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定兴专利>正文

一种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581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其中,自行车车架的上管是由车前管周缘向上弧拱延伸至后侧方与垂立的座管交接,并在座管后周缘设具枢耳,且上管底周成型枢座,由该枢座枢接一可接设后轮的后叉架杆,在后叉架杆上相对座管的枢耳中接设一垂立的避震器。而后叉架杆的上抬路径为一弧形轨迹,与避震器垂立设置的方向相同,当后叉架板上抬时,可完全压缩避震器,而不至于有压缩错离的情形产生,使避震效果更确实。(*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避震装置,尤指一种迷你自行车的避震装置。由于迷你自行车具有方便骑乘的娱乐功效,可令幼童在骑乘的同时获得健身与休闲的双重功能,故广受家长喜爱而大受欢迎,为使自行车在骑乘上更加舒适,大多在自行车上设有避震装置,如图4所示,为目前最为常见的自行车避震装置,主要是令车架A的后叉杆A1与下管A2间设有一横向的避震器B,并于后叉杆A1与下管A2相接处设有一可相对下管A2转动的转轴A3,于避震实施时,是令后叉杆A1可以转轴A3为转动中心而相对压缩避震器B,藉以吸收行进时的震动能量,以令自行车得以平稳前进。详观上述习用自行车避震装置,实不难发觉其尚存有许多缺陷,主要原因归纳如下该种结构在行进时,若遇不平路面时,该后叉杆将以转轴为转动中心而上抬,相对压缩避震器,然而,该避震器是横向设置于车架上的,其后叉杆的上抬路径又为一弧形轨迹与避震器的横向直线压缩方向并不吻合,而略有错离现象,使得避震效果不佳,无法完全达到避震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其能防止后叉板的运动轨迹与避震器的设置方向相错离的现象,使避震效果更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其中,自行车车架的上管是由车前管周缘向上弧拱延伸至后侧方与垂立的座管交接,在座管后周缘设有枢耳,并在上管底周成型枢座,由该枢座枢接一可接设后轮的后叉架杆,在后叉架杆上相对座管的枢耳接设一垂立的避震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避震器采用垂直设制,后叉架板的上抬路径为一弧形轨迹,与避震器垂立设置的方向相同,当后叉架板上抬时,可完全压缩避震器,而不至于有压缩错离的情形产生,可令避震更加确实。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习用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主要是令自行车车架1的上管11由车前管12周缘向上弧拱延伸至后侧方与垂立的座管13交接后,在座管13后周缘成型枢耳14,并在上管11底周成型一开放状的枢座15,再由该枢座15配合轴管151、二套管152及若干枢接元件153穿枢接设一可接设后轮2的后叉架杆3,在后叉架杆3的前端部接设脚踏板(图中未示出),在相对上管11、枢耳14和后叉架杆3中段接设一垂立的避震器4,该避震器两端分别接设在枢耳14与后叉架杆3上,而随后叉架杆3端部所接设的后轮2而连动。当行经不平路面时,如图2、3所示,由于路面不平使得后轮2连动后叉架杆3以枢座15为转动中心向上抬升,进而连动接设在后叉架杆3上的避震器4相对压缩,由于该后叉架杆3的上抬路径为一弧形轨迹,与避震器4垂立设置方向相同,故在后叉架杆3上抬时,将可完全压缩避震器4,而不至于有压缩错离的情形产生,可令避震更加确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自行车车架的上管是由车前管周缘向上弧拱延伸至后侧方与垂立的座管交接,并在座管后周缘设具枢耳,且上管底周成型枢座,由该枢座枢接一可接设后轮的后叉架杆,在后叉架杆上相对座管的枢耳中接设一垂立的避震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迷你自行车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自行车车架的上管是由车前管周缘向上弧拱延伸至后侧方与垂立的座管交接,并在座管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兴
申请(专利权)人:陈定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