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我定位功能的分段式摩托车车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168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自我定位功能的分段式摩托车车架装置,包含一前段车架、一后段车架,及一结合单元。该前段车架具有两条向后延伸的外侧杆,及两个分别设于该二外侧杆内侧面上的定位块,该后段车架具有两条向前延伸且可活动地座置于该两外侧杆上的内侧杆,及两个分别由该两内侧杆向前延伸的凸耳部,配合该后段车架因本身重量而向下倾斜,此时,每一凸耳部则相对地向上倾斜而推抵定位块底缘,然而由于该前段车架的体积与重量皆较大,所以定位块并不会被凸耳部推抵移动,藉此使得该后段车架于组装时是保持平衡状态而自我定位于该前段车架后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架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自我定位功能 的分段式摩托车车架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传统摩托车车架1,用于承载一摩托车置物箱2, 并包含一前架单元11、 一结合于该前架单元11后端的后架单元 12,及一横设于该后架单元12上的横杆13。该前架单元11具有一前架本体111,及两条分别由该前架本 体111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前段杆112,每一前段杆112皆具有 一用以悬吊摩托车引擎(图未示)的悬吊部113,该后架单元12则 具有两条分别接设于该两前段杆112末端的后段杆121,该横杆 13是横设于该两后段杆121上且位于该两悬吊部113后方。该摩托车置物箱2的底面形成有一凹陷槽21,以供该横杆13定位于其中,藉此使得该摩托车置物箱2可以稳定地置放于该摩 托车车架i上。参阅图2,该前架单元11的前段杆112具有邻近末端处的两 个穿孔114,及一个介于该二穿孔114之间的定位孔115,该后架 单元12的后段杆121则具有一连接该横杆13的杆本体122,及一 由该杆本体122朝向该前段杆112方向延伸以供穿置于该定位孔 115内的凸柱123,该杆本体122则具有两个分别相对应前段杆112 的该二穿孔114的贯穿孔124。 当该前、后架单元ll、 12欲互相结合时,必须先利用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然后再令每一后段杆121的凸柱123穿置于相对 应前段杆112的定位孔115内,以确保前、后段杆112、 121不会 产生相对移动,然后再利用两个螺栓14分别由前段杆112的两个 穿孔114穿入,并通过后段杆121的相对应两个贯穿孔124而其 末端突出于贯穿孔124夕卜,并配合两个螺帽15锁设于螺栓14末 端,藉此使得该前、后架单元ll、 12互相锁合固定。然而,传统摩托车车架1于组装与实际使用时,具有以下所 述的缺点(1) 须配合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该前、后架单元ll、 12,才能 进行组装该前、后架单元ll、 12皆具有相当重量,必须先配合夹具或 人力加以扶持,才能进行组装,组装难度较高,降低整体组装效 率。(2) 组装该前、后架单元ll、 12较为不便,降低工作效率由于该两螺栓14是采用由上往下锁设的方式,分别穿伸于互 相对应的穿孔114与贯穿孔124,再加上该前、后架单元11、 12 皆具有一定高度,当进行锁合固定时,作业员就必须要位于比该 前、后架单元11、 12更高的位置,才能将该两螺栓14由上往下 锁设,因此,组装该前、后架单元ll、 12时显得较为不便,降低 工作效率。(3) 该前架单元11体积较大,不易铸造因为每一前段杆112是利用其悬吊部113后方的部分,而与 相对应的后段杆121进行结合,因此,每一前段杆112的长度势必较长,造成该前架单元11体积较大,不易与该后架单元12共 享相同的铸造机台,使得制造设备成本增加。(4)每--前段杆112与后段杆121的强度降低由于每一前段杆112与后段杆121的接触面较为平滑,并且 在此接触面上钻设数个穿孔114与贯穿孔124,导致每一前段杆 112与后段杆121的强度降低,容易在穿孔114与贯穿孔124处产 生破裂现象。(5)该摩托车置物箱2内部空间的运用效率较差由于该横杆13是横亘于该摩托车置物箱2底部的凹陷槽21 内,导致该摩托车置物箱2内部空间被分隔为两个区间,故对该 摩托车置物箱2内部空间造成较大限制与不便,降低空间运用效 率。因此,如何克服传统摩托车车架1于组装与实际使用时所产 生的上述缺点,便成为相关业者所欲努力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我定位功能的分段 式摩托车车架装置,其组装时无需利用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可 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相应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自我定位功能的分段式摩托 车车架装置,包含一前段车架、 一位于该前段车架后端的后端车 架,及一用以将该前、后段车架互相组装结合的结合单元。