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266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机动两轮车的变速操作装置中,可以限制自由转动地支持在车把管上的车把杆的转动。该机动两轮车的变速操作装置(50),在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管(23)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持有车把杆(52),在该车把杆的一侧设置有离合器杆(55),在该车把杆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车辆变速装置连接的变速缆索(31),通过转动车把杆,操作变速缆索,进行变速操作。在离合器杆的前部设置有凸片(55a),在车把管侧设置有与凸片卡合的止挡部件(51a),在变速位置为中立位置时,这两者相互卡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两轮车的变速操作装置的改进技术。上述以往技术如该公报的图4及图5所示,管25、26从支持部24(符号引用该公报中记载的符号,下文相同)向左右延伸,在左管25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持有另一管27,在该管27的左端安装有扭转把手,同时,在管27上还安装着杆29的一端,杆29的另一端安装有皮带轮31,皮带轮31通过缆索与车辆的变速齿轮箱连接。通过转动扭转把手(相当于车把把手)、旋转操作皮带轮31,经由缆索进行变速齿轮箱(相当于变速装置)的变速操作、即齿轮变换操作。另外,上述以往技术,通过将杆33(相当于离合器杆)与管27(相当于车把杆)一起安装在可转动的套管35上,可利用杆33操作离合器。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以往技术在可自由转动的车把杆27上设置对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的车把把手、皮带轮31及缆索,同时,还设置有操作离合器的离合器杆33。但是,并没有揭示用于限制车把杆27转动的结构。当变速位置处于中立位置并在握住车把把手的状态下,一边推着机动两轮车步行一边处理事情时,一旦转动车把杆27,就有可能导致对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即进行齿轮变换操作。因比,在提高机动两轮车使用的方便性方面还有待于改进。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机动两轮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在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管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持有车把杆,在该车把杆的一侧设置有离合器杆,在该车把杆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车辆变速装置连接的变速缆索,通过转动车把杆,操作变速缆索,进行变速操作,其特征在于,在离合器杆的前部设置有凸片,在车把管侧设置有与凸片卡合的止挡部件,在变速位置为中立位置时,凸片与止挡部件相互卡合。由于在可与车把杆一起自由转动的离合器杆的前部设置凸片,在固定侧的车把管侧设置有与凸片卡合的止挡部件,在变速位置为中立位置时,这两者相互卡合,所以,在没有握住离合器杆的状态下,凸片与止挡部件相卡合。因此,没有握住离合器杆时,车把杆不能转动。由于车把杆不转动,就不可能进行变速装置的变速操作、即齿轮变换操作。于是,在中立位置时,只要没有握住离合器杆,即使在仅握住车把杆的车把把手的状态下、一边推着机动两轮车步行一边处理事情时,也不会使车把杆转动。因此,使推着机动两轮车的步行性及处理性(操纵性)得到了优化,也提高了机动两轮车的使用方便性。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所以可获得下述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的变速操作装置由于在可与车把杆一起自由转动的离合器杆的前部设置凸片,在固定侧的车把管侧设置有与凸片卡合的止挡部件,在变速位置为中立位置时这两者相互卡合,所以,在没有握住离合器杆的状态下,凸片与止挡部件卡合。因此,没有握住离合器杆时,车把杆不能转动。从而由于车把杆下转动而不可能进行变速装置的变速操作、即齿轮变换操作。于是,在中立位置时,只要没有握住离合器杆,即使在仅握住车把杆的车把把手的状态下、一边推着机动两轮车步行一边处理事情时,也不会使车把杆转动。因此,使推着机动两轮车的步行性及处理性得到了优化,也提高了机动两轮车的使用方便性。图2是沿图1的箭头2的示意图。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的作用图(之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的作用图(之二)。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的作用图(之三)。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的作用图(之四)。