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004 阅读:4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的结构,当前管和构架的各构件成一体地连接在车架前部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焊接工时,提高生产率,同时,还能减少所需要的焊接设备,降低成本。在主管12和下管13a的各前端部相对转向轴前管11分别成一体地连接的两轮摩托车中,该前管11、主管12和下管13a通过重合并焊接在它们的侧面上的连接构架用的角撑板14相互连成一体。(*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的结构,特别涉及车架前部的转向轴前管附近的构架的各构件的连接结构。在两轮摩托车的半双托架式和菱形车架中,沿前管的上下方向设置的主管和下管的各前端部相对于旋转支撑转向轴的该前管,成一体地连接,但是,对于这种情况下的相对前管的构架的各构件(主管和下管)的连接,以往都是将构架的各构件分别焊接连接在前管上,因此,还要在前管和构架的各构件上分别焊接角撑板来增强构架的刚性。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中,为了将构架的各构件分别连接在前管上,除了把构架的各构件本身分别焊接在前管上的工序之外,同时,还必须完成分别焊接加强用的角撑板的工序,因此,工时增加,而且焊接操作费时,同时,除了将构架的各构件分别焊接在前管上所用的焊接夹具之外,还需要焊接角撑板用的焊接夹具,因此,使所用设备增多。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主管和下管的各前端部相对转向轴前管分别成一体地连接的两轮摩托车的特征在于,该前管、主管和下管通过重合并焊接在它们的侧面上的连接构架用的角撑板相互连成一体。另外,如上述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上述权利要求1记载的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的特征在于,成一体地连接在主管和下管上的拉管,不是直接焊接在下管上,而是焊接在连接构架用的角撑板上。下文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车架的两轮摩托车的从侧面看的外观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的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车架的顶视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车架的主管、下管及后拉管的连接部分的顶视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的后臂的旋转支撑部分的顶视图;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的后臂的侧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后臂的顶视图;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的后减振器的配置关系和安装状态的侧面说明视图;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中的设置在车体的下部的诸如消音器、链条、侧支架这样的各零部件配置关系的顶面说明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架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车架前部的侧视图;图11是沿图10的A-A线的断面图。图1是表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车架的两轮摩托车的从侧面看的整体外观视图,该两轮摩托车1是属于美国式的,设置有前大灯2和车速里程表3的转向轴上部的前面未用护罩覆盖,操纵前轮4的转向操纵手把5向上方翘起,同时,在横跨地设置于车架上的液体型燃料箱6的后方,设置有延伸到后轮7上方的阶梯状纵列车座8,燃料箱6的下方,设置有未用护罩覆盖的发动机本体9。图2和图3是表示这种两轮摩托车1的车架的视图,车架10是半双托架式的构架,构成构架的各构件通过焊接连成一体。也就是说,在车架10的前部,一根在沿向后方延伸的中途向下方弯曲的主管12的前端部和一根向下方延伸的较大直径的下管13a的前端部,相对于旋转支撑转向轴的前管11,通过连接构架用的角撑板14相互连接,而且,拉管15连接在主管12和下管13a上。