该前段车架具有一前架本体、两条分别由该前架本体的左右 两侧向后延伸的外侧杆,及两个分别设于该二外侧杆的内侧面上的定位块,该后段车架具有一后架本体、两条分别由该后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且可活动地座置于该两外侧杆上的内侧杆,及两个分别由该两内侧杆向前延伸且接触支撑相对应定位块底缘的凸耳部,该结合单元则用以使该两外侧杆与该两内侧杆对应组站么士 A 农*口 口 。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藉由该后段车架的两支内侧杆是可活动 地座置于该前段车架的两支外侧杆上,配合该后架本体因本身重 量而向下倾斜,此时,每一凸耳部则相对地向上倾斜而推抵该前 段车架的定位块底缘,然而由于该前段车架的体积与重量皆较大, 所以定位块并不会被凸耳部推抵移动,因此,该后段车架是保持 平衡状态而自我定位于该前段车架后端,组装时完全不需利用夹 具或人力加以扶持,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传统摩托车车架与摩托车置物箱 的相对结合位置关系-,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传统摩托车车架的前段杆与后段 杆的结合方式;图3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具有自我定位功能的分段 式摩托车车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图4是一局部立体分解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 其前、后段车架的相对结合位置;图5是一局部前视剖视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 由其前端方向所视的前、后段车架的结合态样; 图6是一侧视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由外向内的侧视方向所视的前、后段车架的结合态样;及图7是一局部前视剖视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 与摩托车引擎与置物箱的结合态样。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 合参考图式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具有自我定位功能的分段式摩托车车架装置 3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前段车架31、 一位于该前段车架31后端 的后段车架32、 一用以将该前、后段车架31、 32互相组装结合的 结合单元34,及一连设于该后段车架32上的横杆35。在本实施 例中,为了提高摩托车续航力、避免油耗、减轻重量,所以该前、 后段车架31、 32,以及横杆35都是采用密度较轻的铝合金加以铸 造而成型制作,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密度较轻的金属加以铸造成 型,所以不应以本实施例的说明为限。一并参阅图3、 4,该前段车架31具有一前架本体31K两条 分别由该前架本体311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外侧杆312,及两个 分别设于该二外侧杆312的内侧面上的定位块313(图4中只绘出 其中一外侧杆312与定位块313)。每一外侧杆312具有多个由外侧杆312外侧面向内贯穿至外 侧杆312内侧面的贯穿孔314、多个间隔形成于外侧杆312顶面且 呈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315、一由外侧杆312外侧面向内贯穿 至外侧杆312内侧面的悬吊孔316,及多个间隔形成于外侧杆312 外侧面上且位于每一贯穿孔314周围的第一侧向凹槽317,且该悬吊孔316是介于最后端的两相邻贯穿孔314之间。该后段车架32具有一后架本体321、两条分别由该后架本体 321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至该两外侧杆312之间的内侧杆322,及 两个分别由该两内侧杆322向前延伸的凸耳部323(图4中只绘出 其中一内侧杆322与凸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我定位功能的分段式摩托车车架装置,包含:前段车架,其具有前架本体、两条分别由该前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外侧杆,及两个分别设于该两条外侧杆的内侧面上的定位块;后段车架,其具有后架本体、两条分别由该后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且可活动地座置于该两外侧杆上的内侧杆,及两个分别由该两内侧杆向前延伸且接触支撑相对应定位块底缘的凸耳部;及结合单元,其用以使该两外侧杆与该两内侧杆对应组装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丰智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