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的变形例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变形例的变速操作装置的作用图(之一)。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变形例的变速操作装置的作用图(之二)。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列。此外,“前”、“后”、“左”、“右”、“上”、“下”是根据驾驶者观察的方向定的。另外,附图是朝符号的方向观察的。图1是本专利技术机动两轮车的右侧视图,该机动两轮车10是小轮摩托车,备有安装到车架(图中未示)的前管上的前叉21;安装到前叉21的下部的前轮22;与前叉21的上部连接的车把管23(参照图2);让安装到车架后部的发动机24a和后轮26一体摇动的组件摆动式发动机24;将组件摆动式发动机24的后部悬架起来的后缓冲器装置25;安装到组件摆动式发动机24的后部的后轮26;配置在车架的后部上部的车座27及覆盖车架的车体盖28。组件摆动式发动机24是在后轮26的右侧配置有发动机24a及齿轮变换式变速装置24b的所谓轮侧式发动机,具有离合器24c。离合器24c设置在发动机24a与变速装置24b之间,对发动机24a的输出的传递进行接通、断开。此外,组件摆动式发动机24具有与车辆变速装置24b连接的变速缆索31和与离合器24c连接的离合器缆索32。图中,41是车把把手,42是前灯,43是信号灯,44是后视镜,45是前挡泥板,46是踏板,47是后挡泥板。图2是图1的2箭头视图,以断面图示出了在左车把部分设有变速操作装置50的情况。该变速操作装置50的结构是,在与前叉21(参照图1)连接的车把管23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持有车把杆52,在该车把杆52的一侧设有离合器杆55,在该车把杆52的另一侧设有变速缆索31,通过转动车把杆52,操作变速缆索31,对车辆的变速装置24b(参照图1)进行变速操作。详细地说,变速操作装置50在车把管23的左端一体地设有杆支持部51,用该杆支持部51可自由转动地支持着车把杆52,在车把杆52的左侧部分安装有杆支持部53,用该杆支持部53并通过支持销54可自由滑动地支持着离合器杆55。进一步,在车把杆52的左端部安装有左车把把手56,在车把杆52的右端部安装有变速操作皮带轮57,在变速操作皮带轮57上安装上述的变速缆索31。车把杆52是右端朝向车宽中央的细长管。通过将上述离合器缆索32的一端安装到离合器杆55上,让离合器杆55摆动,操作离合器缆索32,就可进行组件摆动式发动机24的离合器24c(参照图1)的离合操作。杆支持部53及离合器杆55可与车把杆52一起转动。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50,在离合器杆55的前部设有凸片55a,在车把管23侧、即杆支持部51上设有与凸片55a卡合的止挡部件51a,变速装置在中立位置时,这两者相互卡合。凸片55a是从离合器杆55的右前端向车宽中央延伸的杆。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面图,示出的结构为,止挡部件51a从杆支持部51的外周面朝径向外方延伸,在该止挡部件51a的前端形成大致为U形的止挡槽51b,通过让凸片55a与止挡槽51b卡合,可阻止凸片55a的转动。凸片55a可以如虚线所示那样,离开止挡槽51b,由此便可以转动。51c、51c是止挡槽51b的两侧的止挡凸部。进一步,该图3还示出了凸片55a相对杆支持部51的位置关系及变速位置关系。具体的变速位置是与上述变速装置的变速位置(齿轮变换位置)相对应的,“N”是中立位置,“1st”是一档位置,“2nd”是二档位置,“3rd”是三档位置,“4th”是四档位置。图中,“1st”、“N”、“2nd”、“3rd”及“4th”以该顺序围绕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排列着。车把管23侧的止挡部件51a设置在变速位置为中立位置“N”时与离合器杆55卡合的位置。即是说,止挡部件51a处于在中立位置“N”时与凸片55卡合的位置。下面,根据图4~图7说明上述结构的变速操作装置50的作用。图4的(a)、(b)是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的作用图(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两轮车的变速操作装置,在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管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持有车把杆,在该车把杆的一侧设置有离合器杆,在该车把杆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车辆变速装置连接的变速缆索,通过转动车把杆,操作变速缆索,进行变速操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离合器杆的前部设置有凸片,在所述车把管侧设置有与所述凸片卡合的止挡部件,在变速位置为中立位置时,所述凸片与所述止挡部件相互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村和则杉冈浩一兵头聪之河本秀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