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摩托车大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476 阅读:16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越野摩托车大架,包括车头管、加强板、前左支撑管、前右支撑管、前连接板、后支撑管和坐垫后支撑板,其中前左、右支撑管的前端分别通过加强板与车头管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管由后左支撑管和后右支撑管构成,该后左、右支撑管沿车架的中轴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后左、右支撑管的前端分别固定在与之同侧的前支撑管上,后端均朝着车架中轴线的方向弯折,并且两弯折部分的端部之间具有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实施容易等特点,它能有效避免车架尾部的振幅叠加,防止车架尾部发生断裂,保障了车架的使用寿命,同时大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越野摩托车大架
技术介绍
传统的越野摩托车大架如图3、图4所示,由车头管l,加强板2,前斜管 3,前左、右支撑管4、 5,左、右主管6、 7,后支撑管8等部件构成。其中前 斜管3的上端焊接在车头管1上,前左、右支撑管4、 5的前端分别通过加强板 2与车头管1焊接固定。后支撑管8由管材弯折成前端敞口、后端封闭的结构, 后支撑管8的敞口端与对应的前支撑管焊接。两根左、右主管6、 7—端焊接在 与之同侧的前支撑管上,另一端与后支撑管8的管身焊接。由于后支撑管8的 后端封闭,摩托车行驶时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车架尾部会出现振幅叠加,在后支 撑管8封闭端的中部,即图4中B处区域内振动非常大,容易造成后支撑管8 从与斜支撑管顶部的连接处,即图3中C处发生断裂,从而大大縮短了车架的 使用寿命。如图4所示,在后支撑管8的左、右管身上依次焊接有前连接板9、坐垫后 支撑板10和后连接板11,其中后连接板11紧挨后支撑管8的封闭端,坐垫后 支撑板10位于后连接板11的旁边并与后连接板11之间只有很小的间距,这样 车架尾部出现振幅叠加时,通过坐垫后支撑板10传递给驾乘人员的振动较大, 使得驾乘的舒适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尾部出现振幅叠加的 越野摩托车大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越野摩托车大架,包括车头管、加强板、前 左支撑管、前右支撑管、前连接板、后支撑管和坐垫后支撑板,其中前左、右 支撑管的前端分别通过加强板与车头管固定连接,其关键在于所述后支撑管 由后左支撑管和后右支撑管构成,该后左、右支撑管沿车架的中轴线呈左右对 称分布,后左、右支撑管的前端分别固定在与之同侧的前支撑管上,后端均朝 着车架中轴线的方向弯折,并且两弯折部分的端部之间具有间距。本专利技术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将后支撑管分成后左支撑管和后右支撑管,且 后左、右支撑管尾部的中间断开,这样中断了摩托车行驶时振动的传递,有效 避免了尾部的振幅叠加,防止了车架尾部发生断裂,保障了车架的使用寿命。上述前连接板位于车架的后部,该前连接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对应的后左、 右支撑管上;所述坐垫后支撑板紧挨在前连接板的旁边,并以相同的方式固定 在后左、右支撑管上。前连接板起加强刚度的作用;坐垫后支撑板相对于现有 结构位置前移,这样在车架尾部振动减小的同时,通过坐垫后支撑板传递给驾 乘人员的振动更小,从而大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感。为进一步增加车架尾部的刚度,在上述坐垫后支撑板后方的后左、右支撑 管之间焊接固定有后连接板。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实施容易等特点,它能有效 避免车架尾部的振幅叠加,防止车架尾部发生断裂,保障了车架的使用寿命, 同时大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俯视图。 图3为
技术介绍
的主视图。 图4为
技术介绍
的局部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由车头管l,加强板2,前斜管3,前左、右支 撑管4、 5,左、右主管6、 7,后支撑管8,前连接板9,坐垫后支撑板10和后 连接板ll等部件构成。其中车头管l位于车架的前端,前斜管3的上端焊接在 该车头管1上,加强板2位于前斜管3的上方,前左、右支撑管4、 5的前端分 别通过加强板2与车头管1焊接固定。后支撑管8由结构相同的后左支撑管8a 和后右支撑管8b构成,该后左、右支撑管8a、 8b沿车架的中轴线呈左右对称 分布,后左、右支撑管8a、 8b的前端分别固定在与之同侧的前支撑管下部的管 身上,后端均朝着车架中轴线的方向弯折,两弯折部分的端部相对并且端部之 间具有间距12,以中断摩托车行驶时振动的传递,防止振幅叠加。两根左、右 主管6、 7—端焊接在与之同侧的前支撑管上,另一端与对应的后支撑管的管身 焊接。从图l、图2中可进一步可知,所述前连接板9位于车架的后部,该前连接 板9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对应的后左、右支撑管8a、 8b上;坐垫后支撑板10紧 挨在前连接板9的旁边,并以相同的方式固定在后左、右支撑管8a、 8b上。在 坐垫后支撑板10后方的后左、右支撑管8a、 8b之间焊接固定有后连接板11, 前连接板9、坐垫后支撑板10和后连接板11三者之间相互平行。权利要求1、一种越野摩托车大架,包括车头管(1)、加强板(2)、前左支撑管(4)、前右支撑管(5)、前连接板(9)、后支撑管(8)和坐垫后支撑板(10),其中前左、右支撑管(4、5)的前端分别通过加强板(2)与车头管(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管(8)由后左支撑管(8a)和后右支撑管(8b)构成,该后左、右支撑管(8a、8b)沿车架的中轴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后左、右支撑管(8a、8b)的前端分别固定在与之同侧的前支撑管上,后端均朝着车架中轴线的方向弯折,并且两弯折部分的端部之间具有间距(1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摩托车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板(9) 位于车架的后部,该前连接板(9)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对应的后左、右支撑管(8a、 8b)上;所述坐垫后支撑板(10)紧挨在前连接板(9)的旁边,并以相同的方 式固定在后左、右支撑管(8a、 8b)上。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越野摩托车大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坐垫后支 撑板(10)后方的后左、右支撑管(8a、 8b)之间焊接固定有后连接板(11)。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越野摩托车大架,包括车头管、加强板、前左支撑管、前右支撑管、前连接板、后支撑管和坐垫后支撑板,其中前左、右支撑管的前端分别通过加强板与车头管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管由后左支撑管和后右支撑管构成,该后左、右支撑管沿车架的中轴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后左、右支撑管的前端分别固定在与之同侧的前支撑管上,后端均朝着车架中轴线的方向弯折,并且两弯折部分的端部之间具有间距。本专利技术具有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实施容易等特点,它能有效避免车架尾部的振幅叠加,防止车架尾部发生断裂,保障了车架的使用寿命,同时大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感。文档编号B62K11/00GK101314376SQ20071007856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日专利技术者刘哲生, 杨秀举, 胡常青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越野摩托车大架,包括车头管(1)、加强板(2)、前左支撑管(4)、前右支撑管(5)、前连接板(9)、后支撑管(8)和坐垫后支撑板(10),其中前左、右支撑管(4、5)的前端分别通过加强板(2)与车头管(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管(8)由后左支撑管(8a)和后右支撑管(8b)构成,该后左、右支撑管(8a、8b)沿车架的中轴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后左、右支撑管(8a、8b)的前端分别固定在与之同侧的前支撑管上,后端均朝着车架中轴线的方向弯折,并且两弯折部分的端部之间具有间距(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举刘哲生胡常青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