分别左右地向后方延伸的较小直径的下管13b,与一根较大直径的下管13a的下端相连,主管12的下端和每个下管13b的后端,如图4所示,都分别与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构架用的横管16相连,该横管16的两端,分别与向斜上后方延伸的左右的各后撑杆17连接。主管12的中间的弯曲部分的前方,与左右地分别向后方延伸的每个座轨18分别地连接,而且,其后端分别与每个后撑杆17的中部连接,左右的每个后撑杆17的中部分别与焊接有乘坐者用的脚踏板的安装托架21的管19连接。在上述构架的各构件成一体地连接的车架10中,止挡燃料箱前部的箱止挡托架22设置在主管12的上部,在座轨18的前部,固定燃料箱后端并止挡车座的前端的固定托架23设置在左右的座轨18上。另外,在左右的每个座轨18和后撑杆17的连接部,由板金制成中空结构的中空护罩24,分别通过焊接成一体地附设于两者之上,同时,呈前后的两根横管25,通过焊接成一体地固定在该左右的中空护罩24上,安装后减振器的上端用的安装托架26设置在这两根横管25上。而且,在中空护罩24的后方,既可从上方支撑后挡泥板又可将车座的后部安放并固定的后托架27,设置在左右的后撑杆17的后端部。此外,在靠近主管12的下端并位于连接构架用的横管16上方的位置,安装后臂用的中空的管状转轴轴毂28,以沿车体的宽度方向穿透主管12的状态,成一体地固定,该转轴轴毂28还具有加强的作用,安装发动机用的托架29,焊接在转轴轴毂28和其下方的主管12上。此外,除了上述的各托架之外,通过焊接成一体地固定在车架10的适当位置上的安装各种零部件用的托架还有固定后臂的转轴用的托架31、安装调节器用的托架32、安装发动机用的托架33、安装侧支架用的托架34、安装侧护罩用的托架35和36、安装空气滤清器用的托架37和安装主基座用的托架38。相对于如上地构成的车架10,如图1所示,上方具有转向操纵手把5、下方具有前叉41的转向部分,可以由固定地设置在主管上端的转向前管11旋转地支撑,该转向部分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左右地回转,前轮4轴支在具有减振器的前叉41的下端。在该前轮4的一侧,设置有盘形制动器42,该盘形制动器由安装在前叉41一侧的卡钳42a和安装前轮的一侧的圆盘42b构成,另外,前挡泥板43相对于前叉41安装,以从上方覆盖前轮4的上部。一方面,在沿车体的宽度方向以穿透的状态固定于靠近主管12的下端的转轴轴毂28中,如图5所示,穿插着比其更长的转轴30,利用该转轴30,能够在分别涂有润滑脂的轴套与其内侧的油封(各图中均未示出)被置于该轴30和前端部45a之间的状态下,使后臂45的左右两端的前端部45a可自由回转地分别轴支在转轴轴毂28的两端的外侧。而且,从后臂前端部45a向外侧突出的转轴30的两端部,由固定在左右的后撑杆17上的支撑各转轴用的托架31支撑,转轴30(螺栓)由螺母紧固在该托架31上,嵌插在转轴30上的各后臂的前端部45a的外端一侧,通过安置于支撑各转轴的托架31的内侧的罩状的密封构件31a来形成油封。后臂45是通过焊接而将多个构件连成一体的支架,如图6和图7所示,相对于具有可嵌插在转轴30上的前端部45a的左右的后臂本体45b,连接有45d,使两者成为一个整体,在U字状管45c和横构件45d上,左右地分别连接了管45e,此外,在左右分别连接的管45e和后臂本体45b上,分别连接了加强管45f。另外,在后臂45上,安装后减振器的下端用的安装托架46,通过焊接成一体地固定于横构件45d,安装链条护罩用的安装托架47,通过焊接成一体地固定于适当位置,同时,在左右的后臂本体45b的后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可调整地固定后轮轴的长孔部45g,如图1所示,后轮7轴支在后臂45的后端部。对应于这样的后臂45的后减振器下端安装托架46,如图2和图3所示,呈前后的两根横管25,通过焊接成一体地分别固定在左右的中空护罩24上,后减振器的上端安装托架26设置在这两根横管25之上,借此,如图8所示,置于车架10和后臂45之间的后减振器50,则安装在车架一侧(横管25)的上端安装托架26和后臂45一侧的下端安装托架46上。在分别相对于上述车架10来设置前轮4和后轮7的两轮摩托车1中,如图1至图3所示,燃料箱6横跨在主管12和座轨13上,并被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管和下管的各前端部相对转向轴前管分别成一体地连接的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管、主管和下管通过重合并焊接在它们的侧面上的连接构架用的角撑板相互连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智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