来代替压簧结构,有震动作用于车体时,通过板簧沿车把管轴的径向恢复力来达到减震的目的。实施例3在卡箍1的上方与把套外壳2之间固定一根适当粗细的弹簧钢丝来代替上述板簧结构以达到减震目的。本技术经一年多的使用证明,减震效果完全达到设计要求,采用本把套,经长途和颠簸路途运行,骑车人感到舒适、不疲劳,而且加工容易,成本不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行车减震把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自行车,具有减震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是由把套外壳、减震部件及连接件构成。在长途骑车或遇凹凸不平路面对,本实用新型可以缓冲路面上一般的颠簸和较大的颠簸,起到两级减震作用,产品经一年多的实验证明,减震效果好, 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合理,美观耐用,使骑车人减轻疲劳,增加舒适感。 1),压套(7)紧固联接在车把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自行车减震把套,其特征在于,由一个把套外壳(2),卡箍(1),两个旋向相反的压力弹簧(4)和(5),托轴(3),压套(7),螺栓(8),螺母(6)及垫片(9)组成,压力弹簧(4)的一端装在托轴(3)上,另一端顶在把套外壳(2)的内上方,压力弹簧(5)与压力弹簧(4)的旋向相反,其有效长度比压力弹簧(4)低适当的距离,其外径小于压力弹簧(4)的内径,并置于压力弹簧(4)的内部,托轴(3)插到车把管的里面,卡箍(1)套在车把管的外园上,用螺栓(8),螺母(6)和垫片(9)把卡箍(1),压套(7)紧固联接在车把管上。2.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唐泽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